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 电子材料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它是由先进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组成,是电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技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电子材料既是各国电子工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新潮电子》2009,(11):36-36
无疑问,“民族工业先锋”、“国内消费类家电巨头”、“军工实业强国的代表”等褒扬的定义被赋予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并不为过。而它旗下的国虹通讯数码集团,亦时常在国内通讯产业领域有着引人注目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在通信、信息、网络、消费性电子、汽车电子等应用市场持续增长,然而,半导体技术日新月益,新处理器及ASIC的开发成本愈来愈重,在现今半导体产业"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这句话受到严重的挑战.这些情况可能危及以色列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增长,但尽管国际市场趋势是如此,以色列当地半导体产业仍然是蓬勃发展,而该国也持续被国际市场认定为半导体产业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近日读书每每半途而辍,不能终卷,而翻开《我看英特尔》,却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竟是不由自主地基本上一口气从头到尾浏览一过。无他,因为虞有澄先生讲的是集成电路的发展,介绍的是Intel公司的经营。集成电路被称为“工业之油”、“产业之米”,它不仅仅是建设电子工业大厦的基础,而且是牵动工农业国防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的关键。几十年混迹于电子工业领域,也曾不止一次为集成电路呐喊呼号!Intel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先驱公司,它的名字就取自IntegratedElectron-ics,可见公司的宏旨…  相似文献   

5.
信息天地     
《信息技术》2011,(7):6+11+40+117+148+165+191+202+208
"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成果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主办的"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成果汇报展示会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是"创新引领、融和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十一五"期间电子发展基金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基金使用管理经验,进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11,(24):19-20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表示,前三季度,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5%,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3.05%,近1/4企业经营亏损。而相比之下,前三季度整个工业利润同比上升20%以上。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7日上午,协会在上海市长城饭店成功举办了2010年电子专用设备行业高峰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解读和电子专用设备发展探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汽车工业与半导体产业均被视为我国的重点开发项目,而随着汽车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大大增多,从发动机电子控制、自动变速控制、安全系统到娱乐功能,皆有赖于新兴电子技术的带动,汽车电子也因此呈现极度活跃的发展态势.在这一波汽车电子风潮中,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无疑是全球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工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 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而电子材料则是电子元器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和原动力。电子材料的品种、产量和质量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争取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被称为"电子工业之母",全球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在产业的发展中探索各自的技术创新模式.从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出发,总结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3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并结合模式的比较,试图探索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27日,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引领信息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标准化需求及相关热点领域标准化工作展开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以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吴志刚、东南大学副校长王保平、三星电子(中国)朴浚皓副总裁、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等领导和专家就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发展趋势与标准化工作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国内科研机构、标准组织、国内外企业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全天的会议。  相似文献   

12.
日前,在由EEVIA主办的"2012产业和技术展望媒体研讨会"上,来自飞思卡尔、ADI、富士通半导体和Marvell公司的代表分别就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工业和LED照明的技术发展和未来趋势分享了各自的观点。飞思卡尔关注汽车安全飞思卡尔亚太区汽车及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全球产品市场经理郗蕴侠认为,汽车功能安全是OEM和半导体厂商的发展重点。功能安全的定义就是系统不存在由于电子电器功能故障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于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和防潮、防霉、它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应用。对电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防盐雾以及抗震抗冲击等优良性能,因而我们采用它作为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材料,从而达到电子元、器件电气性能的稳定可靠,对电子工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国防电子工业系统来说,电子元、器件的稳  相似文献   

14.
激光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转向高档3600多台工业激光器(至少占世界已装的15%)被世界各国汽车工业采用。汽车工业是电子工业后的第二大产业门。与电子工业相比,汽车工业是单实体,所有参加公司都有激光可以解决的问题。1988年,估计安装的激光器约600台。以...  相似文献   

15.
<正> 电子专用设备是电子工业支撑产业之一,是电子工业基础的基础,是促使电子科技成果转化为大生产的必不可少的装备。它直接关系到电子行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极大程度地物化了许多现代的高技术和新型工艺。所谓一代设备,一代技术,一代产品已形成为发展规律。世界各先进国家均把它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我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有百家,但是长期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发展。所以我国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落后10多年。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电子工业水平,电子行业引进了近千条生产线,使我国电子工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信世界》2013,(2):35
"实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跃升工程和整机产业价值链提升工程,增强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产业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机床电子、金融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支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壮大。"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不管是在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还是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上都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 电子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水平的尺度,电子元件工业又是电子工业的基础。就电容器而言,铝电解电容器无论在种类上或数量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被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军用整机及其它电子设备上。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日趋小型化,要求电子元件进一步向小型化和高可靠方面发展。缩小铝电解电容器的  相似文献   

18.
施国强 《电视技术》2000,(10):11-13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电子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消费电子产业的产值利税占整个电子工业的三分之一,加上为其配套的基础产品所占的比重更大。同时,消费电子产品也是电子工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以及对电子工业积累资金、带动元器件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作用。1 发展状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长期以来,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主要还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在…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6日,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22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论坛暨2009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峰会"在宁波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肖华司长、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杨益局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高素梅副局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王秉科副司长、宁波市政府陈炳荣副秘书长、宁波市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年中,光电产业已成为中国台湾发展最快的工业之一,与电子和集成电路工业同为最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早在八十年代初,日本有鉴于光电技术的重要而创立了OITDA光电子产业与技术协进会(Optoblectronics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以促进光电子产业与技术的发展,台湾在1993年创立了PIDA,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Photonics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以联合企业界、行政界、学术界和研究所共同发展台湾的光电产业。自此以后,台湾光电产业的产值从1993年的1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