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世界金融危机使国内外钢铁工业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钢铁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以科技进步调整、优化产品和工艺。加快推进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平台"建设已成为当前钢铁厂科技创新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推广和优化3个重要阶段,已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积累了经验和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但精炼比低、合理选择和应用精炼功能等方面尚待改进。研究总结长材、热卷、中厚板、冷轧材等代表钢种炉外精炼高效、优化的工艺,可为各企业提供参考经验。深化对不同类型炉外精炼功能的理解并合理选择,有利于使不同类型产品的基本精炼工艺规范化,有利于加快我国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平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现代化炼钢厂洁净钢生产技术,提出了以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和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洁净钢生产技术理念。通过对新一代炼钢厂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钢铁产品制造功能的解析与集成,结合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厂炼钢-连铸工艺的设计研究,应用动态精准设计体系,优化配置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二次精炼、连铸等单元工序,构建了基于动态有序生产体系的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洁净钢生产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冶金》2009,(9):49-49
中国金属学会于2009年8月25日-27日在山西太原成功召开了“2009全国炉外精炼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是1991年冶金工业部铁水预处理和钢的二次冶金技术会议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性炉外精炼专题技术研讨会,对贯彻“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建设“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平台”,解决钢铁产业升级换代“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当前企业存在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有来自全国77家单位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洁净钢高效生产的基本概念,着重介绍了洁净钢生产的主要工艺手段,包括铁水三脱技术、炉渣控制技术、炉外精炼技术和钢水保护及铸坯质量控制技术,分析了洁净钢批量、低成本生产的工艺集成趋势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殷瑞钰 《钢铁》2012,47(1):1-8
 研究并讨论了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的概念、定义、内涵、边界和动态运行的规则和方法。指出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不仅有质量含义、技术含义,而且有市场含义、经济含义。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建设是钢厂今后技术进步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普适性并事关效率、质量、成本的共性关键技术之一,不仅适用在“高端产品”研发和生产,也适用于大宗普通商品钢材的生产过程。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是现代炼钢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对每个钢厂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的研究不仅涉及钢厂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而且涉及到学术研究领域(过程工程及其动态运行)和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动态-精准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的集成理论和方法是冶金过程工程与材料工程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冶金》2009,(7):46-46
各有关单位: 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钢铁企业面临钢铁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经营风险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如何高效、合理、经济地的发挥各种炉外精炼技术装备的作用,对钢铁企业建立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平台,促进钢铁企业低成本高效生产钢材、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钢铁企业摆脱经营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殷瑞钰 《中国冶金》2010,20(10):1-10
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平台建设仍是今后几年钢厂科技创新中一项具有普适性、基础性、事关钢厂效率、质量、成本的共性关键技术,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洁净钢平台建设需抓好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二次冶金、全连铸4项基础支撑型技术和优化-简捷的流程网络和动态-有序运行的物流技术这2项集成技术。当前中国洁净钢平台建设的重点是:认清协同-稳定是洁净钢平台动态运行的核心,高效恒速的连铸生产是洁净钢平台动态运行的有序之源,也是优质、节能、低成本的关键;深入进行各种铁水预处理工艺、装备的适用性研究及技术经济比较;深入研究和优化规范适用范围广、运行效率高、易于协同、成本低廉的钢水吹氩精炼工艺;大力推进真空精炼装备和技术(尤其是高效RH)优化;在炼钢厂新建或改造的设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平面布置图(流程网络)的合理化,为稳定、经济地生产高质量钢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平台建设仍是今后几年钢厂科技创新中一项具有普适性、基础性、事关钢厂效率、质量、成本的共性关键技术,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洁净钢平台建设需抓好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二次冶金、全连铸4项基础支撑型技术和优化-简捷的流程网络与动态-有序运行的物流方式这两项集成技术.当前我国洁净钢平台建设的重点是:认清协同-稳定是洁净钢平台动态运行的核心,高效恒速的连铸生产是洁净钢平台动态运行的有序之源,也是优质、节能、低成本的关键;深人进行各种铁水预处理工艺、装备的适用性研究及技术经济的比较;深入研究和优化适用范围广、运行效率高、易于协同、成本低廉的钢水吹氩精炼工艺;大力推进真空精炼装备和技术(尤其是高效RH)优化;在炼钢厂新建或改造的设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平面布置图(流程网络)的合理化,为稳定、经济地生产高质量钢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殷瑞钰 《炼钢》2012,(5):1-7
