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淳淳  于凯  何宗虎 《化工进展》2003,22(10):1095-1097
通过选取几种无机类、高分子类分散剂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分散效果有很大差别,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了粉体的分散率。将两类分散剂按一定的比例复配使用,分散效果显著提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TiO2的微观形貌,并对TEM照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几种无机类、高分子类分散剂对纳米TiO2 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 ,分散效果有很大差别 ,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了粉体的分散率。将两类分散剂按一定的比例复配使用 ,分散效果显著提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观察纳米TiO2 的微观形貌 ,并对TEM照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红石二氧化钛粗品最佳分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瑞 《上海涂料》2006,44(2):8-11
金红石TiO2粗品在包膜前分散的状态决定了其包膜的均匀度,因此研究金红石粗品的最佳分散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从机理上阐述了分散剂在TiO2分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Zeta电位的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及分散条件对TiO2浆料ζ电位的影响。并研究了分散剂的加入对后续包膜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_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体系稳定性,探讨了分散剂、偶联剂用量、纳米TiO2浓度及pH值对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SK-5040,最佳分散条件为:100 mL纳米TiO2水溶液中,最佳分散剂用量为1.0 g,KH-57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5 mL,纳米TiO2浓度为1.0%,pH值为10。  相似文献   

5.
悬浮液中TiO2微粒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TiO2微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不同pH值、分散剂和分散方式对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影响。利用粒度分析仪分析了分散剂对TiO2颗粒团聚行为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稳定机理对水溶液中TiO2分散稳定性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不同分散剂、不同分散方法对纳米TiO2分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六偏磷酸钠(SHMP)及聚丙烯酸钠(PAAS)作分散剂,并采用超声分散和机械分散方法制备纳米TiO2悬浮液,对纳米TiO2在水和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分散体系中纳米TiO2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宽度,探讨了不同分散剂对纳米TiO2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散荆、分散方法和分散液对纳米TiO2的粒径都有明显影响,且粒径分布宽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环己烷作为有机溶剂,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打散团聚粒子,通过静置试验、分光光度法和TEM测试,研究了纳米TiO2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探讨了分散剂对其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合的分散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可制备出在环己烷中稳定分散的纳米TiO2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重光散射法研究了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文章探讨了分散剂类型、pH和NaCl质量浓度对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分散剂对纳米TiO2颗粒在水分散液中粒径变化、沉降的微观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在100~200 nm时易相互吸附团聚沉降,分散剂会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产生更大Zeta电位负值,增强颗粒间的排斥作用,减缓粒径增长和发生沉降的作用,从而提升分散液稳定性;纳米TiO2颗粒的较佳分散条件为:w(六偏磷酸钠)=0.05%,pH=9~10且不加电解质NaCl;多重光散射法与传统的吸光度测试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对纳米TiO_2在水相中分散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中分散性的比较,探讨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相中分散稳定的影响。试验表明,用PEG600在水相中分散纳米TiO2效果最好,而且分散体系能持续稳定1a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纳米TiO2能在水中良好稳定地分散,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pH、改性剂的用量对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重力沉降法、吸光度法、粒度法、Zeta电位法对分散与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HMP)对纳米TiO2的分散效果最好,当pH=9,SHMP用量为0.05 g时水分散体系稳定性最佳。硅烷偶联剂Z6030能有效地对纳米TiO2进行改性,其最佳用量为0.4 g,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Z6030与纳米TiO2粒子表面的羟基相耦合或链接,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纳米TiO2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含硅西佛碱的合成,制备了8种含硅西佛碱。用^1H—NMR、^13C—NMR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目标分子为Ph—CH=NCH2CH2CH2Si(OCH2CH3)3;Ph—CH=NCH2CH2NHCH2CH2CH2Si(OCH2CH3)3;o-HO-Ph—CH—NCH2CH2CH2Si(OCH2CH3)3;o-HO-Ph—CH=NCH2CH2NHCH2CH2CH2Si(OCH2CH3)3;2,4-Cl-Ph—CH=NCH2CH2CH2Si(OCH2CH3)3;2,4-Cl-Ph-CH=NCH2CH2NHCH2CH2CH2Si(OCH2CH3)3;p-NO2-Ph-CH=NCH2CH2CH2Si(OCH2CH3)3;P-NO2-Ph-CH=NCH2CH2NHCH2CH2CH2Si(OCH2CH3)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速量热仪(ARC)分别测定了液化石油气(LPG)及其DME/LPG的氧化反应初始温度(To)和活化能(Ea),考察了添加剂对氧化反应的稳定性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热分解产物。结果表明,LPG和DME/LPG的To分别为180℃和150℃,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203.2kJ·mol-1和188.6kJ·mol-1。氧的存在是导致LPG及其DME/LPG热稳定性下降重要因素,特别是有过氧化物存在下,由于自由基的引发,显著降低LPG、DME/LPG氧化反应的初始温度和反应活化能,在氧化反应体系中添加Fe、Al时,To和Ea值减小,稳定性降低,抗氧剂能提高它们的热稳定性。DME/LPG氧化产物主要有HCHO,CH3OH,HCOOCH3,HCOOH,CH3OCH2CH2OCH,H3CH(OH)CH3,CH3C(O)CH3,CH3CH2CH2OH,(CH3)2CHCH2OCH3,CH3CH2CH2CH2OCH3等2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目前使用的3种进口聚乙烯醇分散剂(A、B、C)和3种国产聚乙烯醇分散剂(1、2、3)的各项性能,分析了分散剂产品差异的原因,研究了不同国产分散剂替代进口分散剂对悬浮法高聚合度PVC树脂生产工艺参数和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散剂1与其他分散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单独使用分散剂1与同类进口分散剂相比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9个新型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将1,5-二(2-硝基苯氧基)-N-对甲苯磺酞基-3-氮杂戊烷用33%HBr-HAc脱磺酰基得到1,5-二(2-硝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N-取代氮芥与邻硝基苯酚在碳酸钾存在下,在DMF中,于80℃缩合反应6h得到N-取代-1,5-二(2-硝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取代基为:CH_2CH=CH_2,C_4H_(9-n),C_5H_(11-n),CH_2CH_2OCH_3,CH_2CH_2OC_2H_5,CH_2CH_2OC_4H_(9-n),(CH_2CH_2O)_2CH_3,(CH_2CH_2O)_2C_4H_(9-n)。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甲基氯硅烷合成中的副产共沸物[SiCl4(CH3)3SiCl]的主要分离方法:恒沸精馏法和酯化分离法,并分述了共沸物分离后三甲基氯硅烷和四氯化硅的深加工方法。三甲基氯硅烷可用来制备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六甲基二硅烷等;四氯化硅可用来制备四丁酮肟基硅烷、四乙酰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及其缩聚物、烧制气相法白炭黑等。  相似文献   

