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铝加工》2021,(1)
正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了世界上首件10m级高强铝合金重型运载火箭连接环样件。该样件利用电弧熔丝增减材一体化制造技术,在整体制造的工艺稳定性、精度控制及变形与应力调控等方面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目前,采用增减材一体化制造技术成功完成超大型环件属国际首例,该成果将会助力增材制造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2.
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作为3D打印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相比传统加工制造方式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节约材料以及特别适合成形复杂零件等优点。首先介绍了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列举了世界各国在3D打印技术领域推出的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简述了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取得的成果,最后指出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需要在金属粉末、零件表面质量、成形尺寸、国际标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难熔高熵合金(RHEAs)是一类以Nb, Mo, W, Ta等难熔元素为主元的高熵合金(HEAs),具有简单的相结构和优异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核能和石油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RHEAs室温脆性难加工的特点,传统的工艺方法在制备RHEAs时存在制造过程复杂、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RHEAs的发展和应用。激光增材制造(LAM)技术因其能实现复杂零件的直接自由成形,而逐渐成为制备RHEAs的一条重要途径,为RHEAs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对近年来激光增材制造RHEAs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激光增材制造RHEAs的成形特性,分析了RHEAs打印件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特征,总结了打印件的显微硬度、压缩强度以及耐磨、耐腐蚀和抗高温氧化性能。最后归纳出目前激光增材制造RHEAs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制定的ISO/IEC 23510:2021《信息技术3D打印和扫描增材制造服务平台(AMSP)架构》正式发布,成为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牵头制定的第一项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增材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5.
NdFeB稀土永磁体常用于电机或硬盘驱动器,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其制备过程复杂,涉及多项加工工序。近年来,增材制造等近终成形制造技术迅猛发展,其加工工序具有短流程特点,可大幅降低材料损失、能源消耗、加工周期和人工成本。冷喷增材制造等工艺可用于生产粘结NdFeB磁体。烧结NdFeB磁体的粉末粒度较小,在与增材制造工艺结合过程中难度较大,选择性激光烧结等熔融增材制造法是比较可行的制备方式。间接3D打印技术把3D打印与粉末冶金的挤出打印工艺结合起来,有望应用于NdFeB磁体制备。  相似文献   

6.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金属材料的增材制造相比于其他材料难度较大,对于原材料、工艺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更严苛。针对国内的增材制造用粉末生产及使用情况,本文从金属粉末粒度分布、形貌和流动性检测方法三个方面,结合实际生产、检测的经验,分别讨论了各种粉末检测方法对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将电弧作为热源,具备熔敷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在制备大型零件时具有更大的优势。基于3种典型电弧热源的电弧增材制造方法包括熔化极电弧(GMA)增材制造、非熔化极电弧(GTA)增材制造与等离子弧(PA)增材制造。GMA增材制造技术拥有熔敷效率高、易于实现等特点,特别是基于冷金属过渡(CMT)的增材制造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缺点在于熔滴过渡对熔池的显著冲击易影响成形精度和质量。GTA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最为稳定的电弧燃烧过程,具有无飞溅、成形精度与质量高等显著优势,特别适合于铝合金、镍基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的增材制造。PA增材制造与GMA增材制造与GTA增材制造相比,存在能量密度高、集束性好等优点。但是PA合理参数区间较窄、参数匹配复杂、热输入大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由于增材制造过程使得后堆积层存在反复加热与冷却,增材制造成形件组织存在上中下区域的差异以及熔敷方向及垂直于熔敷方向性能的各向异性。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热循环过程对于晶粒尺寸、熔覆层性能以及成形精度非常关键,分别可以通过改变成形件冷却条件、改变熔池凝固条件对组织性能进行改善。新型电弧热源...  相似文献   

8.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不受加工工具限制成型复杂形状产品的添加式制造技术。简要概述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AM)-3D打印成形粘结钕铁硼磁体的基本过程,比较了传统成形和3D打印成形两种方法制造粘结钕铁硼磁体的优点和不足,着重介绍了粘结钕铁硼磁制件的3种3D打印方法:三维打印粘结成型(3DP)、大区域增材制造技术(BAAM)、直接喷墨打印成型(Direct-write 3DP),并指出利用3D打印成型粘结钕铁硼磁体的发展趋势。3D打印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形状钕铁硼产品的近净成形,不需后续的机械加工,大大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制造传统方法难以制造的复杂结构制件。但是利用3D打印技术成型钕铁硼产品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打印粉体的尺寸、形状及成分要求较高、适合打印的粉体粘结剂以及如何提高粉体的固含量等问题,这些都将是今后磁性材料3D打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浆料配方和设置打印参数,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的方法制备出氮化硅陶瓷样品。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得到脱脂温度,确定了脱脂预烧结和高温陈化烧结工艺,得到了氮化硅陶瓷样品。试验结果:氮化硅陶瓷样品收缩率为水平方向65.1%,厚度方向80.0%;密度达到理论值的93.3%;抗拉强度为245.9~279.8 MPa,抗弯强度为308.5~333.2MPa。平面方向收缩较大,可能引起了拉伸时的层状撕裂。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密西根州迪尔伯恩(Dearborn)市的福特研究和创新中心,安装了一套新的能打印任何形状和长度的汽车零件的增材制造系统,利用这套设备,福特汽车公司正在探索如何使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制作气流偏导器等大尺寸的一体化的汽车零件。近期的科技进步拓宽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增材制造技术正被企业用于航空、教育和医学等领域。增材制造技术还可能为汽车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可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