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云南宣威市在"长治"工程实施中,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所在乡(镇、街)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的对策措施各有侧重:东部和南部地区利用区位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经果林,以规模化、基础化为发展方向,发展生态农业;中部和周边区域以抢救耕地资源、维护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为主,重点实施坡耕地治理工程,加强水系配套,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产量;北部地区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行项目整合,大力改造退耕坡地和荒山荒坡,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质量;西部地区加强沟道治理,防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介绍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思路、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崛起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郑州市委、市政府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在当前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郑州市自觉地把加强水情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到既重视采取工程措施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部地区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定量关系,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分别建立了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求得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再结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2008~2015年各省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5年中部地区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度是不断增加的,其中湖北省的涨幅最大,为66.24%,山西省的涨幅最低,为30.08%;从两个子系统的相对情况来看,二者之间的同步发展程度还有待提高。研究成果可为中部地区今后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华 《中国水利》2005,(13):175-179
经济因素与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远高于水资源丰枯条件与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推进难度更大,是我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掣肘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 关键要使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大化,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投入.由此提出加快西部地区节水型社会发展的四大原则:扶贫富民为本,改善生态和环境是目的;建立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关键;尊重客观规律,科技进步是保障;多方增加投入,国家予以积极扶持.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中部、东部地区中小河流多采用工程治河,效果不理想,桦甸市通过多年实践探索,运用生态治河理念治理中小河流,建设生态堤脚、绿化堤身、林带巩固河堤,走出了生态治河的新路。生态治河比工程治河省时省力省资金,堤脚、堤防的长期抗侵蚀性能增强,实践应用效果较好,宜于吉林省中部、东部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越  王还珠  赵华 《中国水利》2005,(12):19-20
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生态问题,也是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在设计、治理方面,以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方面为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白银市区生态环境的退化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中部矿农交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以工业为主体的强烈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共同作用,使白银市区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白银市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现状,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对策:①以小流域的生态恢复为核心;②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③加强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估;④依靠科技进步,科学规划,促进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⑤实施生态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水利发展研究》2013,13(5):44-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本研究阐述了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五位一体”的视角提出了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并按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分析了新时期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与环境也非常脆弱,经济要发展,生态要保护,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通过对周口市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周口市应走"加强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地区生态系统建设"之路,为周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国栋 《治淮》2012,(10):10-12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雄兵  张中旺  谢海燕  宋立军 《人民长江》2005,36(4):53-54,57,71
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分析水源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较科学、合理的对策:借鉴三峡移民的成功经验,走开发式安置移民之路;设立水源保护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综合治理和建设重点;增强法制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实施工程全面合作,统一协调工程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兼顾各地利益;国家适当的扶持,确保水源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晓军 《中国水利》2010,(11):29-32
在了解广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强广西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政策,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切实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促进广西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汉江中下游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制分散,节水不力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资源重新配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岛地区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紧张,但现状水资源利用总体上仍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利用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大,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海岛地区必然的选择。在分析海岛地区节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节水潜力的基础上,指出海岛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以管理制度节水为主,工程节水为次,并提出了相应的节水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 ,使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 ,导致额济纳河由常年流水变成季节性流水 ,造成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 ,以及沙尘暴危害加剧 ,使绿洲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为保护和恢复额济纳绿洲 ,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包括实施流域水资源分配 ,合理配置水资源 ;加强节约用水 ,发展高效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及水源保护 ,搞好流域规划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基础研究等工作 .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石家庄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短缺制约了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发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节水,加大污水处理回用的同时,尽早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石家庄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宁夏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宁夏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对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分析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预期效果,一是节约水资源、保障区域水安全和保护区域生态与环境;二是系统推进全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升全区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贡献显著;四是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90年代以来 ,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 ,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望 2 1世纪 ,黄河水资源将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及华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用水效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水污染加剧,供水工程老化失修,供水设施不足等问题,从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了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行水库(群)联网调度;限量开采地下水,注重地下水源的涵养与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实行污水资源化;实施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