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环氧树脂、有机硅D4、A151及丙烯酸单体为原料,选用单体滴加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研究丙烯酸用量、环氧树脂用量、有机硅用量、油水比和工艺等对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为油水比为0.8,软硬单体比为1∶0.8,丙烯酸占油性单体总量的4%,环氧树脂为5%,有机硅为10%,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比为2∶1,用量为3.5%,引发剂为0.6%,电解质为0.45%下合成的乳液固含量达到43.93%。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显示有机硅、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单体进行了有效的共聚反应。乳液及其膜性能测试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机硅和丙烯酸共聚,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有机硅丙烯酸乳液。研究有机硅单体用量、油水比、软硬单体比、乳化剂等因素对乳液及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硅占单体13%,油水比0.9,软硬比为1/0.8,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2/1,乳化剂占单体的3%,引发剂占单体0.5%,电解质占单体0.75%时,单体转化率高,得到乳液及膜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对固化膜做IR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硅单体成功接枝到丙烯酸聚合物上。  相似文献   

3.
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将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到环氧树脂上,合成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探讨制备的优化条件,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是:乳化剂OP-10/SLS的配比为2/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5%,环氧树脂占单体总量的47.96%,KH-570占单体总量13.22%,电解质NaHCO3占总量的0.23%,引发剂占总量的0.3%,油水比为1/2。IR检测结果表明,涂膜为有机硅、丙烯酸类单体和环氧发生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乙烯基硅氧烷已接入到环氧分子骨架中。乳液及涂膜性能满足国标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乳化工艺结合种子反应聚合工艺,重点考察了配方原料以及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苯丙乳液和其它颜填料以及助剂等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了高性能、低成本的工程内墙涂料,并考察了涂膜耐擦洗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n(ST)/n(BA)=1.1/1时,单体转化率、乳液平均凝胶率和胶膜吸水率均较佳,同时探索了单体的疏水性和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考察了功能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当丙烯酰胺用量增大时,乳液黏度、单体平均转化率逐渐增大,胶膜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当丙烯酸用量增大时,乳液耐水白性逐渐变差;当有机硅含量增加时,单体平均转化率越来越高,但当用量过大时,乳液性能降低。实验最终确定,丙烯酰胺的最佳用量为0.9%,丙烯酸单体的用量应为1%,有机硅功能单体的最佳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6%。引发剂最佳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6%,乳化剂最佳总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适宜的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m(阴)/m(非)=3/1。通过研究工艺参数表明,当滴加反应温度为80℃,搅拌速度为200 r·min~(-1)时,乳液性能最佳。通过实验发现,对于工程内墙涂料涂膜的耐擦洗性能,当乳化剂总用量为4%,丙烯酸用量为1%,丙烯酰胺用量为0.9%,有机硅功能单体用量为0.6%时,涂膜的耐擦洗性能较好,次数达到700次,这也和乳液性能影响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高硅含量硅丙乳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体滴加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乳液涂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乳化剂的配比和用量,电解质的用量以及油水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配比为2/1,用量为2.0%,电解质用量为0.5%,油水比为0.6,合成硅含量占丙烯酸酯单体总量40%的硅丙乳液,其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  相似文献   

