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鲁斌  王璐 《人民长江》2007,38(9):122-124
静力触探试验是以静压力将圆锥形探头按一定速率匀速压入土中,量测其贯入阻力(包括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或摩阻比),并按其所受阻力的大小划分土层,确定土的工程性质.静力触探试验能确定各类土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工程特性,且野外现场作业简单、方便、测试时间短,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阐述了静力触探试验设备及其试验方法,并应用于江苏某地造船厂勘察中,配以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室内试验,确定类土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工程特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松原砂土的勘察原位测试数据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值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二者的经验关系公式,进而可直接用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值来评价松原砂土的液化.  相似文献   

3.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测定常规方法是用静力触探法、动力触探法、标准贯入法和旁压仪法等各种测试手段,这些方法一般准确、直观,但它们需要复杂的测试仪器设备,一般工程施工单位不具备这样的测试条件,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测试和计算方法,一般工程施工单位都能做到,并且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4.
无黏性土中筒型基础静压下沉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润  祁越  练继建 《水利学报》2016,47(12):1473-1483
筒型基础是海洋结构物特别是海上风力机的重要基础型式之一,其下沉阻力的研究是该种基础型式成功应用的关键。以往下沉阻力计算多以静力触探的锥尖阻力为基础,考虑渗流对土体有效应力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筒侧壁与端部阻力系数得到最终的下沉阻力,但对于下沉过程中筒-土间的挤压特性及摩擦系数研究较少。本文开展了3种不同厚径比的筒型基础静压下沉模型试验,测量了下沉过程中筒内外侧壁及端部土压力与总的下沉阻力;基于孔穴扩张理论及土塞效应建立了筒内外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地基承载力公式为基础推导了筒端土体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筒型基础下沉过程中筒土间摩擦系数约为0.4,DNV规范推荐的k_f=0.001~0.003仅适用于计算筒外壁摩阻力,实测的筒内壁摩阻力远大于计算值,端阻力系数k_p与土体的有效内摩擦角相关,k_p=1.8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静力触探技术分析土石坝软基抗滑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圳公明地区的16个勘察区域进行了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典型地基土的原位不排水强度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间的关系并归纳出公式。利用经验公式将静力触探测试的锥尖阻力成果转化为原位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用于分析深圳公明水库土石坝软基抗滑的稳定性,反映了坝基土的非均质性以及地质缺陷对坝坡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在南盘江二级水电站溶洞充填土勘察中的应用为例,对微机-双桥静力触探测试过程和成果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以静探专用微机为测试、记录仪器和双桥探头为传感器,所得成果为锥尖阻力qc及侧壁摩阻力fs,并以此确定土的性状和估算上的一些指标,以实现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依托仙桃市某排涝防涝整治工程,采用地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渠道和人工湖场区的岩土进行钻探揭示和原位测试,分析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等,并利用测试成果对岸坡稳定、基础持力层、支护构筑物稳定性、节制闸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研究成果表明,比贯入阻力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内摩擦角与不排水抗剪强度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静力触探试验能够对渠道和人工湖的工程地质进行快速测试和定量评价,采用测试成果辅助渠道和人工湖的整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基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温州地区软土地基的压缩模量和饱和不排水抗剪强度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地区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大型调水工程,建筑物基础开挖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作为一种比较简便、快捷的原位测试方法,多用于持力层承载力验槽检测工作中,但在不同地质成因地层、不同地域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运用过程中发现,其锤击数存在大于30击和小于15击的情况,超出了相关规程规范对地基承载力的适用范围。在分析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室内试验等多种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确定适合该工程区地基检测的轻型动力触探换算公式。相关结论为检验基坑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广东花岗岩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特征,论述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广东花岗岩地区的适用性,得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回归方程,据此来确定花岗岩残积土的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及变形模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周万清  李贤武 《人民长江》2010,41(12):59-62
通过PHC管桩的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对深厚软土地基中PHC管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得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很接近;高应变动测计算的Q-s曲线和静载实测曲线在荷载较小时吻合较好;随着荷载的增加,高应变动测计算所得的沉降值比静载荷试验所得的沉降值明显偏小;高应变动测试验得到的侧摩阻力基本合理地反映了土层的变化,在深度较小时,动静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较接近,但随着深度的加深,动测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静载试验要大;而动测的端阻力比实测端阻力要小。  相似文献   

