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蒙古河套灌区实施大型节水改造以来,渠系衬砌、田间节水和种植结构调整等节水措施影响了该区域原有的水盐平衡。通过比对灌区节水措施从1990年到2013年的实施历程和灌区引水量、排水量和耗水量等水盐循环要素在同时期的演进情况发现,随着节水措施的实施,多年平均引黄水量从1998年之前的49.7亿m3减少到1999—2013年的45.3亿m3;进一步分析了灌区地下水位和盐分变化情况,发现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从1990—1994年的1.70 m下降到2010—2013年的2.09 m;灌区长期处在积盐状态,但积盐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节水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灌区水循环通量减少;随着节水措施的不断加强,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节水导致灌区引盐量减少、排盐量增加;节水对灌区生态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银川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了2000年该灌区灌溉用水的线性规划模型,运用计算机运算求出了灌区2000年农业用水结构,并确定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和引黄规模。  相似文献   

3.
根据开封市柳园口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模型.用1986-1998年的资料进行率定,1999-2003年的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模型可以对该灌区的地下水动态进行模拟和预测.拟定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不同的地表引黄水分配以及不同的作物种植结构等方案,对灌区地下水系统对各方案的响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种植结构的调整及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相比,灌区采用井渠联合应用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潜水蒸发和控制适宜的地下水位埋深.模拟分析结果为灌区合理开采地下水及提高灌区水利用率提供了科学的水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莫索湾灌区1998—2007年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玛纳斯河中游莫索湾灌区1998—2007年(共120个月)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持续或波动下降;灌水量和抽水量是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子,其荷载分别为0.801和0.769,埋深随灌水量的减少、抽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蒸发量仅次于灌水量和抽水量,也是影响地下水埋深的重要因子;而降雨量对地下水埋深没有显著的影响,其贡献率只有15%.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动态的关系,认为灌区地下水埋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下年内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9,(6):57-61
依据大坳灌区水文地质、气象、灌溉、开采、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的资料,在掌握灌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机理及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roundwater Model System建立灌区地下水水流模型,对灌区地下水水位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来对该灌区新渠系建设后的地下水位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为:灌区新渠投入运行多年后地下水水位大部分上升值小于0.2 m,最大上升值0.49 m,对区域地下水位总体影响不大,不会引起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开发宁夏南部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分析了宁夏南部高矿地下水广泛分布,水资源涵养不足及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并结合其地质、生态、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宁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区划侧重点,即:水源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工作;严重缺水地区人畜供水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灌区由于水文水资源条件、取用水规模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地下水承载力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但现有评价方法均采用确定性模型,难以反映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借鉴地下水开发利用风险的内涵,将灌区地下水承载力风险定义为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承载的GDP、人口、粮食产量和污水排放量达不到期望效果的概率;选取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引黄水可利用量、灌溉定额、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工业万元GDP用水量、第三产业万元GDP用水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11个风险因子,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灌区地下水承载力多目标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人民胜利渠灌区2010,2015和2020水平年地下水承载力风险,其综合风险分别为0.334 2,0.458 9和0.576 2,表明地下水承载力达到期望效果的可能性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位于宁夏引黄自流灌区的中宁县为例,通过分析当地水资源利用特点,得出宁夏引黄灌区推行水务一体化是必然的.结合县城供水系统现状,从水量、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3个方面分析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推行水务一体化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得出,要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顺利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以实现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逐步关停自备水源、改善现有供水系统、提高水处理能力,还需要发挥供水能力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区域发展规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用非线性回归问题的迭代法,导出了年降雨量与入渗补给量关系式,求出了多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该成果可作为豫东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灌区规划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浅井灌溉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节约与保护水资源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浅井灌溉可增加渗漏回归,减少损失;适当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地下水无效蒸发,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地下水污染;沿江发展井灌有利于雨洪资源化;对三江平原弱承压区,适当降低地下水位,可增加江河的补给量。在充分认识浅井灌溉优势的基础上,要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徕渠灌区农业用水占各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目前,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为小麦和水稻,其灌水方式主要为大水漫灌和淹灌,渠系水利用率低下.