16.
新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Me3SiOSiMeROSiMe3[R=(CH2)3NHCH2CH(OH)CH2(OCH2CH2)xOCH3,x=1,2]。通过低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环氧氯丙烷在相转移催化剂(P.T.C)的存在下合成出低聚乙二醇甲醚缩水甘油醚,产物再与氨丙基三硅氧烷进行开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氢核磁共振(1HNMR)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纯度与结构。  相似文献   

17.
Several 2-alkyl fatty acids containing 18–21 carbon atoms, were synthesized by tertiary butyl peroxide catalyzed addition of linear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s to normal terminal olefins. The products obtained in 35–70% yields were purified by fractional distillation. The acids were sulfonated with sulfur trioxide dioxane adduct and isolated as the disodium salts in 60–80% yields.
$$ \begin{gathered} R - CH_2 CO_2 H + R'CH = CH_2 \xrightarrow[{125 - 160C}]{{Perioxide}}R'CH_2 CH_2 - CH(R)CO_2 H \hfill \\ R' - CH_2 CH_2 CH(R)CO_2 H + SO_3 \xrightarrow{{CCl_4 }}R'CH_2 CH_2 C(SO_3 H)(R)CO_2 H \hfill \\ \end{gathered} $$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Cr(Ⅲ)与α-甲基丙烯酸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r2(H2O)8(CH2=C(CH3)-COO-)2Cl4,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晶胞参数:a=0.5327(12)nm,b=0.9984(10)nm,c=1.6139(7)nm,最终因子β=114.98(3)°,z=4,R=0.0699,Cr(Ⅲ)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两个Cr(Ⅲ)由两个α-甲基丙烯酸根桥联。  相似文献   

19.
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表征及表面性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构效关系,以苯为初始原料经酰化、格氏反应、氢化还原、磺化中和等4步合成了4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支链总碳原子数为16,苯环连接位置分别在支链的2,4,6和8位。它们的结构分别为:(A)CH3(CH2)13CH(CH3)C6H4SO3Na;(B)CH3(CH2)11CH(C3H7)C6H4SO3Na;(C)CH3(CH2)9CH(C5H11)C6H4SO3Na;(D)CH3(CH2)7CH(C7H15)C6H4SO3Na。经核磁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用两相滴定方法确定了产物中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均大于99%。用Wilhelmy-Plate法测定了4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在30℃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mmol/L)以及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mN/m)。CMC和γCMC值分别为:(A)0 112,35 96;(B)0 232,35 05;(C)0 420,33 86;(D)0 708,31 47。根据Gibbs吸附公式求出饱和吸附量Γm、饱和吸附面积Am以及表面压πCMC。发现随着苯环在烷基链上连接位置由2变化到8,CMC增大,γCMC降低。采用电导法测定了4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其结果与表面张力法的测定结果一致。采用两种基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方法预测了4种表面活性剂的CMC,结果表明,考虑了支链化的CMC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拟稳态一维扩散原理,建立了气相扩散系数的测定装置。在该装置上,测定了8个体系的气相扩散系数,其中CH_2Cl_2-空气,CH_2Cl_2-H_2,CH_3CH_2Br-空气,CH_3Cl_2Br-H_2,CHCl_3-H_2等5个体系的气相扩散系数实验值,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实验结果表明,本测试装置稳定性好,实验误差小,实验装置体积小,测试过程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