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1946年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诞生;1956年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产生;1965年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试验成功:1970年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宣告投产。80年代以来.科学家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  相似文献   

2.
<正>从第一台电子管组成的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家族已从第一代发展到观在的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电子管和晶体管,运算速度不断创出新的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克萨斯仪器公司(TI)的基尔比等人研制发明了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电子工业进入了集成电路(IC)的时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集成电路已经从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起步,先后经历了中规模(MSI)、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巨大规模(ULSI),发展到目前的特大规模集成电路(GSI)和系  相似文献   

4.
1.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应用反求工程设计法,逐步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优化设计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技术,开发适合批量生产的高效专用电机性能综合测试、自动测试及其他专用测试设备;开展可靠性分析和研究,解决微电机可靠性差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推广应用新材料,开发新品种;积极开发与研制各种微电机专用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5.
自从1946年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几代变化。特别是自1971年由美国Intel公司首创实现了计算机的集成化之后,微型计算机出现并在二十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它们不仅进入了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而且还进  相似文献   

6.
一、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概况自从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以来,迄今已经30多年了。以所用器件为标志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这就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也有大、中、小、巨之分。但不论哪一代、哪一型,其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调制器(即MOS集成电路调制器)的构成及原理。有独特的开关电路,完善的保护措施,是一种理想的调制器,广泛用于仪器仪表的电路中。  相似文献   

8.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研制的KC-05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外接电路简单等特点。应用在我厂电热电源调温装置中,可靠性高、调试简便,对电加热装置推广应用晶闸管调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KC-05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见《低压电器》1981年第3期所载。我们是用来触发3CTS-200A(即KS型)双向晶闸管的。由于KC-05最大输出为200毫安,适用于触发50安  相似文献   

9.
杜比实验室今年年初发布了全新的第四代杜比PC娱乐体验技术(Dolby PC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4),从内容源端和回放端共同入手提高PC平台的娱乐体验,并提供两款技术套件——第四代杜比家庭影院技术(Dolby Home Theater v4)和第二代杜比PC先进音频技术(Dolby Advanced Audiov2)。近期,杜比携宏碁最新的笔记本电脑,在北京展示了第四代杜比家庭影院技术和第  相似文献   

10.
前言五十年代半导体技术的兴起,使电子测量仪器由采用电子管的第一代进入采用半导体的第二代。集成电路虽然也是半导体技术,但它已能将传统的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同晶体管等有源器件一起通过采用半导体工艺刻制在同一缺硅片上,从而大大减少了仪器的体积和重量。采用集成电路的测量仪器可以认为是第三代。七十年代初,由于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已由小规模、中规模而进入大规模。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技术更加密切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心和发电厂的应用逐步普及。随着电网调度问题日益复什和为了使计算机控制达到最佳要求,办法之一,就是将各个分散的控制计算机连接成网,实现分布处理,共享资源,统一调度。而这个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采用数据通信技术。可以说,只有和第三代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相结合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才能真正构成号称第三代的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成电路单元器体数超过百万,功能越来越复杂的数字电路的测量,1980年后期计算机业界成立联合测试工作组(JTAG)研讨一种数字集成电路边界扫描技术,简化传统测试所需的大量激励和输出引脚,只规定4个边界扫描引脚:测试数据输入(TDI);测试时钟(TCK);测试模式选择(TMS);测试数据输出(TDO).四个边界扫描的寄存器和被测集成电路的重要边界扫描节点,预先布置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四个边界扫描引脚组成的测试进入端口(TAP)在集成电路则占有固定的位置.这种边界扫描技术在1990年获得认证成为IEEE1149.1标准,边界扫描和可测试性设计相结合的集成电路测试已普遍获得业界的认可.但是,集成电路的测试系统一直属于自动测试设备(ATE)供应商市场,即使测试测量仪器供应商亦难进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大的教育软件企业——科利华软件集团在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学习的革命”活动之后,推出了其新一代的家庭教育软件系列。 此次推出的以最新研制的第三代家庭教育软件为主,包括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小学3.0版、科利华英语学习的革命、科利华教参电子版(语文版、历史版)等。  相似文献   

14.
谭建成 《微电机》1992,25(4):20-22
本文为“运动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及应用(1)”(见1992年《微电机》第3期)的续篇,介绍专用集成电路L290、L291、L292的直流电动机速度位置控制的原理、功能、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一、可编顺控器的特点: 六十年代末,正当小型计算机发展处于高潮时,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可编顺控器。此后不久,日本、西欧各国也相继研制出自己的可编顺控器,并迅速在机械制造部门获得应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可编顺控器的第三代产品也成功地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就工作原理来看,可编顺控器是计算机  相似文献   

16.
《电气制造》2014,(6):18-18
正cExpress系列产品搭载Intel最新移动式第四代处理器与GT3显示绘图核心,可提供优异的绘图处理性能及多显示输出功能。2014年5月28日,凌华科技发布新款基于cExpress架构的cExpress-HL(COM ExpressType 6紧凑型模块化计算机)充分集成Intel最新移动式第四代核处理器(原代号为HaswellULT),推出紧凑型、高性能和优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工业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日益广泛。集成电路的测试问题也日益增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各部门的集成电路测试人员研制了各种各样的集成电路测试仪器,取得了很多成果。一九八○年举行了我国首届半导体集成电路测试学术交流会,交流了我国多年来发展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和研制集成电路测试仪器的经验,涉及各种集成度的数字电路特别是中规模逻辑电路、大规模集  相似文献   

18.
<正>山龙科技倾力打造SL-SDG系列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深圳市山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15年的精工研制,倾力打造的第三代通用型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器——SL-SDG系列将于近期上市。该系列驱动器采用业内领先的硬件平台,搭配山龙多年行业积累的先进控制算法,铸就了SDG系列驱动器的卓越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客户对高响应、高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工业自动化现状评估1.中国水工业现场仪器仪表测控系统水工业的仪器仪表测控系统包括敏感元件、记录显示、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等若干单元。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代是指针式;第二代发展到分立式;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芯片为基础的数字仪器;第四代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所谓的"智能式"仪表;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和高精尖电子元器件不断涌现,第五代功能强大的仪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运动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及应用(续2)”(见1992年《微电机》第4期)的续篇,介绍专用集成电路L297、L298步进电动动机控制器和驱动器的组成、原理及半步工作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