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垃圾产量持续增长,若处置不当将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过分选,建筑垃圾废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文章阐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以及采用分选技术的必要性,并对建筑垃圾组成和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工艺采用的分选技术原理和特点,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分选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投放作为源头环节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现行的垃圾分类投放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分类投放责任主体分工不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以及生活垃圾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德国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较先进,有着完备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德国在1972年通过了首部《废弃物处理法》,而后的51年里,其垃圾分类成就之巨大为人称道。因此,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德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中的相关经验,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相关立法,理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基本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并完善分类投放的主体法律责任,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居民的积极有效参与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日本和德国的主要经验是:地方政府制定明确细致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政府、居民、社区、企业在生活垃圾投放中分工明确;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实行正负双重激励;重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习惯养成;注重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建设。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种塑料垃圾混合分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近红外技术的逆料垃圾分选控制原型系统,各控制节点集成了CAN总线通信技术.在Labview环境下开发了系统原型,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快的控制分选速度与稳定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学与德国维尔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处理新技术。可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水域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南城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处置为研究对象,以原生垃圾直接填埋作为对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混合收集(原筛分工艺、筛分工艺改进和筛分工艺优化)和分类收集共5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物流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探讨符合南城地区垃圾综合处理的物流模式。结果表明,完全垃圾填埋的物流模式最差,分类条件下的物流模式最优,40mm和80mm筛分的物流模式可以作为南城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RD湿解综合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D湿解综合处理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市某区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RD湿解综合处理工艺采用消解技术对垃圾进行工业化处理,新鲜垃圾直接送入RD消解罐中进行消解反应,消解后的垃圾由缓冲车间输送至分选车间进行筛分,形成可燃物、营养土、金属、玻璃、砖瓦等物质,可燃物进行焚烧,营养土用作肥料,金属回收利用,玻璃、砖瓦进行填埋.实际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焚烧处理过程排放的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汞、镉、铅等物质的质量浓度与烟气黑度均符合GB 18485-2001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混合原料高浓度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构建了140余种原料的厌氧发酵基础数据库和原料配佤方程;发明了秸秆预处理技术、生活垃圾水分选技术和混合原料高浓度厌氧发酵技术;研制了生活垃圾水分选设备、高浓度原料进料装置和高浓度混合原料厌氧反应器等关键设备;开发了混合原料高浓度厌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高效连续稳定运行,显著提高了混合原料的生物燃气产气率;建设了规模为500m3的生活垃圾水分选富集发酵原料的高浓度连续发酵示范工程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农业部科教司立项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艺设备”科研项目,通过了由农业部组织,有生态环境、环保、化工设备、肥料和农业等方面专家参加的成果鉴定。据介绍,该项研究全面调查了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特点、处理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分选技术、有机垃圾高温快速连续发酵和综合除臭技术、废弃塑料生产纳米级水溶性包膜胶结剂技术、有机发酵垃圾生产缓/控释专用肥技术和无机垃圾制砖技术等。专家们对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套工艺设备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筛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已成为研究生活垃圾处理的热点问题,而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考虑,并不是所有可资源化的生活垃圾都能够进行资源化利用.本实验运用120mm、40mm和8mm孔径的手动筛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筛分,然后进行称重和分类,研究粒径在大于120mm、40~120mm、8~40mm及小于8mm范围内生活垃圾的种类,对资源化利用价值较大的物质种类作出分析和判断,并依据此结果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机械分选的流程,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经济、实用、合理的机械分选、了解城市生活垃圾中有资源化潜力的物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三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存在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文章首先阐述了整合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整合的具体方案,然后分析了整合后课程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VBA与VB应用程序之异同和相互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与VB(VisualBasic)之间的异同点,以及VBA与VB的代码对照,并举例说明了两者之间进行相互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 ,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 ,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花鸟画和花鸟图案虽然在表现的目的、功能和工具材料上相异,但在表现手法和造型规律上却相互融合。在设计艺术中进行工笔花鸟画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融性,将设计艺术中的一些有益因素贯穿到花鸟画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工笔花鸟的表现语言,同时也使花鸟画教学和设计艺术专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多元文化时期,文化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主要形成了从众心理与冲动型消费,攀比心理与炫耀型消费、求异心理与时尚型消费、实惠心理与适用型消费以及享乐心理与奢侈型消费。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为一体的多元教学环境,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和其创造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外语水平和运用能力。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入、输入的主动建构以及在写和说的输出方面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涂抹是断层封闭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建立合理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泥岩涂抹类型、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泥岩涂抹主要有3种类型:即研磨型、剪切型和注入型.泥岩、页岩、煤层、膏岩、泥质盐岩、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均可成为涂抹的原岩,由原岩与周围岩石的强度差异所决定的拉张型叠覆带是泥岩涂抹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叠覆区的几何学特征、断距与泥岩厚度的比率、有效正应力控制着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亚地震断层(断距小于15m)泥岩涂抹连续临界SSF值范围很大,最大可达到50,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距大于15m)临界SSF值一般为5~8,有效正应力越大,临界SSF值越大.连续的泥岩涂抹导致断层在盖层段垂向封闭.断层侧向封闭取决于多次涂抹形成断层泥含量,可建立SGR,SSF和CSP与过断层面压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实现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