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石油勘探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适合地震勘探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以解决复杂地区施工中遇到的工区踏勘、测线部署等问题,保证勘探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SSImage系统总体设计、遥感处理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物探中的主要应用这三个方面,对地震勘探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SSImage)的研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策划与部署、设计与采集的能效,从勘探部署、地震采集工程设计、勘探经济效率等方面入手,对三维地震勘探设计的多项指标及其经济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采集的满覆盖区域面积必须占地震资料面积的60%以上,且目标层越深,则勘探部署区域面积应越大。勘探部署区域设计时尽可能减少区域拐点数,既有利于与相邻勘探区块的对接,又能减少成本;采集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布设区域的纵横比大于1时,地震资料面积、未满覆盖区域面积逐渐减小,勘探效果较好。且三维地震测线应尽量沿部署区域的长边方向布设,减少接收线的条数,提高采集效率。做三维地震滚动勘探部署的整体规划设计时,在边缘处理中应尽量接纳相邻工区和以往的炮点、检波点数据,减少重复采集、消除地震资料空白区,降低勘探费用。  相似文献   

3.
到2003年,华北油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历了10多年,早期的地震资料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有必要对老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对重新处理潜力做出评价,为二次三维采集部署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及相关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地震勘探数据库的快速查询功能。针对华北油田生产特点,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开发原则与模式、系统总体设计、主要技术以及主要功能,通过资料品质分析,集成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品质分析等地震勘探数据、信息,并对华北油田二次三维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唐云  李显贵  邱华  刘胜 《石油物探》2003,42(2):233-236
在地震勘探中 ,利用成本相对低的多方位P波勘探比利用成本较高的多波多分量勘探进行裂缝检测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JM和FG工区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提出了关于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胜  邱华  钟家均 《物探装备》2007,17(1):67-70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对地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持GPS在地震勘探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利用手持GPS轻便、灵活、功能强的特点,可以方便地获取工区地表及地理条件的准确信息。将这些信息转换为地震勘探设计软件可以加载的数据格式,即可绘制工区基础信息图件,同时为地震勘探设计提供有用的信息,使地震勘探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选取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地区为攻关地区,开展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本文在分析工区地震勘探难点及以往地震技术应用效果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通过试验总结形成了复杂山地宽线地震采集、处理配套技术,应用该套技术提高了工区地震资料品质,落实了目标区构造圈闭,证明宽线地震勘探技术是适用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复杂山地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气勘探工区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当前勘探工区资料管理混乱、动态信息不能实时发布、信息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借助GIS在可视化表达、空间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开发了油气勘探工区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工区专题信息、基础空间数据以及实时地震资料的可视化管理,提高了整个工区的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信息的地震测线优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中,在满足地下探测目标要求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地表地貌及地质情况,选择较好的测线部署方案是取得较好资料的基础。为使高陡山地及低信噪比地区地震测线部署方案有利于地震实施、激发和接收,通过在复杂地表地震工区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基于遥感信息的测线评价与半自动优选方法。该方法利用从遥感信息中提取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坡度、相对湿度、地表糙度、岩性等信息对测线位置的可实施性、激发与接收条件进行评价,能够从根据原始测线部署产生的待选测线中优选出较佳的地震测线部署方案。在塔里木西秋里塔格探区的应用证实,该方法能改善测线的采集条件与可实施性,进而改善资料品质并降低勘探成本。图7参14  相似文献   

