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G移动通信及2G到3G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 G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开始,移动通信技术由2G向3G发展。早在2G系统投入运营之前,国际电联已着手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的研究,1985年就开始了对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的标准建议。1991年国际电联成立TG8/1任务组负责标准制订。将FPLMTS改称IMT-2000,并提出了对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RTT)的最低要求。1997年国际电联征求IMT-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RTT)方案,1999年10月ITU-RTG8/1 会议完成了3G R…  相似文献   

2.
以EDGE及GSM-CDMA技术演进策略为讨论起点,分析论述了由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迈进的一些可能演进、融合途径。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杀手锏──CDMA20001X 既然 IS-95A憎强型技术无法完成其历史使命,那么中国联通凭什么来与中国移动进行竞争,从而赢得先机呢?第一个杀手锏就是CDMA2000 1X。 CDMA2000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主流制式之一,是在北美IS-9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美国TIA TR45和韩国的TTA两种方案的互相融合而形成现在的3GPP2 CDMA 2000,CDMA2000又分CDMA2000 1X和CDMA2000 3X 其中1X代表其载波一倍于IS-95的带宽,3X代表三倍于IS-95…  相似文献   

4.
环球视听     
环球视听MPEG标准可能增加Dolby的AC-3系统在美国和欧洲企图统一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音频方案的工作中,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C试验了Dolby的AC-3音频压缩系统,目的是为了使其与MPEG标准兼容。美国大联盟(GA)已选AC-3作为它建议...  相似文献   

5.
IMT—2000技术与标准化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淑敏 《世界电信》1999,12(4):20-24
1999年3月,在ITU-R TG8/1第16次会议上确定了IMT-2000无线接口参数;目前提交到ITU的IMT-2000地面无线传输技术提案已有10种。其中W0CDMA和cdma2000两种主流宽带CDMA技术仍在努力寻求标准的统一,我国提交的TD-SCDMA技术与3GPP的TDD方案也在积极探讨融合。标准融合尽管很困难,但仍存在着可能性。我国在考虑第三代移动通信采取的态度和策略时,应充分兼顾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世界无线电大会上,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地面系统被确定可使用5种无线传输技术,它们是CDMA-DS、CDMA-MC、CDMA-TDD、TDMA-SC和TDMA-TDD。其中前3种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后两种基于TDMA(时分多址)技术。可见,在3G标准中,CDMA是主流技术。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系统由于采用了一种称之为扩频的通信技术,所以与采用TDMA和FDMA(频分多址)的GSM蜂窝系统相比,具有抗干扰性好、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2GHz-DC-CDMA个人通信系统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一是优化DS-CDMA基站布局;二是优选高性能天线;本文给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对于加快发展我国的DS-CDMA个人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实施后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MPEG-1和MPEG-2简介 MPEG-1制定于1992年,为工业级标准而设计,标准的正式规范在 ISO/IEC11172中。可适用于不同带宽的设备.如 CD-ROM、VCD、CD-i,在数字存储介质中实现对活动图像和声音的压缩编码。MPEG-2制定于1994年,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象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针对标准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3Mbit/s-100Mbit/s,标准的正式规范在ISO/IEC13818…  相似文献   

9.
分别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概况,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历程,ITU IMT-2000机构,RTT候选技术主融合情况,ChEG(中国评估组)现状。  相似文献   

10.
1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光通信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通信需求日益膨胀。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频谱资源的日益短缺共同驱动了3G的产生。所谓3G是相对于2G的GSM、窄带CDMA(IS_95)和2.5G的GPRS等提出的。核心是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和移动多媒体等方面的渴望而提出的在移动通信体制上的突破 ,即在第二代TDMA体制上向第三代CDMA体制方向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标准上主要集中在WCDMA和cd ma2000两种 ,它们都是基于CDMA技术的系统 ,突出的特点是能提供高速率的电路和分组业务 ,…  相似文献   

11.
孙立新 《世界电信》1999,12(9):24-26
本文首先从技术背景和应用环境等方面对TD/CDMA)TDD)和FDD。特别是中国提交的TD-SCDMA技术作了介绍和比较。cdma2000与WCDMA的标准融合基本已达成一致,但要作到真正的融合,分别负责2标准直扩模式和多载波模式定义的3GPP和3GPP2还需解决许多具体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CDMA的技术优势,分别介绍了窄带码分多址(N-CDMA)移动通信系统和宽带码多址(W-CDMA)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应加强对W-CDMA技术上和研究并积极参与到第三代移动通信体制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CDMA是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开发出的移动通信技术,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尽管从技术角度看,CDMA有着优于GSM的诸多优势,但从市场占有率角度看,CDMA却处于劣势,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欧洲本土开发的GSM标准在欧洲这一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目前,韩国是全球最大的CDMA市场,拥有2700万CDMA用户。了解韩国CDMA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CDMA产业界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CDMA的技术优势 与其他两种2G数字移动通信标准相比,CDMA在技术上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CDM…  相似文献   

14.
标准数字视盘(DVD)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连载Ⅱ)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中心管泓3MPEG-2标准和DVD数据流格式3.1MPEG-2标准简介在多媒体信息世界中,MPEG数字影象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MPEG是一系列设计出来...  相似文献   

15.
李承恕 《移动通信》1997,21(6):9-12
本文式图对当前移动通信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探讨其发展趋势。首先是CDMA的优势2与总是何在。文中指出,CDMA的优势在容量,而问题在于它是功率和干扰受限系统。其次是N-CDMA在第二代和二代半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前景,预计1997年将见分晓。W-CDMA将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即个人通信,例如IMT-2000和UMTS中成为优选方案之一。在未来的信息调整公路中B-CDMA将是解决无线接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战略影响评价 1.对未来宽带多媒体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与技术发展的战略影响 在此次WRC—2000大会上,围绕IMT—2000附加频带位置及所谓发展先进通信系统(AdvancedCommunication Systems)与技术的必要性与灵活性的剧烈交锋,一万面反映出各国对IMT—2000包括其全球运用频谱在内的标准确定,对3G系统与产业发展和各国经济利益乃至政治利益的实际重要性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之所以要一再强调发展所谓先进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反映出在目前的3GRTT空中接口五种全球标准及六种实施方案己成定局的前提下,美国希望以cdma One 演进至 cdma 2000—MC,以适应无线Intenet未来爆炸发展需求的可能技术途径多样化,平衡其对以 GSM——GPRS——EDGE——W-CDMA—DS 为线索的欧洲 3G 提案的市场发展前后相兼容的目前优势与潜力。甚至期望利用其雄厚的现有的技术基础与工艺基础,象全数字HDTV发展历史那样再次另辟途径创造辉煌。第三方面情况是,一些地面移动通信发展较慢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尼等,更多强调其现有系统自然演进至IMT-2000,甚至认为没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目前两种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宽我一传输技术方案--以欧洲为代表的WQ-CDMA和以美国为代表的CDMA200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从CD系统升级Video-CD的必由之路-应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结合MPEG标准发展的简史,介绍了几种符合MPEG标准的新产品以及第二代Video-CD即数字视盘的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9.
数字声音压缩编码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柯 《通信学报》1995,16(5):94-101
本文描述了用于声音编码的主观听觉模型,介绍MPEG声音编码、DolbyAC-2和AC-3的算法、实时实现的复杂度以及多声道主观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移动通信(3G)IMT-2000是通信界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虽然业界一致认为CDMA技术将成为3G技术的主流,但具体采用哪种标准的CDMA技术仍有分歧,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能看到一个更为融合的标准。前不久,国际电联的T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