新世纪炼钢科技进步促进了炼钢生产十年持续高速增长,推动了整个钢铁工业的科技进步。十年来炼钢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最主要的有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洁净钢系统技术、节能减排优化技术等6方面。"十二五"期间炼钢科技创新总的趋势仍然是推动实现高效、低耗、优质、少排的绿色炼钢生产总体目标,着力加快推进包括转炉预脱磷在内的新铁水"三脱"的洁净钢优化工艺应用,提高能源利用、转化和回收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各钢种高效恒速连铸装备与技术,提高智能化炼钢水平,强化炼钢连铸前沿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立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平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浏 《钢铁》2010,45(1):1-1
 本文根据洁净钢的定义,阐明了建立洁净钢制造平台的重要意义,分析对比以铁水“三脱”预处理为基础的洁净钢生产新流程和以炉外精炼为主体的传统流程的技术指标。讨论了传统洁净钢流程中存在的炼钢回硫、低碳脱磷、脱氧与夹杂物控制和强还原精炼等四项基本矛盾,并讨论其对洁净钢生产成本和能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平台应重点研究解决全量铁水“三脱”预处理、少渣冶炼、高碳出钢和真空碳脱氧以及改变夹杂物上浮方式等四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高霞 《河南冶金》2011,19(3):22-25
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宏观形势,从铁矿石资源、钢铁冶炼行业、钢铁产品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科技支撑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大,通过三个维度探讨了我国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新创 《钢铁》2019,54(1):1-7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从供给体系、需求、布局、循环经济、综合效益方面定义钢铁高质量发展。解析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简要分析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产品质量、绿色发展、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服务意识、行业秩序、国际化方面深层次问题。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优秀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出钢铁产业未来应通过工艺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升级、绿色发展、标准引领等提高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钢铁工业发展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十五”期间山东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产品结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各类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山东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江西钢铁工业科技进步的历程和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贡献,指出了当前江西省钢铁领域科技进步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制约因素,在分析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省钢铁领域中长期科技进步工作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钢铁工业排放污水的种类、特点及污水综合零排放的意义,提出了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实现钢铁工业污水综合零排放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诠释了21世纪钢铁工业新形势和新取向,针对钢铁工业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引发了几点思考。如发展战略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品种质量的新要求是提高创新能力,创制新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要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耐火材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工艺流程使用着不同的耐火材料,平炉的逐步被淘汰,模铸比的迅速减少,将使所用的耐火材料大幅度下降,甚至被淘汰,而冶金新技术,新流程的出现和发展,又推动了新型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本文叙述了钢铁工业不同流程对耐火材料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耐火材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钢铁工业,钢铁工业不同的工艺流程使用着不同的耐火材料,平炉的逐步被淘汰,模铸比的迅速减少,将使所用的耐火材料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被淘汰。而冶金新技术、新流程的出现和发展,又推动了新型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本文叙述了钢铁工业不同流程对耐火材料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山东钢铁工业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产品档次低、技术经济指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必须转变增长方式,依靠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加强领导,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科技投入。保证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赵昌武 《武钢技术》2003,41(5):55-59
详细阐述了国内外钢铁行业的未业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钢铁行业正向超大型化方向发展,钢铁产能的过剩迫使国内外钢铁企业的生产主要围绕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展开竞争,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网络技术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内钢铁业新一轮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世界钢铁列强觊觎中国市场,民营钢铁企业的异军突起等,都将会使国内钢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我国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在今后几年加快步伐将成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