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辽东半岛中、晚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些银杏苏铁类花粉化石比华北腹地出现的时代早,说明中、晚石炭世华北板块东北缘与其腹地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有差异,现在的相对位置是中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 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 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 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塘湖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洋壳俯冲,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残留海盆地和晚石炭世以来的板内构造演化等三个大的演化阶段。其中,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又分为4个亚段,即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碰撞造山亚段,晚二叠世-三叠纪“A”型俯冲与前陆盆地形成亚段、侏罗-白垩纪应力调整与坳陷形成亚段和第三纪以来的“A”型俯冲与再生前陆盆地形成亚段,相应地叠合了6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即中泥盆地-晚泥盆世早期的孤后盆地、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的残留海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挤压有关的山前坳陷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的坳陷盆地和新生代以来的再生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汪劲草  夏斌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2):135-140,i003
早石炭世末,准噶尔-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陆-陆碰撞,形成大型双重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的原地系统为西伯利亚板块陆缘的晚古生代弧-盆体系,地层为下石炭统及泥盆系.外来系统为西伯利亚板块陆缘内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及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系,地层为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与下古生代浅变质岩系.滑动系统从下往上分别是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及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一部分构造岩是前海西期变质岩系经韧性变形,或之后又经构造重熔所致,另一部分是前海西期混合花岗岩韧性变形的产物.推覆距离至少为110km.推覆方向为250°±5°.扩展方式是后展式.以上表明,滑动系统、外来系统中的变质岩不属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的基底岩系,外来系统中的混合花岗岩时代不是海西期,而是加里东期,碰撞期后的隆升剥蚀从南东往北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济宁唐阳井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的孢粉化石的研究,共鉴定出孢粉化石71属117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和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自上而下共建立两个孢粉组合带,即: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Granulatisporites piroformis带和Ⅰ 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Thymospora pseudothiessenii带。以上两上孢粉组合如与华北部分地区石炭-二叠纪孢粉组合带对比,它们所代表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和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描述了新庄孜太原组剖面,研究了灰岩中的(竹蜓)类动物群,计有13属41种,其中包含3个未定种。根据(竹蜓)类组合特征,可建立Pseudofusulina vulgaris--Quasifusulina cayeuxi组合带,大致相当于江苏大屯太原组的Sphaer oschuager带,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问题 ,进行了野外调研和室内编图工作 ;讨论了渤海湾盆地及燕山构造带、胶南隆起、辽西、辽东等地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变形特征、变形期次 .结果表明 ,研究区印支期构造变形以形成近东西向大型褶皱 -冲断带为特征 ,变形期次分为早期 ( T1-2 )和晚期 ( T3 )两个阶段 .变形机制来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间的碰撞、拼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东段的尔戈带金矿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和岩组分析得出,金矿 赋矿层位属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段岛弧火山碎屑岩。矿区在海西期发生了3次构造活动:早石炭世晚期, 伊什基里克背斜核部产生的右行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带内发育片理 化带、S-C面理、A型褶皱、A型线理、石英亚颗粒、波状消光、旋转碎斑系和构造透镜体等,石英亚组构均具有小 圆环带趋势和强极密部(c+g)型式,开角约36°,σ1≈317°∠84°;晚石炭世,韧-脆性剪切带经历左行剪切,随着脆 性程度的增加,近东西向左行压扭性断裂形成,应变椭球为三轴扁椭球状,平面压扁型应变;晚石炭世末期到早 二叠世,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带产生。尔戈带金矿体位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与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带)的 叠加部位,韧-脆性剪切带使部分金元素从矿源层分溢出来,产生初步聚集,其后压扭性断裂中局部张扭性部位 是金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并在此形成金矿体。因此,早石炭世晚期到早二叠世,矿区内发育的韧-脆性剪切带 和断裂(带)对尔戈带金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陆表海具有多旋回幕式海侵和慢速海退的特点.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和含蜓地层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海相层的追索对比,指出晚石炭世早期西部的祁连海和东面的华北海互不连通,晚石炭世晚期沿北侧汇合;早二叠世形成统一陆表海;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沉积盆地为一近海内陆坳陷,间或受到海泛作用影响;晚石炭世可能与北侧兴蒙海槽局部连通;海侵作用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10.
宁镇山脉五通组、高郦山组的剩磁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石磁学、磁清洗和剩磁组分分离,结合野外地质实际,对宁镇山脉湖山地区晚泥盆世五通组,早石炭世高郦山组岩石作了剩磁分析与剩磁年代的探讨,确定了三组磁组分:特征剩磁、印支期和燕山斯重磁化组分,从古地磁偏角数据,确认了古生代局部旋转运动的存在,并进一步讨论了下场子板块晚古生代以来的运动学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11.
