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工法。为研究SDDC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开展了室内试验、载荷试验和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DDC挤密桩可有效消除桩长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桩间土和桩体土的干密度且挤密系数最大值分别可达0.98和1.04;SDDC挤密桩可显著提高桩间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也可显著提高桩体土的黏聚力;SDDC挤密桩不仅可有效消除天然黄土地基的软化特性,还可以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分别是天然含水率黄土地基承载力和浸水饱和黄土地基承载力的1.33倍和2.03倍。研究结果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概述 灰土或土桩挤密桩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论是消除土的湿陷性还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都是十分有效的.灰土或土挤密桩大都是通过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密作用,使桩孔内的土被挤向周围,桩间土受到挤密;在而后的成桩过程中,灰土(或素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实时,也存在一定的横向挤密作用,使桩间土的密度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指的是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15m的黄土地区。挤密桩是通过夯实的桩身和挤密的桩间土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消除地基湿陷性的目的。挤密桩施工中,桩基成孔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成孔的效果与桩基础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通过成孔方式的不同,介绍了孔内深层超强夯法,内外套管组合沉管夯扩法,超长沉管挤密桩和静压桩四种施工工艺。基于具体工程项目,浅析在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挤密桩处理时,不同施工工艺的特点及处理效果,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性能,首先通过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了粒径为0~30 mm、建筑垃圾与灰土比例为72:28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填料。然后完成了4组不同距径比的试桩应用试验,得到了不同距径比下的桩间土湿陷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桩间土静力触探曲线、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等应用性能参数及特点。结果表明:桩间距越大,桩间土湿陷性系数越小; 距径比越小,桩间土挤密系数越大,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越大; 在试验路段采用距径比2.25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方案时,桩身容许承载力为175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 kPa,挤密效果良好; 成桩7 d浸水试验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平均下降14.3%,但仍满足桩设计要求; 研究结果验证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性能参数参考,可进一步扩大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结合兰州至重庆铁路工程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从复合地基承载力,桩身灰土的压实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等相关数据出发,对灰土挤密桩加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铁路地基的效果做了分析,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灰土挤密桩在消除黄土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有造价低、施工工期短、工艺简单的优点,因此,在一般轻型工业建筑地基处理当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某电厂采用灰土挤密桩方案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前后桩间土压缩性的对比分析,论述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浸水软化问题,阐明了在试验阶段灰土挤密桩深层浸水的必要性,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应用提供了建设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大型钢储罐工程,从加固机理、受力特性、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等方面对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挤密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帷幕桩和帷幕内桩的划分概念。实践表明,利用不等长DDC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节约工程造价。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油罐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土桩与灰土桩加密深层黄土地基挤密效果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成果分析,土桩与灰土桩加密黄土地基干重度加大,湿陷系数降低,可消除深层黄土的湿陷性,从而提高承载力。挤密后地基承载力,土桩比挤密前天然地基承载力提高0.40-0.95倍;灰土桩提高1.20-2.20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秋生 《山西建筑》2010,36(14):119-120
通过对灰土挤密桩的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和桩间土挤密效果的试验及其结果分析,表明灰土挤密桩能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形成的复合地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的承载性状,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桩法),既能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垃圾回填区地基处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通过SDDC桩法在垃圾回填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实践应用,从地基承载力、挤密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表明SDDC桩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还具有工程造价低、社会效益好、质量可靠、适用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孟刚 《山西建筑》2003,29(1):41-42
介绍了采用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设计方案和优越性,并引用了一具体实例加以阐述,说明采用灰土挤密桩,可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用灰土挤密桩挤密处理的过程,以达到消除湿 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的目的,对黄土地区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加固机理和设计方法,并阐述了灰土挤密桩地基的特性与适应范围。通过试验验证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不但能有效地消除其湿陷性,而且可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疏桩基础较传统意义上的桩基在工程造价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因而疏桩基础在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具有其特殊性。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疏桩基础的应用,提出了首先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然后进行疏桩基础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灰土挤密桩的做法和地基处理后疏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疏桩基础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DDC工法)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使用。本文结合晋西北大厚度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垫层法、强夯法、预浸水法和挤密法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详细地阐述了DDC工法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的应用。分析了某工程中DDC工法未完全消除湿陷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土的含水量和浅层夯击能等参数对地基湿陷性处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并对《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的有关观点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孙志华 《山西建筑》2008,34(4):122-123
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和CFG桩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某高层住宅工程的地质分析,提出了多重复合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了灰土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要求及其效果,实践证明此种设计消除了地基的湿陷性,同时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大型油罐工程,对DDC灰土挤密桩从加固机理、受力特性、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帷幕桩和帷幕内桩的划分概念.实践表明,利用不等长DDC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节约工程造价,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油罐基础提供一种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对挤密桩设计、夯填工艺、挤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试验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