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王嘉 《城市规划》2007,31(7):81-84
梳理无锡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总结工业遗存的特征,从实践出发,分析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动因,探讨符合无锡实际情况的认定方法和分级保护体系,并从运作方式、功能更新、具体设计手段等方面探索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莫畏  方敏 《建筑知识》2014,(3):187-187,190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作为精神文明载体的长春地区工业遗产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旧有推倒重来的方式导致大量工业印记消失。本文以长春地区建国后工业发展为背景,对现存的长春地区建国后工业遗产从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方面进行具体评价,形成一定保护体系,并进行梯度分级。针对不同梯度类别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作出不同的保护建议。以实现在城市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工业遗产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十分迫切,工业遗产保护的关键首先在于发现,在于从众多工业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文章探讨了北京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建立了量化的工业遗产评价办法,以及工业遗产的保护分级,为工业遗产保护奠定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存在的不足,研究从城市总体层面出发,首先对现有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调研和梳理,然后从历史赋予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保护与更新的相关价值两个方面建立双指标模型评价法对长沙现存工业建筑遗产进行量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长沙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基本策略:建立分级保护体系;划定保护片区,建立分区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再利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北京焦化厂工业遗产保护所处的背景及其保护价值,针对相关工业遗存进行整体保留、还是部分保留的争论,从经济可行性、场地污染治理成本和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保护与再开发并举"的可行思路,通过分级保护与分区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为后续场地再开发中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条件。结合近期实施进展,阐述了工业废弃地再开发过程中的遗产调查前置的必要性,在实施中应鼓励原有工业企业以适当方式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重视保护非物质要素和场地污染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已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价值认定的标准和依据.然而在现实层面,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往往呈现出另一种价值判定方式.以武汉龟北片区工业遗产为例,通过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剖析,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自上而下保护性规划业已制定的背景下, “不拘一格”自下而上的自主实践状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刘凤凌  褚冬竹 《工业建筑》2011,41(11):54-59
工业遗产保护的关键首先在于发现,从众多工业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成为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再利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分析三线建设期间重庆工业遗产的现状,探讨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初步对三线建设时期重庆主要的工业遗产进行分级评估。最后选取重钢进行具体分析,精准地根据类型学的方式进行各项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产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工业遗产再利用案例的深入剖析,建立起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评价体系结构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遗产评价模型,以提高工业遗产保护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结合该体系结构和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研究开发出实用型评价软件,它可以成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指导工具。  相似文献   

9.
夏健  王勇  杨晟 《规划师》2015,(4):110-116
工业遗产不仅是人们了解城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谱系",更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底色"。研究在分析苏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城市特色与工业遗产的关联性入手,通过构建分片、分级、分层和分类的工业遗产保护框架,灵活运用修缮或改造手段,结合恢复、延续和置换功能等不同方式提出5种典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并以此提出了苏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磊 《华中建筑》2014,(12):124-128
目前国内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定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价值评估体系和价值认定标准,这对于工业遗产的认定分级、保护及后续的再利用带来诸多的不利。文章在总结国内学者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研究英国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从英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机构立法、保护的制度方式以及工业遗产价值的评定标准等方面加以研究介绍,以期对中国建立自己的价值评定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H型钢开坯轧制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铁  章静 《钢结构》2004,19(6):40-41,64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SuperForm2 0 0 2对H型钢开坯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金属变形特点和轧件充满情况。研究表明 ,箱形孔中轧件腹板的变形与宽展较小 ,异形孔中轧件腹板与翼缘的的变形很不一致 ,腹板出变形区后厚度存在反弹增加现象。异形孔中轧件不能很好地充满孔型 ,异形孔中轧制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以往的一些建筑纠偏的工程经验 ,本文总结了建筑物倾斜原因及对几种常用的建筑物纠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列举了相应实例 ,以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浓差能是一种具有许多独特优点而表现形式较为抽象的新型能源,目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本文在文献(3)基础上,对浓差能本质及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1)对浓差能与机械能在本质上完全一致的观点提出了较严格的证明;2)推导出以膜法为基础的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公式,指出任何理想转换机器在其最大功率输出点处的转换效率均不可能超过η=K/(1 K),这里K是与渗透过程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TAW–2000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通过32组花岗岩和闪长岩的物性及单轴压缩试验测试,获得岩石的特征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岩石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花岗岩和闪长岩的扩容起始应力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 弹性模量作为岩石的弹性基质刚度的反映,包括颗粒间的接触刚度和颗粒间基质的刚度,孔隙度作为岩石内部孔洞空间的体积测量指标,是岩石内初始的微裂纹、微孔洞及张开裂纹的综合反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初始损伤的程度,二者与岩石的扩容起始应力密切相关;(2) 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而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当弹性模量最小而孔隙度最大时对应最小的扩容应力值,反之调整;(3) 通过逐步数据拟合分析得出扩容应力的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在弹性模量、孔隙度和泊松比已知的前提下,可以先验地对扩容起始应力进行预测,为扩容起始应力的求解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城市煤气管网水力计算节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圆形预应力井式梁板楼(屋)盖应用SAP2 0 0 0软件及有关规范的设计过程。给出了该预应力井式梁板结构的材料选择、预应力工艺选择、预应力筋的线型选择、荷载取值与内力计算、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等设计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可供建造同类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索再飞 《钢结构》2003,18(4):40-42
通过对中科院图书馆、档案馆工程钢结构连廊吊装方案的讨论 ,针对在市区钢结构施工中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探索了一种在市区进行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方案 ,并提出了建议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骨料的粒径大小和骨料的品种不同,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影响较大,骨料的粒径增大,将影响到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能力,骨料品种的热胀系数过大,也将影响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为提高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极限抗拉能力应选择合适骨料粒径和骨料品种,并进行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索穹顶结构节点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的节点形式。另外对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类施工张拉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内力变化规律,评价各种张拉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并给出了建议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20.
冲击地压危险源层次化辨识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案例,指出冲击地压发生前存在潜在危险源,并将广义危险源概念引入冲击地压监测中,定义冲击地压能量积聚至破坏启动的区域为冲击地压危险源,进一步分析冲击地压危险源具有触发因素、潜在危险性和发展趋势3个要素,指出一切冲击地压监测的统一目标为及时、准确地辨识到冲击地压危险源。对冲击地压危险源产生的时空状态进行分析,为不产生盲区,提出对冲击地压危险源进行时空上的层次化辨识,并且建立理论应用模型,在华丰煤矿分别选用微震监测技术、地音监测技术和煤体应力监测技术,分井田范围、工作面范围和局部危险点进行全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实践证明该理论可提高现场监测效率、并有效指导现场对于冲击地压显现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