12.
彭海峰  盛磬玖 《人民长江》2010,41(23):109-111
以南水北调安阳段穿漳河工程振冲碎石桩施工为例,从施工工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振冲碎石桩施工的监理内容及要点。振冲碎石桩的施工质量检验采用单桩荷载法进行,用重型动力触探法检查桩体密实度,以每次贯入10 cm深度的锤击数确定,锤击数则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确定;桩间土用静力触探进行检测;地基承载力采用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凝土板桩在干粗砂地基中的静压贯入问题,为了明确贯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及贯入阻力的发展规律,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干粗砂中混凝土板桩静压贯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为此,提出了适用于类似试验的参数标定方法,分析了贯入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特征。针对板桩结构的特点,对长边和短边方向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对比,并以短边为例,分析了不同高度处的挤土效应。最后,根据颗粒与桩结构的接触力,提取了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值,分析了两者在贯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贯入过程中,颗粒的运动呈现"涡流状",并随贯入过程演化;板桩沿短边方向的表面隆起量约为沿长边方向的隆起量的2倍;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板桩结构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隆起值相应增加,且短边方向的隆起值与长边方向的隆起值的比值与相应板桩的长宽比近似相等;随着贯入的进行,桩侧摩阻力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在完全贯入后,侧摩阻力值约占桩端阻力的1/25;不同长宽比的板桩结构,其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单位值近似相等,并与准二维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试验,是土层地基勘探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简便而又迅速地取得地基土的近似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标准贯入试验的原理是,以63.5公斤的重锤从76厘米的高度自由降落,将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并得出打进30厘米的锤击次数N;N值的大小,表示土层对贯入器的阻抗力,反映出土的一些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嘉兴220kV秀水变电所软基上覆水真空预压加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 2 0kV秀水变电所场地地基采用上覆水真空预压软基加固技术加固 ,总加固面积约2 3万m2 .在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 ,膜下真空度保持在 85kPa以上 ,有效应力达到 77kPa ,强度增长约 17 5kPa ,平均固结度达到 83.5 % .在真空预压加固完成后 ,进行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 .试验表明 ,加固后锥尖阻力大幅度提高 ,十字板强度达 33.4kPa .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达到 70kPa ,能满足设计要求 .  相似文献   

16.
强夯法加固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低、进度快等特点.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冀东油田南堡一号人工岛试夯区两种不同夯击能吹填地基强夯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郭伟 《人民长江》2007,38(9):8-10
南阳盆地周边垄岗区普遍分布有第四系中更新统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内的膨胀土受季节的影响发生干缩湿胀,进而使膨胀土的性质发生变化.通过对土体含水量和地温随深度的变化幅度以及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了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同时还发现地形对大气影响深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膨胀土地区边坡破坏规模和型式均与大气影响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鱼雷锚主要应用于采用紧绷式锚泊系统的浮动式采油平台中。采用LS-DYNA软件针对质量为40 t的鱼雷锚以一定冲击速度贯入海床土体的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主要考虑鱼雷锚长径比(L/D)、冲击速度、海床土体的c、φ等参数变化对鱼雷锚贯入过程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鱼雷锚贯入海床土体的过程为快速过程,总历时极短(秒级),贯入过程可分为加速与减速两个阶段,其中减速阶段历时较长。贯入阻力随贯入深度增加而增大至峰值,当速度接近零时,贯入阻力出现陡降,最终贯入阻力(静阻力)与鱼雷锚重力平衡。随着冲击速度增加,贯入深度相应增大,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当冲击速度不变时,贯入深度随L/D增加而增大。海床土体强度参数c、φ的变化对鱼雷锚的贯入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随强度参数增加,贯入深度相应减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振冲碎石桩施工加密电流、留振时间和填料量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文中推荐使用半自控质量监控系统,并应用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现场静荷载试验等进行施工检验,确定振中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验证地基的处理效果.结果证明上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20.
丁尔俊  张家柱 《治淮》2003,(9):25-26
对用轻便触探法来检验和评价搅拌桩水泥土的影响因素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规范中用N10来评价搅拌桩水泥土的缺陷。提出了可考虑应用静力触探检验法得出的比贯入阻力Ps值来评价水泥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