6.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烯丙基聚醚类磺酸盐反应性乳化剂(M~(-1),M-2),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合成有机硅种子乳液;其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K_2S_2O_8-NaHSO_3)和水溶性偶氮(VA-044)复合引发体系,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种类、有机硅单体用量和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佳,适宜的乳化剂用量为0.44%~0.66%;偶氮类引发剂引发的乳液稳定性优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适宜的VA-044用量为1 000mg·kg~(-1);随有机硅用量的增大,凝胶率不断增加,在有机硅用量不超过15%的情况下,各项稳定性都比较好;乳液在pH为6~8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固体质量分数为68%~70%,单体组成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30/69/1)的共聚物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电解质等外部条件对聚合反应和乳液粘度、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为83±1℃,乳化剂、引发剂、NH4HCO3用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2.60%~3.90%;0.18%~0.27%和0.18%~0.27%时,所制备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为适宜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两亲聚合物 P( C9-AA)作乳化剂 ,制备大颗粒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苯丙乳液的方法 ;讨论了乳化剂 ,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P( C9-AA)作乳化剂时 ,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1 .0 %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1 .2 % ,90℃下可以合成性能良好的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种子乳液和预乳化工艺,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SP)为引发剂,制备了稳定的苯丙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当m(St):m (MMA):m (BA):m(AA)=4:10:24:9,复合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合成的乳液用于纸张浆内施胶得到的纸张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分析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引发剂、功能性单体、单体种类及软硬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工艺,阳离子乳化剂采用31527,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4:1(质量比),阳离子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5%,硬单体为MMA,功能性单体采用NMAM时乳液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聚合法,通过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丙烯酸(AA)以及磷酸酯功能性单体Y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功能性苯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剂复配比、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功能单体AA的用量以及含磷单体Y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型...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预乳化法制备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膜结构,研究优化配方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优化配方KH-570为4.38%,环氧树脂为5.48%,丙烯酸酯为23.3%,OP-10和SLS比例为2/1且用量为0.66%,油水比为1/2,水占总量为65.8%,NaHCO3为0.16%,过硫酸钠为0.22%,在聚合温度为80℃时,合成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较高。乳液性能符合国标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所具有的优点,本文通过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和水解抑制技术,利用活性有机硅单体改性苯丙乳液,制备稳定性和成膜性能优异的外墙用硅丙乳液,并对有机硅用量、乳化剂用量及比例、功能单体加入量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硅烷的用量控制在5%~8%,复合乳化剂比例为SDS/OP-10=2/1,AA的用量为1.43%的条件下,合成的硅丙乳液的性能为:附着力1级,粒径95nm,硬度6H,粘度22s,吸水率5.92%,转化率99.02%,固体质量分数37.42%。实验得到的硅丙乳液因粒径较小,可以提高乳液对颜料的润湿力和包覆力,赋予乳胶漆较高的光泽,提高乳胶漆对墙体的渗透能力和装饰效果,而且较窄的粒径分布,可以提高乳液及乳胶漆的储存稳定性及综合性能。因此,本实验得到的硅丙乳液是良好的外墙涂料基料。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苯乙烯为硬单体和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通过3种基本丙烯酸酯类单体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水性丙烯酸乳液.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实现水溶性并增加了附着力.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和保温时间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体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配比为5∶17∶20,单体混合物的的滴加时间为2~3h,引发剂过硫酸铵其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7%,加入方式为与单体同时逐滴加入,乳化剂选用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复合乳化剂,其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2%和1%,反应温度为75~85℃,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可以制得到稳定性很好的白色带蓝光的乳液,100℃下烘干可得到硬度、附着力和柔韧性都很好的无色透明涂膜.  相似文献   

15.
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得可用于木器底漆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反应型乳化剂DADMAC、种子引发剂AIBA、功能单体GMA用量及乳化剂配比、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型乳化剂DADMAC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45%,种子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引发剂总量的0.4%,乳化剂配比m(核)∶m(壳)=1∶1,功能单体GMA质量分数为1.2%,软硬单体配比为m(MMA)∶m(St)∶m(BA)=18∶13∶10时可制得性能较佳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6.
以有机氟碳单体、丙烯酸酯等为共聚单体,引入交联剂制备微交联氟碳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交联剂、乳化剂、引发剂、氟单体等对乳液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氟碳单体已键接到聚合物主链上。在单体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使用R-A/R-D复配乳化剂,n(R-A):n(R-D)=0.5.w(引发剂)=0.4%,w(氟单体)=20%时制备的乳液性能较好,转化率达到98.31%,凝聚物量0.42%,乳胶膜接触角达到77°,吸水率仅为8.89%。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使用由非离子型乳化剂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复合乳化剂,以及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OS)合成平均粒径为190nm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有机硅用量、聚合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软硬单体配比、聚合温度7个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乳化剂用量〉软硬单体质量配比〉有机硅用量〉单体滴加时间〉聚合搅拌速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得出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4%,引发剂用量0.6%,有机硅用量8%,聚合搅拌速度180r/min,单体滴加时间2h,聚合温度75℃,软硬单体配比4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