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电信技术》越办越好邮电部电信总局局长栾正禧当我们刚刚跨进1994年的时候,《电信技术》杂志迎来了创刊40周年。我作为她的读者、编委会主任委员,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和《电信技术》杂志的全体编辑以及出版、发行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  相似文献   

2.
我认识《电信技术》缘于80年代初,当时对电信一窃不通的我到乡电话站工作,一天从同事的桌上发现一本《农村电信技术》(编者注:1985年《农村电信技术》并入《电信技术》),我便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从此《电信技术》便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相伴我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  相似文献   

3.
《电信技术》──我的老师与朋友甘肃省通渭县邮电局蒲彦儒我清楚地记得,在1988年霜叶如醉的季节,由同事推荐介绍,我与《电信技术》见面了。不料竟是"一见钟情",从此我与《电信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与她度了5年的风雨里程。实践证明,她是我真实的朋友,不...  相似文献   

4.
认识《电信技术》是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那是一次极偶然的机会 ,在我们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过期的《电信技术》杂志。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情 ,便浏览了起来 ,一下子我便对“她”着迷了。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我。从那以后 ,我便和《电信技术》结了“缘”。每期必先睹为快。“她”不但理论性、知识性、信息性很强 ,而且跟踪当今先进技术的报道也很及时。我不但细细研读每一个栏目的内容 ,而且遇到认为重要的内容(实用性强的)都摘要作笔记。有一次 ,局里要搞“九七”工程 ,我马上翻出以前所作有关“九七”工程的笔记 ,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受到局…  相似文献   

5.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电信技术》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的风雨历程,陪伴了一代代的电信人。忆起我与《电信技术》的情缘,可以追溯到10年前。那时的我,总以为天永远是蓝的,阳光永远是灿烂的。可是,真正开始在程控机房工作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沮丧、受挫的情绪笼罩着最初工作的每一天。这时,我的班长,一位细心、和善的老大姐注意到了我的失落。她告诉了我很多当年她与我相似的体会及如何尽快调整心理的落差方法,并向我推荐了一本令我终身受益的杂志——《电信技术》。从那时起,《电信技术》便成为了陪伴我的忠实朋…  相似文献   

6.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庆祝会,刚才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同志,以及作者代表、读者代表的发言都讲得很好。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电信技术》在宣传政策、传播知识、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代表信息产业部对《电信技术》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民邮电出版社及《电信技术》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7.
我心目中的《电信技术》上海铁路局工业总公司王令朝我认识《电信技术》已有二十多年了,她伴随我从大学生走到今天,许多的专业知识得益于她,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得解于她,辛勤劳作的发表得助于她。虽然往事不能一览无遗历历在目,但心目中的《电信技术》确确实实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我心目中的《电信技术》四川开县邮电局唐中安虽然我从事邮电工作并不长,总共不过十余年时间,但当我投身邮电事业,发现了《电信技术》后,就对她产生了感情,并爱不释手,以致于看着本期的,盼着来期的,寻着早期的。当然,对她的爱并不是生来俱有,这种爱是伴随着对她...  相似文献   

9.
“OK,你放轻松,深呼吸,把你脑中听到的或看到的说给我听。先闭上眼睛,当我数到三的时候,你会入睡。一、二、三。”于是,Susan就睡着了。SuSan就这样被陶酷催了眠。然后她就用很性感的声音开始梦呓:“有一段姻缘,是很熟悉的,我见过他,我确定我们认识。”从《Susan说》的歌词来看,Susan应该是个台北美眉,可能刚刚失恋。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改稿     
当我拿到1999年第二期《电信技术》杂志,看着自己那变成了铅字的文章,不禁想起第一次投稿的经历。当时的心情可以用“想”和“伯”来形容。作为一名电信技术人员,我经常翻阅《电信技术》杂志,从新技术与新业务、热点透视到实际工作中具体故障的处理,都是我学习的好内容。看多了,学多了,就想把自己的工作所得也写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可是“想”之余还是“怕”多一些。我很怕投稿,自己工作水平、条件有限,所写的内容也无非是些“雕虫小技”,拿这样的文章让编辑看,恐怕弄个贻笑大方。在“想”和“怕”的交织中,文章写写停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与《电信技术》有着20年阅龄的忠实读者,我由衷地祝贺《电信技术》创刊45周年。在我的人生中,《电信技术》是伴随着我学习、工作成长的主要老师之一。1979年,《电信技术》以较稀罕的专业技术刊物在我单位出现时,立即成了广大通信职工热切学习专业技术的良师益友,而我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由于“文革”期间技术荒废,学习技术者常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苗”。那年代我学技术只能偷偷地在晚上学,单位里没有技术资料,缺少专业书籍,根本无法在技术上充实自己,更谈不上能有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而《电信技术》却是“…  相似文献   

