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丙烯酸酯单体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原料选择及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性能指标优良的乳液配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分析了乳化剂、功能性单体、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及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NaSS)及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讨论了反应温度、功能单体用量、功能单体配比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温度为78~80,℃,功能单体用量为0.4%(NaSS:HEMA=3:1)时,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有机硅先加、后加均可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有机硅加入后,保温阶段易出现凝胶;采用有机硅后加,先热引发、后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聚合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使用由非离子型乳化剂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复合乳化剂,以及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OS)合成平均粒径为190nm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有机硅用量、聚合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软硬单体配比、聚合温度7个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乳化剂用量〉软硬单体质量配比〉有机硅用量〉单体滴加时间〉聚合搅拌速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得出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4%,引发剂用量0.6%,有机硅用量8%,聚合搅拌速度180r/min,单体滴加时间2h,聚合温度75℃,软硬单体配比43:54.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含不饱和双键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使乳液的性能得到改观。着重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及其配比,丙烯酸单体的用量,有机硅功能单体种类,用量及聚合工艺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性乳液丙烯酸树脂具有优良涂膜性能,但丙烯酸树脂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存在一定的缺点。而有机硅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候性、电绝缘性以及憎水性等优良性能;含氟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抗腐蚀、耐候性和憎水、憎油、抗粘等优异性能,通过引入含氟基团来改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结构,不仅保持了丙烯酸树脂的优点,还增加了氟碳树脂的耐候性和耐沾污性的优点,所以用有机硅和有机氟改性制备得到的水性丙烯酸可以拥有更杰出的涂膜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在有机氟硅乳液生产工艺方面数据缺乏,还需改善聚合工艺、聚合方法,使改性后的氟硅乳液具有更好的聚合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基于以上原因,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性能突出的有机硅氟改性乳液,并研究了聚合的最佳工艺所需要的试剂用量。旨在研究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水性丙烯酸乳液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优良耐热性、耐候性等其他优良性能的聚丙烯酸乳液,并对其涂膜各项性表征。实验结论如下:有机硅、有机氟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参与了水性丙烯酸单体的自由基共聚,且聚合产物单一。通过对有机硅氟改性的乳液稳定性、耐酸碱性、涂膜耐候性等性能的测试可以得出,有机硅最适宜的加入量在6%~8%之间,有机氟最适宜的加入量在12%~14%之间。确定了有机硅和有机氟的最佳加入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仿生科学原理,制备具有荷叶效应的拒水自洁外墙涂料。考察了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硅灰石和改性微晶蜡乳液对提高涂料接触角和疏水性能所起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了颜基比、填颜比和改性微晶蜡乳液用量对涂膜接触角和吸水率的影响。在优化的涂料总配方设计条件下,制备的成品外墙涂料不仅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而且涂膜与水的接触角高达约140,°吸水率低至0.32%,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氟/丙烯酸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氟涂料的成本和固化温度,采用互穿网络的方法以聚四氟乙烯为种子乳液,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其进行溶胀,加入聚偏氟乙烯后,滴加剩余单体聚合制备乳液.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采用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和以硫酸铵为引发剂得到具有互穿网络核壳结构的乳液,并且聚偏氟乙烯的加入起到了增容作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涂层接触角达到60°以上的配方,超过国内含氟涂料的疏油接触角.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含不饱和双键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制备高性能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复合乳化体系,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复合乳化剂配比及有机硅氧烷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丙烯酸丁酯)/m(甲基丙烯酸甲酯)/m(丙烯酸)=45∶53∶2,m(阴离子乳化剂)/m(非离子乳化剂)=1,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的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2.5%时,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用其配制的涂料各项性能优良,耐洗刷性达2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为疏水功能单体,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等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低表面能氟硅丙共聚物乳液,可用于疏水涂层.考察硅单体KH-570和氟单体Actyflon-G04用量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和凝胶量的影响,探讨共聚物类型和Actyflon-G04用量对共聚物乳液涂层水接触角的影响,并考察涂膜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KH-570和Actyflon-G04用量分别为共聚单体总质量的2%和15%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7%以上;聚合乳液无凝胶,所合成的氟硅丙共聚物乳液综合性能最佳,其在铁片表面涂层对水接触角为95°、涂膜附着力1级、铅笔硬度为HB、耐冲击力50 cm.氟硅丙共聚物乳液在不同材质基板表面涂层对水的接触角略有差异,其中在玻璃表面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08°.  相似文献   

11.
建筑内墙固体粉末涂料,现场用水调兑即可使用。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包装费用低,运输、携带、使用方便,质感细腻、耐水冲刷性高等优点。该涂料是由PVSA、膨润土、交联剂、填料、颜料及助剂制成。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内墙涂料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环氧改性丙烯酸乳胶防锈涂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E-51与St、BA、MAA及N-MA等单体经乳液聚合制成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以此乳液为成膜物组分,与颜料、固化剂等制成双组分涂料,其涂层的耐腐蚀等性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讨论了环氧树脂对乳液的各种稳定性及对涂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成膜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乳胶防锈漆用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用缓蚀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配制了一种组合型缓蚀剂,用于自交联苯丙乳胶涂料,不仅解决了初期防锈问题,还提高了涂层的长期防锈能力,且未降低任何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单组分丙烯酸喷漆的配方及施工工艺。该涂料用于塑料工件的涂装,施工方便,上色快,漆膜性能优良。该漆膜的光泽度可以达到95%以上,硬度高,耐酸、耐碱、耐水性好,耐候性可以通过400h的老化试验。  相似文献   

15.
钢窗用水基漆,通过对成膜性物质、颜料、分散剂、成膜助剂、粘结剂、增稠剂等选择,经过大量的试验、筛选、确定最佳与配方及先进的工艺路线,研制出各种性能指标达到Q/HQY04-95钢窗水基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根据色漆的颜料体积浓度(PVC)理论,推导出一系列公式.利用这些公式绘制出 PVC-CPVC-颜料量关系图,确定了色漆成膜物中各组份的取值范围,并为用微机计算色漆配方提供了必要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氨基树脂或氨基漆与一定比例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混合,加入二甲苯等稀释剂不浑浊,用氨基漆与合适比例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可配成综合性能优异的双组分聚氨酯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涂料产品挥发性有机化学物(VOC)限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毒、无味、无VOC的绿色涂料越来越受欢迎.为此,对不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学物(NOVOC)乳胶涂料的实现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乳胶涂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珠光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珠光涂料的制备方法,考察了珠光颜料、胶粘剂、增稠剂和分散剂等对涂料粘度、珠光效果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更小的水性涂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类型的喷涂材料在工业使用过程中释放规律的探讨有利于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本文选取喷涂企业使用的油性涂料和水性涂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喷涂和干化阶段挥发性苯、二甲苯、乙苯、TVOC释放含量检测,探讨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规律,并进行相关环境影响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苯、二甲苯及乙苯在油性涂料中的挥发量明显高于其在水性涂料中的挥发量。挥发量差异最大的是乙苯,油性涂料挥发量为13.07 mg/m~3,是水性涂料的75倍。此外喷涂过程中,水性涂料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及油性涂料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1/2,所以在保证工人身体健康不受危害的前提下,喷涂水性涂料时的可工作时间明显要长于喷涂油性涂料时可工作时间。通过压降分析,发现吸附过程中气体通过油性涂料的阻力更大,同样条件下,吸附油性涂料的压降增加了126.87%,因此活性炭吸附水性涂料时通风设备的能耗比油性涂料的能耗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