9.
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作为地震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环境破坏小、补炮方便等优点,因此可控震源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从地震仪器系统的角度出发,也应重视仪器系统在地震勘探施工中的应用。本文以某国沙漠工区为例,介绍428XL仪器在可控震源施工中出现的部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天树  陈宝德  苏德仁 《石油物探》2004,43(5):471-474,496
双井微测井技术是比常规微测井技术和小折射方法更先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能更准确地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地震资料的室内处理提供静校正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的地震勘探中,利用数据处理解释和波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微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激发深度和岩性,并提供了工区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1.
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测井和生产动态等分析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地震预测与裂缝模拟,明确工区内火山岩储层的展布规律,有效指导了工区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漆立新 《石油物探》2005,45(4):352-356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塔河油田主产油区的原有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精度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艾协克和桑塔木三维工区,开展了高精度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首先,针对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基于前期的勘探成果,利用工区丰富的地震地质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在正演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缝洞体地震波场的认识,提出下一步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是大庆探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地区之一。该区地震资料信息噪比低,给断层、层位解释带来很大困难,使得构造图深度与钻井深度误差较大。为了提供准确圈闭,考虑到GRIStation解释系统功能灵活方便、具有地震资料处理及多种断层识别方法等特点,将该系统应用于W1井三维地震工区及BXN二维地震工区,进行精细解释。通过二次解释,准确地落实了断层、圈闭,开展了油气藏描述工作,实施中油气勘探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江汉地区在1975年开展三维地震试验的基础上,1980-1981年又在HK地区系统地开展了三维地震工作。文中就三维地震工区的选择、野外观测方式、资料处理和勘探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中国海洋油田勘探开发领域,但由于地震数据是海量的,现有软件无法在当前硬件配置下完成其数据显示,为此本文讨论了海量地震数据显示以及海量地震数据库建立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即利用刀片式数据模型管理Geoframe和Landmark等数据格式的地震工区,快速构建一个虚拟地震数据库,建立三维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已经成功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应用,可在当前主流工作站配置下显示渤海区域所有地震数据,而且不用再建地震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中国海洋油田勘探开发领域,但由于地震数据是海量的,现有软件无法在当前硬件配置下完成其数据显示,为此本文讨论了海量地震数据显示以及海量地震数据库建立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即利用刀片式数据模型管理Geoframe和Landmark等数据格式的地震工区,快速构建一个虚拟地震数据库,建立三维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已经成功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应用,可在当前主流工作站配置下显示渤海区域所有地震数据,而且不用再建地震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海上煤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皂煤矿北部海域(属渤海)的三维勘探是我国首次针对海上煤田开展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勘探面积为6.44km^2,工区水深为0~12m,目的层埋深为809m.工区地质构造走向不一致,断层比较发育。勘探目的要求查清煤层中落差为3~5m的断层与褶曲。为此,在勘探对策上,着重采取了3项措施:①优化观测系统设计;②合理选择气枪沉放深度与组合方式;③保证检波器准确定位。通过上述措施所获得的高精度地震剖面,主要目的层波组特征清楚,连续性好,信噪比高,深度误差不大于4m,基本能查清煤层中落差为5m以上的断层和褶曲。  相似文献   

18.
合理选择炸药震源最佳激发条件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驰  于鹏  李波  陈永成 《石油物探》1997,36(3):105-111
合理地选择激发条件是应用炸药震源进行陆上地震勘探中首要的一环。本文结合BW地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例,对工区潜水面和表层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用微测井结合小折射、井口τ值结合微测井等研究表层地质条件的实际工作方法,探讨了松南地区如何选择合理的激发条件以及岩性勘探中如何选择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地震数据体的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可达到几百GB甚至TB级,而现有软件无法完成跨工区、跨软件的海量地震数据调用和显示。自主研发了TB级海量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系统,通过建立网络数据服务对多个现有专业软件数据库、多个工区的地震数据统一调配,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并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最终在客户端实现海量地震数据的实时高速读取,并以各种方式(剖面、切片、三维体)显示地震数据及相关成果图。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强大、方便快捷,不仅可以在工作站上调入总量达到TB级的多个地震工区数据,同时还可以在PC机上快速浏览数据量达到几十GB的地震体,从而为渤海海域区域地质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富含天然气藏,以往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多采用突出炮点、检波点组合作用的方法压制和削弱干扰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今采用高精度地震勘探,突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利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水平叠加进行噪声压制,充分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目标工区地质任务及地震勘探难点,对比研究噪声干扰特性,剖析以往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叠加响应对高精度地震勘探所起的积极作用,为该区天然气勘探提供高质量、高精度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