大王山剪切带内出现一系列规模不等的糜棱岩条带,广泛发育S面理和C面理,还出现一系列次级拉伸折劈理、剪切条带和不对称小褶纹。剪切带中的石英、云母等基质矿物以塑性变形为主,出现动态重结晶、亚晶、波状消光等显微构造。长石主要以破裂和香肠化为主,出现粒内的张裂隙和肿缩构造。石英和长石存在明显的流变学差异。通过构造和显微构造特征判定,大王山剪切带为右旋剪切带。吴川-四会断裂曾经历过右旋韧性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江西金山金矿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和矿石的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对剪切带的递进变形与成矿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金山韧性剪切带在韧性—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发育3类石英脉透镜体或石香肠构造;剪切压溶和缝合线构造在金山韧性剪切带内强烈发育;扩散蠕变机制是金山韧性剪切带重要的变形机制。大量缝合线构造的形成增强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流体的迁移和沉淀。金山剪切带内变形和成矿作用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过程,粗略估算至少跨过了72Ma。在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经历多种构造变形机制,如经历了以透人性片理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变形机制到以“次级剪切面”构造网络为代表的韧-脆性剪切变形机制的转换。剪切带的递进剪切变形自始至终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过程,没有递进剪切变形也就没有金山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桂北上无古界-下古生界变质构造层中发育有4类韧性变形带:丹洲群中的层状韧性变形带主要发育于中、下部,与丹洲群沿下不整合面的总体向东滑脱有关;三门街组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韧性变形带是一种典型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构造,是纯剪变形向单剪变形转化的产物;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接触带的内侧,具有明显的左旋单剪效应;变质地层中的陡倾韧性剪切带则具有韧性向脆-韧性过渡特征。韧性变形带最早发育始于雪峰期,但其主变形期则与广西运动有关,是递进变形过程中顺序发展的结果,其变形变质相总体为低绿片岩相,花岗岩体中的部分剪切带可达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4.
根据煤的分子结构和煤的低温软化特征,煤中水、气条件以及产生韧性剪切变形的应力条件,初步论述了煤层中形成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可能性.煤层具有韧性特征,煤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其容易发生韧性变形的基础,相应的地温场和顺层剪切力以及构造热事件叠加在一起是煤发生韧性剪切变形的外部条件.煤层中形成的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位于地壳浅层,表现形式上有其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韧性剪切带变形变质作用与金的矿化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韧性剪切带内岩石的变形变质作用在含金流体的运移,金的沉淀富集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田(床),金矿体的控制作用,金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沉淀富集机理,在总结前人韧性剪切成岩成矿的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变形变质作用入手,探讨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构造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金矿化富集的关系,认为,流体作用下韧性剪切带内的变形变质作用控制着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6.
谢家沟金矿是近年来在胶东半岛发现的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床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之间,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广泛,具有多期次,并与构造期次有着密切的联系.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以及高岭土化,蚀变分带明显,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近期研究表明,该金矿与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以及后期的脆性改造有成因联系,金矿化与围岩蚀变的主要期次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韧性剪切带在铧厂沟金矿床非常发育,并经历了右行—左 行—右行多期(次)活动。北部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以左行剪切为主,位于 铁夹树—庙湾北部厚层灰岩的下部。北部金矿带受北部控矿剪切带控制,长度大于1km,厚度约70 cm,从地表延伸至1120m标高,未见尖灭趋势。黄铁矿是该类矿石中最重要的金属矿物。自然金是主 要金矿物,有明金和显微金两种。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集中反映了热液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带的形 成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原生矿石中绝大部分明金、显微金中的包体金和裂隙金都与黄铁矿密切 相关。黄铁矿(Ⅰ)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因而是金的最佳载体矿物。北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 使金富集成为工业矿体。结合地质特征,预测该矿带可延伸至1120m以下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18.
对哇洪山断裂带中段变形岩石磁组构分析表明,断裂带及其外围构造岩磁化率百分率各向异性H值(普遍>5%,断裂带>10%)较高,说明岩石经历了较强的韧性变形,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磁化率量值椭球呈压扁状的特点.由构造岩磁化率最小轴推断的韧性变形期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主要为近E-W向,由此推断该期断裂带的水平运动性质为左旋.沿断裂带走向构造岩磁组构参数有明显的变化,反映构造变形特征沿断裂带走向有一定差异,其中阿移项、哇沿河—巴硬格莉沟—加木恩韧性变形较强,而红柳沟—蒙高、老沿等地相对较弱.晚华力西期及其以后岩体(脉)H值不高,说明岩石无明显韧性变形,反映韧性变形早于此类岩体(脉)形成.  相似文献   

19.
浙北诸暨陈蔡地区韧性剪切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梭岩是认识深都构造的窗口。浙北诸暨地区韧性剪切带发育在前寒武纪陈蔡群与同时代的英云闪长岩之间,呈NE—NNE方向延伸,延长数十公里,宽达数百米至数公里。笔者根据宏观地质与镜下各种不对称显微构造确定本区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指向主要为左旋,与江绍断裂的剪切指向一致。后期有脆性变形,局部地段产生右旋剪切运动。利用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估算古应力值,王家宅为85.8MPa,涅浦为77.6MPa。  相似文献   

20.
新疆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片理化的花岗岩类岩体中,锆石有新生热液锆石和残留原生岩浆锆石两种。微区分析数据在U-Pb谐和曲线上显示有原生岩浆结晶年龄和韧性剪切变形事件年龄,后者呈下交点模式分布。原生岩浆结晶年龄为329~447 Ma,来自北阿尔泰带志留纪。泥盆纪岩体及南阿尔泰带石炭纪花岗岩体原生岩浆锆石;韧性剪切变形事件年龄是视年龄,为295~305、267~286 Ma。由于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内切穿韧性剪切带的未变形区域性岩墙群岩石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77~286 Ma,所以变形岩石锆石谐和曲线反映的谐和年龄(295~305 Ma)才是韧性剪切带变形事件的主期年龄,下交点模式视年龄偏低。韧性剪切带新生锆石特征为晶棱清楚的简单(110)+(101)聚形,呈细长柱状,锥顶角为120°钝角,震荡环带较宽,阴极发光强度较弱,与原生岩浆锆石有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在新疆各韧性剪切带中重复出现,新疆石炭纪末—二叠纪初和志留纪末两期规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在各构造带广泛发育,正确识别韧性剪切带热液锆石是走出侵入岩年龄认识误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