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针对现有煤矿语音通信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能够满足调度广播、区域广播、单点通信、井下局部通信、一键呼叫调度室或报警等多种通信模式的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以太网MAC控制器和CAN控制器的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AMBE1000语音编解码芯片,采用CAN和以太网相结合的通信模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声音强度、频率响应、声音失真度等性能指标均符合现场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静  党宏社  刘星亮  杨小青 《电视技术》2011,35(19):46-47,131
设计了一种采用DCS设计结构的数字电视发射机控制器,其通信系统采用基于485总线的主从式多机通信模式,即主控制系统通过RS-485串行接口与多个从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设计方法。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防止死锁现象,采取超时处理措施,经过实验室及现场实践,该控制器性能可靠,完全满足数字电视发射机控制器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组成无线计算机通信网的通信控制器的设计,这种通信控制器具有高速的特点,它可以利用一般的UHF,VHF通信机通信,组成计算机分组无线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没有异步串口的处理器与外围串行设备通信困难的缺点,通过研究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基本的异步串行通信的功能框架,并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结合硬件描述语言VHDL,实现了异步串行通讯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在ISE平台下,对控制器程序的时序仿真,并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实现了微处理器与外围串行设备之间的异步串行通信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作为电子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流控制器设计的好坏对电子通信系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分流控制器的设计中,利用通信系统负载分流能够实现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硬件产品的灵敏性及扩展性,提升系统负载质量管理的水平,让复杂失衡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文章简单阐述了电子通信系统中分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分析了具体的系统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6.
现场总线通信控制专用芯片FF-H1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FF-H1现场总线通信控制器专用芯片的系统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实现.该芯片实现了IEC11582-2/ISA-S50.02物理层和IEC数据链路层底层协议规范,采用0.35微米CMOS工艺设计.下一步将在目前设计的基础上开发基于ARM AMBA总线体系结构的现场总线通信与控制系统芯片的通信控制器IP固核.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由倍福控制器和DSP TMS320LF2407[1]组成的数字化焊接系统控制平台,并阐述了倍福系统中的RS232的通信机制和任务调度,针对这种通信机制以及系统中任务调度的设计要求,对焊机现场实际通信数据做了多次调试实验,重点研究了倍福控制器在与DSP的数据通信中的实时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智能断路器的可通信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跃华  任敏 《电子工程师》2003,29(12):31-33,38
本设计采用内嵌有CAN控制器的DS80C390微处理器来实现智能断路器的可通信功能。文中介绍了系统通信网络和通信节点的结构设计,重点叙述了DS80C390微处理器的特点以及基于DS80C390的智能节点通信软件的设计。该智能断路器具有可通信、体积小、结构模块化、功能齐全等优点,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西门子公司的SIMOTRAS HD控制器改造老设备,用串行通信实现了两台控制器的同步控制。并给出了相关参数设置和计算过程。可作为行车设计时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时斌 《今日电子》2005,(12):68-7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控制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集成PowerPC微处理器的MPC8560 PowerQUICCⅢ作为一个多用途、高性能的通信微处理器,具有非常灵活的一体化单元系统和外围通信控制器,能被广泛运用于通信和网络系统,是目前为电信和网络市场而设计的最先进的集成通信微处理器之一。它集成了丰富的网络和通信外围设备,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扩展能力和更高的集成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路由协调控制器设计方法存在数据传输次数少、传输不准确等问题,无法将节点分配均衡,大大降低了网络控制效率。为此,提出基于云计算环境下通信网络路由协调控制器的设计。构建协调控制器模块框图,利用低压差分技术设计光纤以太网协调控制器结构;设计云计算环境下控制器消息接收与发送处理以及格式转换功能,实现可自动调节的通信路由控制器。经过实验研究表明,该控制器设计可增加数据传输次数,并提高数据传输准确率,同时控制效果较强,网络节点鲁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N总线的煤矿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语音通信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能够满足煤矿远程语音通信的煤矿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自带CAN控制器的PIC18F458作为主控芯片,AMBE2000作为语言编解码芯片,以CAN通信作为通信模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的声强、失真度、可懂度等指标均符合现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CAN总线和TMS320LF2407A内嵌CAN控制器的特点,利用PCA82C250芯片作为物理接口实现了交流伺服系统与CAN总线的连接,并与带CAN卡的上位机进行通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口电路,对伺服控制器内的系统软件和CAN通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利用实验室开发出的交流伺服控制器与PC机通过CAN总线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通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SP自带的CAN控制器可以方便地将单台伺服控制器构成为控制器局域网的一个智能节点.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PIC芯片的嵌入式电机控制器。该控制器最大的特点在于位置、速度、电流三种控制方式可随时变更,主要用于多轴服务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着重介绍该控制器的软件构造、操作指令和通信模式。在控制器软件的开发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并且设计了使用方便的指令模式和通信错误处理机制。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电流控制的试验结果指出其控制精度能够满足多轴服务机器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电子技术》2015,(22):59-61
为了避免单片机的缺陷,同时满足工业上稳定,精确的数据通信需求,在此提出了基于FPGA的通信系统,通过控制CAN控制器SJA1000,从而实现CAN总线的数据通信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设计原理,针对FPGA的控制流程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CAN通信系统满足通信需求,较以往的单片机CAN通信系统具有更高性能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赵毅  牟同升  刘庆江 《半导体技术》2002,27(7):36-38,48
简要介绍了集群逻辑控制器的功能,并详细阐述了集群逻辑控制器测试系统的重要部分,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设计.设计好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具备同步串口通信的功能,从而使测试系统能够与串行外围接口通信.  相似文献   

17.
1553B总线全称为数字时分命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总线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此,以高速1553B总线控制器通信过程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高速1553B总线控制器通信原理及特点,然后基于双缓冲机制设计了高速1553B总线控制器通信管理系统的总线控制器(BC)和远程终端(RT)两个部分,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乘性噪声干扰相对于加性噪声干扰具有更强的时变特性和抗滤波性,传统方法难以实现有效的滤波控制,乘性噪声在远程无线通信中会导致信道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窄带阻抗匹配的乘性噪声干扰下的通信信号偏差控制方法,并进行控制器的硬件系统设计。设计了基于窄带阻抗匹配远程通信信号的乘性噪声干扰滤波算法,以此为基础进行通信信号偏差控制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在EPM7128AETI100上连入各芯片的读/写程序,得到3种通信信号偏差复位方式,采用MAX7000AE系列器件实现硬件接口设计,采用分段拟合的方式补偿非线性失真,实现乘性噪声干扰滤波器设计和信号偏差控制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系统能有效滤除了通信信号中的乘性噪声污染,接收信号及其频谱的畸变得到有效补偿,改善了通信质量,提高了远程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适应跳频方式和短波通信的结合是现代短波通信系统的特点。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适应跳频技术和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技术,所以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中。 一、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 在短波单边带通信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增加自适应跳频控制器和跳频调制解调器的数字化电路部分,就形成了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 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主要由声码器、编码/解码器、自适应跳频控制器、调制解调器和单边带收/发信机等组成。其中,自适应跳频控制器确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PIC芯片的嵌入式电机控制器.该控制器最大的特点在于位置、速度、电流三种控制方式可随时变更,主要用于多轴服务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着重介绍该控制器的软件构造、操作指令和通信模式.在控制器软件的开发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并且设计了使用方便的指令模式和通信错误处理机制.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电流控制的试验结果指出其控制精度能够满足多轴服务机器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