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石油化工》2016,45(12):1493
以新疆宝明页岩油为原料,经过糠醛溶剂精制,初步得到浓缩酚类化合物的抽出油。切取抽出油不高于280℃的馏分作为酚类化合物深度富集的原料,采用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得到酚类化合物。采用FTIR和GC-MS等技术分别对富集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官能团检测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疆宝明页岩油中酚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抽出油不高于260℃和260~280℃两段馏分中,分别占各馏分质量的38.6%和25.4%。通过柱色谱等过程富集分离了抽出油不高于280℃馏分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在富集分离的产物中检测出22种酚类化合物,其中主要为C_(1~3)苯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精细石油化工》2015,(5):47-51
对抚顺页岩油柴油馏分经酸碱抽提得到的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及柱分离中性组分得到的极性组分进行GC-MS表征,结果表明:抚顺页岩油柴油馏分中鉴定出71种含氧化合物和77种含氮化合物。酸性组分中的含氧化合物以酚类化合物为主,其相对质量分数为52.7%;中性组分中的含氧化合物以脂肪酮和芳香酯为主。碱性组分中的氮化物主要是六元环杂氮化合物,以喹啉类化合物为主,其相对质量分数为44.1%;中性组分-3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脂肪腈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酸碱萃取及柱色谱分离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及氧化物进行分离富集,并利用GC-MS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及氧化物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其中,含氮化合物是以含一个氮原子、环数为1~3个的杂环化合物为主,包括吡啶类、苯胺类、喹啉类、吖啶类等,还有一部分直链腈类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以酚类等酸性氧化物为主,如苯酚类、萘酚类等,还有一些茚醇类和芴醇类、脂肪酮类以及少量芳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不同浓度盐酸对页岩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进行分离及定量添加碱氮模型化合物的方法,辅以高分辨质谱对不同样品中碱性氮化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对其裂化反应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主要为带烷基侧链的吡啶、环烷基吡啶,而且盐酸浓度越高,所富集出的碱性氮化物类型越多;碱性氮化物的去除有利于页岩油催化裂化反应的发生,且除含量外,碱性氮化物的结构对页岩油裂化过程也存在较大的影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缩合程度越高的碱性氮化物越不利于页岩油催化裂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柴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的脱除一般采用高温高压下的加氢脱除。通过四氯化锆(ZrCl4)络合法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柴油中的杂原子化合物进行脱除。在90℃、常压、环己烷为反应溶剂的条件下,采用ZrCl4与催化裂化柴油进行络合反应,可以得到富集氮化物和氧化物等杂原子化合物的组分,对ZrCl4富集组分进一步进行固相萃取(SPE)分离,采用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GC-NC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催化裂化柴油原始样、ZrCl4富集组分、SPE分离组分进行分析表征,并采用量化计算的方法对络合脱除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ZrCl4络合法对催化裂化柴油中总氮、碱性氮和非碱性氮的脱除率分别为75.9%、83.1%和75.1%。该方法对苯胺等碱性氮化物、咔唑等非碱性氮化物、萘嵌苯酮等氧化物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对噻吩类硫化物基本上无脱除效果。其脱除机理为:ZrCl4可以与碱性氮、非碱性氮、酮等杂原子化合物发生选择性的络合反应,形成溶解度较差的...  相似文献   

6.
用硅胶/氧化铝双吸附剂柱色谱法结合二氯化钯/硅胶G薄层配位体色谱法对抚顺、茂名页岩油(<350℃)中的噻吩类和硫醚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富集,再用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分析了这些含硫化合物。以高含硫(硫含量为7.7%)的约旦页岩油(<350℃)验证了这种分离方法的可行性,并以其部分化合物的色谱保留值作为鉴定时的标准。在抚顺油中共检出204种、茂名油中153种单环至四环的噻吩类化合物,但在两种油中均未检出硫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沉降时间2 h工艺条件下,以TiCl4/CuCl2.2H2O混合物为络合剂,以磷酸/环己烷混合物为萃取剂,研究了提取配方对抚顺页岩油抽出油中氮化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萃取剂)/m(抽出油)为1.0,m(萃取剂)/m(络合剂)为8.0,m(TiCl4)/m(CuCl2.2H2O)为1.2的最佳条件下,碱性氮和总氮的提取率分别为98.5%,70.5%。  相似文献   

8.
脱除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络合萃取精制-脱氮组合工艺脱除页岩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研究了脱除条件对碱性氮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萃取精制-脱氮组合工艺脱氮效果优于络合萃取精制工艺。在以试剂A为脱氮剂,剂油体积比为0.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5min,沉降时间为1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使碱性氮化物含量由2670.75μg/g降至76.36μg/g,碱性氮脱除率为97.14%,页岩油收率为75.2%。  相似文献   

9.
以甲苯为溶剂,氯化铁晶体(Fe Cl3?6H2O)为络合剂,对抚顺页岩油柴油馏分(实沸点馏程200~350℃)进行络合精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络合温度为60℃,络合时间为4 h,溶剂比(甲苯与柴油的体积比)为0.2,络合比(Fe Cl3?6H2O与柴油的质量比)为0.25的优选工艺条件下,柴油馏分的碱性氮质量分数由0.480%降至0.069%。  相似文献   

10.
用酸碱萃取-柱色谱分离将我国和前苏联4种页岩油的轻馏分(<350℃)分离为酸性、碱性和4个中性组分.各组分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含氧化合物主要富集于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3中;含氮化合物主要富集于碱性组分中;烃类在中性组分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