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钢技术》2010,(5):20-20
专利号:200720086706.X 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各向同性金属片的磁性用直流测量传感器。包括磁化线圈、磁化线圈接柱和铁芯体。本传感器为方形或半圆弧形,在每2片铁芯片之间固定有非磁性材料层,由铁芯片及非磁性材料层组成的铁芯体两端接近末端处连接有挡板,铁芯体外包装有绝缘层,磁化线圈绕在绝缘层外;  相似文献   

2.
测量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方法有爱泼斯坦方圈法和单片法。文章介绍了爱泼斯坦方圈法和单片法测量无取向电工钢所用设备、取样方法、试样尺寸、数量和检测方法等,主要对爱泼斯坦方圈法与单片法测量的检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铁损值和磁极化强度值的极差值和标准偏差均小于单片法,更精准。爱泼斯坦方圈法取样量大,对试样尺寸要求严格,而单片法取样量小,且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单片法可以代替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  相似文献   

3.
李秀章  周新华 《电工钢》2019,1(1):16-18
目前取向电工钢横向铁损分布的均匀性引起越来越大的重视。磁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在线检测),目前国内暂无动态测试电工钢铁损性能的相关测试手段。本文通过在GB/T 13789—2008 的基础上使用小单片磁导计测量大单片试样不同区域铁损的方法,来研究在线测量中动态测量电工钢带铁损横向分布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磁导计紧贴试样和磁导计与试样分离10 mm测试的不同区域铁损分布保持了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电工钢磁性测量系统的现状和环境,借鉴电工钢磁性测量标准和实验室检测能力通用要求,通过对磁性测量设备、框架、软件及标准样品的探讨,提出电工钢磁性测量设备关键测量部件的校准是必要的,测量框架应以符合性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无取向电工钢用户不仅要求电工钢磁性能良好,对加工性能也提出较高要求.通过测试不同预拉伸状态下材料的白片力学性能及白片、黑片磁性能,对加工强化提高无取向电工钢在供货状态下的屈服强度以及去应力退火解决加工强化磁性能劣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并对不同状态下材料的残余应力对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工钢爱泼斯坦方圈磁性能测量受到设备状态、试样制取和测量过程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标准试样核查设备状态是不充分的,实验室应制定磁性测量设备各关键部件的检定和校准计划来确保设备准确;同时,不同的样品加工方式会导致试样断面形貌存在较大差异,应控制试样断面切断区厚度不低于试样厚度的60%;另外,测量时试样应统一至约定密度,还需关注试样磁化发热的影响,控制试样温度不能超过50℃。  相似文献   

7.
邵志军 《包钢科技》2018,44(2):76-79
随着我国电机行业快速发展,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针对这一现状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制样设备、环境温度、试样尺寸、试样重量、试样密度、检验设备等。分析结果表明: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随着剪切次数、质量、密度增加,铁损都增大,磁感都降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铁损和磁感降低。分析影响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检验结果的因素,对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杰  唐灵  周星 《电工钢》2019,1(1):48-54
通过对电工钢交流磁性检测方法现行国家标准(爱泼斯坦方圈法和标准单片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认为主要问题包括次级电压波形失真时需修正比总损耗、约定的有效磁路长度并非实际有效磁路长度以及磁性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缺失等,并提出了采用数字反馈控制技术控制次级电压波形无需修正比总损耗、取向硅钢单片法测量时采用475 mm有效磁路长度以及磁性测量系统综合校准方案等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电工钢试样加工产生的剪切应力会恶化钢板的磁性,对不同牌号硅钢片的横向、纵向试样退火前后磁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片在剪切过程中横向、纵向的磁性受到剪切应力影响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TD8100磁性能测试仪应用过程中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从仪器结构入手,主要研究了仪器开机预热时间、试样质量、试样比重、试样在方圈内放置位置、保存方式、保存时间对电工钢磁性能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邯钢热基镀锌线中FOEN气刀挡板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挡板装置中工作挡片材料、外形尺寸的改进,避免了高温镀锌环境下挡片的弯曲变形;增设了横向位移微调螺丝孔,使工作挡片和带钢的距离可调范围加大,保证更大范围的厚度、宽度带钢顺利生产。安装结构的调整,使该装置各部件之间重量分布平衡,避免了由于挡板挂轴前后重量不平衡使挡板装置出现倾斜,与带钢边部接触产生的质量缺陷。改进后的挡板装置使工作档片能与带钢边部有气流作用,保证了合理的锌层控制,大大降低了气刀挡板的日常消耗,解决了由于热基镀锌原料厚、镀锌速度相对冷基镀锌产品慢、板形不良等造成的带钢边厚、边部锌疤等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2.
正申请(专利)号:CN201420765664. 2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潘茂军;王东;周敏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矿山大型设备的快速拖车装置,包括圆柱状滚轮、底板、固定轮胎挡板,所述圆柱状滚轮连接于底板下部,且底板四周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轮胎挡板由三角挡板、侧面挡板组成,所述三角挡板、侧面挡板均安装于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设备桥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测量直流磁性参数的环状样品磁导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磁导计的原理基于磁通从样品向辅助铁心的转移,后者固定于同轴圆柱短路腔底部。辅助铁心绕有1~1000匝的等效测量线圈,从这个铁心上测量到样品的磁通变化。一个专门设计的装置用来减小同轴腔体与其盖的电阻,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电阻达10~(-6)欧姆的数量级。所以磁通转移电路的时间常数达100s。这样,磁通转移的误差约为±1%。结合各种测量系统,磁导计可用来测量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以及所有的直流磁性参数。用该仪器可方便地测试横截面积很小的样品和很低的磁感。  相似文献   