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特点,农业节水可采取调整作物结构。衬砌各级渠道,推广畦田灌水和水稻控灌以及微灌技术,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回归水,实行水价机制等措施.节约的水量可向生态、旅游、城镇和工业等方面转移,以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陵甘宁盐环定扬黄灌区是由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共用工程和三省(区)专用工程两部分组成,属电力提水灌溉灌区。目前,存在着干渠泵站厂房渗积水、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盆渍化等问题。解决的对策是要在该灌区内建立地下水位观测井和土壤水分量测站,为灌区的防渗、防盐渍化、防沙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引导灌区调整种植结构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近年来,逐步寻找出一条“量测促管理,管理出效益,效益保测量”的良性循环发展路于。盐环定扬黄灌区在改进、完善和提高量测技术的同时,坚持量测技术和用水管理相结合,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初步做到了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银川平原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改平  吴学华  杨建  刘铮 《宁夏工程技术》2006,5(3):226-229,234
针对银川平原与地下水相关的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湖泊湿地面积萎缩,以及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结合遥感解译技术,对存在各种生态环境的分布、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银川平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引黄灌溉方式的不合理和人为盲目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从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措施,即完善排灌系统工程;竖井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坚持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惩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宁夏供港蔬菜喷灌技术应用水平,开展了蔬菜喷灌技术研究,集成喷灌水源工程建设技术、水资源配置技术、黄河水净化处理技术、蔬菜喷灌技术等,建立了蔬菜喷灌技术模式并开展示范.供港蔬菜基地年生产蔬菜4~5茬,每天进行喷灌1~2次、喷灌时间25~50 min,年实际灌溉水量在0.945万~1.875万m3/hm2,产量3.0万~4.5万kg/hm2.实践结果表明,供港蔬菜基地喷灌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但用水量较大、水分生产效率较低.未来需严格控制灌水量在4~5 mm/d,降低冬灌用水量,避免初春地面灌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渠水含沙量大的特点,结合引黄灌区渠水微灌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选取典型渠水净化处理模式,在田间试验监测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渠水净化处理模式净化处理效果分析,研究集成适宜于不同灌区的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渠水净化处理模式,保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为高效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河泥沙水大田微灌的严重堵塞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净化设备与设施现状与缺陷,提出了高含沙水微灌非全流过滤方法,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排渗过滤装置以及与之配套的田间灌溉系统的典型布置.通过野外与室内试验验证,方法及装置可行,处理泥沙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为利用黄河高含沙水微灌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流域宁夏地区水权转让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区未来水权转让的4种模式:自流灌区、田间节水、拦沙换水和边缘小扬水灌区的水权转让。从节水潜力、实施的难易程度上分析,自流灌区和田间节水水权转让模式的可行性较高;对拦沙换水水权转让模式,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后再具体实施;边缘小扬水灌区不具备水权转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等,介绍了银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利用概况,探讨了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盐化、地下水超采以及土地荒漠化等水环境问题及其演化成因。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大气降水入渗、平原周边地下侧向径流、洪水散失、黄河水等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排水沟排泄、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大部分地区潜水埋深在3m以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引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壤盐渍化总面积8.17×104hm2,呈逐年缩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银川平原北部,平原南部仅分布在邵岗东部、灵武东部秦渠和东干渠等;湖泊湿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永宁以北、平罗以南区域比较集中,滩涂沿黄河两岸分布;潜水总含盐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不断增大;银川和石嘴山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超过500km2;沙漠化土地分布在银川平原的东西两侧;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盐化主要由潜水位埋深过浅,蒸发强烈造成的。最后,提出了防治上述水环境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实现渠道防渗管道化;改进田间灌溉技术;严格污水排放,积极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对水土环境质量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9.
以8个气象站1955~200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该时段内宁夏引黄灌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灌区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点.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灌区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增温过程,尤其是冬季平均气温发生显著突变;蒸发量从1955年开始出现了持续稳定的降低,且近3 a减少趋势明显;降水量变化呈现出先降后升的现象;ET0在1990年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多目标供水水资源优化分配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引黄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采用总体供水净效益及粮食总产量最大两个目标涵数,将灌区大系统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建立多目标供水水资源优化分配数学模型来进行的,提出了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方法及适用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多目标供水水资源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