12.
《电信技术》2004,(12):94-97
期(页)[纪念创刊50周年]《电信技术》———50年打造的一本精品杂 张秀芳1(1)《电信技术》大事 1(3)1989年以来《电信技术》杂志获奖记 1(5)金缕 潘赤峰1(5)《电信技术》给我惊 高宏星1(6)还债———回忆在《电信技术》工作的一段情 陈芳烈2(75)《电信技术》始终伴随我成 刘晖2(76)今生情缘———祝贺《电信技术》创刊五十周 柏文宝4(92)永不忘记,谢谢老 邹明义6(87)《电信技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 艾忠昌7(95)《电信技术》,…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入厂当了电信工人,就与《电信技术》结下了不解的缘份。初次结识《电信技术》,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参加了县邮电局举办的用户交换机机线员培训班。记得很清楚的是由县局一位机务班长讲课。经人介绍得知,他虽只有高小文化,但已是当时县局的技术“权威”。他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并不急于讲课,而是拿出几本杂志给我们传看,只见杂志封面上印着《电信技术》几个大字。他说,我讲课之前先把我的老师和朋友介绍给你们,这就是《电信技术》,我的许多知识和技术都来自她,相信她也会成为你们学习电信知识和技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相似文献   

14.
倾注了几代编者的心血和不懈追求,撒下了多少作者辛勤劳作的汗水,《电信技术》走过了45年的光辉历程。历史的足迹证明:《电信技术》是流淌着知识的长河,是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为普及电信知识、贴近维修工作、解决实际难题、引导现代技术,真诚为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1992年,我中技毕业以后跨进了铁路通信部门工作,现场的工作也随即对我个人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同事的推荐下,《电信技术》适时介入,为我指点迷津,增长了我的知识和才干,拓展了我的视野,以及言之不尽的帮助。指导小改…  相似文献   

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电倍技术》杂志迎来了她的45岁生日。翻开这期带着油墨香味的《电倍技术》杂志,不由得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信技术》杂志是我的老朋友了。记得第一次与她相识还是60年代在北京邮电学院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学通信工程的,当我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电信技术》杂志的时候,不由得眼睛一亮,唷!这不是我们通信技术人员自己的家刊吗?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从此与《电信技术》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来自河北白洋淀旁的一个穷学生,上大学的时候,没有钱订杂志,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只…  相似文献   

16.
刘晖 《电信技术》2004,(2):76-76
初识《电信技术》,是在刚调入电信局从事“九七工程”的工作,由于急需了解有关电信方面的技术、业务知识,我选择了多种电信方面的杂志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电信技术》中的【新技术】、【新业务】、【新产品】、【网络建设与管理】等栏目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都是早些版本的栏目)。此后,我便定期阅读《电信技术》,它成为我扩展知识面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还是1988年春天,我在省邮电学校读中专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电信技术》这本杂志。当时,正赶上我们写毕业论文,随便翻到《电信技术》我一下子就被它那专业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载波专业文章吸引了。里面一篇篇可读性很强的知识类文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那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好毕业论文,老实说要不是我参考了人家的格式和问题的论述过程,不可能让我占到全班仅有的几个“优”。也许是缘于第一印象,走上工作岗位的头一年,我就开始订阅《电信技术》。打那以后,每期我都一睹为快。渐渐地,它融进了我的工作中,成了…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导航     
跟《电信技术》结缘 ,始于1996年8月。那时我大学毕业 ,一个学应用电子技术的突然从事光纤通信工作 ,内心的恐慌自是不小。一个连什么叫“PDH”、“SDH”都不知的人被安排搞深圳—珠海示范段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设计 ,我能不慌吗?这时 ,所里的一位总工程师兼技术顾问向我推荐几本书 ,其中一本就是《电信技术》杂志。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他现在所积累的通信知识80%来自《电信技术》 ,这一本本杂志就是一本本难得的好书!总工的话一点不假 ,我先看了两本关于SDH技术的专著后 ,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在《电信技术》1996年第7…  相似文献   

19.
《电信技术》杂志不但是我的良师益友,而且她那认真负责、尊重科学的态度更引起我的敬重和珍惜。出于内心的爱好,我先后多次给杂志社写过一些技术性稿件。第一次被录用的稿件刊登在1978年第1期的《农村电信技术》上。此后,我先后有8篇文章刊登在《农村电信技术》上...  相似文献   

20.
我与《电信技术》的交情源于1998年。当时 ,由于业务方面的缘故 ,我每月都可以读上版面新颖、知识面丰富的《电信技术》刊物。刚开始 ,是很陌生的接触 ,渐渐地对一些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产生了兴趣 ,尤其是“终端维修”一栏 ,受益很大。在此 ,谢谢《电信技术》的编辑人员 ,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实用的知识 ,受用不尽。每次一收到《电信技术》 ,我最先翻看的是《新技术与新业务》栏目。由于我们地处西北一小县城 ,通信相对闭塞 ,要了解新的信息知识 ,只能从《电信技术》等杂志上汲取到 ,因此就倍加青睐。然后就看“终端维修”一栏 ,由于我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