14.
对取向电工钢SST(82)和SST(92)单片测试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两者间的测量偏差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SST(92)单片测试方法测量比总损耗较SST(82)平均偏高5.03%左右,这主要是因为SST(82)单片测试方法的有效磁路长度不固定,且离散性较大,而有效磁路长度主要跟单片磁轭有关。另外,直接测量试样磁场强度的H线圈方法由于规避了有效磁路长度的影响,可视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子背散射(EBSD-electron back-scatting diffraction)检测分析技术和磁性能测量技术研究高牌号冷轧50W300无取向电工钢2.3 mm热轧板低温(820℃)和高温(920℃)常化对其组织、织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920℃ 2min(45 m/min)常化时,电工钢成品的铁损最低,磁感最高。此时,电工钢卷外层晶粒组织发生脱碳并快速生长;次表层晶粒生长较为缓慢,晶粒尺寸较小,且均匀。中心层组织晶粒再结晶时,尺寸均匀。同时织构水平降低,表层织构慢散,次表层和中心层织构近似于冷轧织构,有利于电工钢磁性能的织构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冷轧电工钢产品除了对磁性能有较高需要外,对带钢的浪形也有很高的要求.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由于退火温度高,带钢在退火过程中会产生浪形,严重时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在分析带钢浪形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3#电工钢机组采用控制带钢冷却速度、改进缓冷段风箱结构和挡板控制方式、减少退火炉入口带钢跑偏等措施来控制浪形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浪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工钢的晶粒取向、晶粒大小及板形等因素与生产工艺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成品磁性能和表观质量,在铸坯成分和组织稳定后,热轧工艺对成品磁性能和表观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而热轧装备则可以保证热轧工艺的实施。本文介绍了国内主要电工钢生产企业热轧工艺装备及技术进步,对1 580 mm、1 880 mm、1 780 mm及1 549 mm热轧线的工艺流程、设备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和归纳,为电工钢热轧生产线的设计和改造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具有低铁损和高磁导率的磁芯材料,研究了无取向电工钢板中不同磷含量对磁性以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将不同磷含量的试样冷轧成各种厚度的钢扳,也就是说,为了使其再结晶和晶粒的长大,对其进行不同的冷轧变形量和退火处理。磷含量较高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高于低磷含量钢板板的磁感应强度,而且,磷含量较高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钢板厚度的减少呈略微下降趋势,也就是说,磷含量较高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呈略微下降趋势,但是,磷含量较低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钢板厚度的减少显著降低。降低铁损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电工钢板的厚度,因此,只有当含磷无取向电工钢板规格较薄时,方可获得较低的铁损和高的磁导率。当含磷无取向电工钢板厚度为0.27mm时,其典型磁性能为16.6W/kg(W10/400),在B50条件下,磁感应为1.73T。在再结晶织构中,通过控制再结晶织构中的P{111)〈112)组元,可得到具有优良的磁性材料,因为此织构能恶化电工钢板的磁性,因此,在再结晶过程中,应抑制其组元的发展;而且{φ1,φ,φ2}={25°,10-15°,45°}组元在晶粒长大过程中,以消耗}111}〈112〉组元为代价,促进其自身显著发展,在初始晶粒边界的磷偏析将会促进此织构的演变。因此,在控制再结晶织构过程中,磷对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磁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汪崇青 《安徽冶金》2009,(2):6-8,32
将经CSP流程生产的、(Si+Al)=1.0%成分为基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连续退火工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成分的热轧板卷经过约75%冷轧压下率得到的冷轧板完全再结晶温度为700℃,该冷轧板经820℃×60s退火可获得磁性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全工艺型产品;经720~780℃×60s退火可获得力学性能和磁性较好的半工艺型产品。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模拟,采用合适的涂层保护,就可克服钢材表面氧化;选取合适的升温及降温速度,就可使退火后的板形满足磁性测量的要求。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不脱碳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常化对CSP流程生产的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和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SP流程生产,且在相同的冷轧及退火制度下,经1000℃×2min常化处理的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其最终退火成品的铁损P15/50比不常化试样下降了10.5%,磁感B50比不常化试样提高了2.5%;常化使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成品铁损P15/50相应减小;同时,常化使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品中高斯织构的强度增加,γ纤维织构的强度减弱,这有利于成品磁感B50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