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 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儿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小儿食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 20例,先天性食管下段狭窄 5例,误服强碱食管腐蚀伤后狭窄 5例。按扩张次数将患儿分为3组,A 组18例,行 1次球囊扩张,均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B 组 7例,行 2 ~ 3次球囊扩张,主要为先天性食管狭窄和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C 组 5例,行4 ~ 6次球囊扩张,为食管化学性烧灼伤患儿。扩张前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及狭窄程度,分别使用不同规格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复查造影进行对照分析了解扩张效果,分析各组间病因、食管狭窄长度和狭窄食管直径对扩张效果的影响。结果 30例患儿共接受62次扩张,平均每例扩张2.1次(1 ~ 6次)。27例患儿扩张后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3例化学性烧灼伤患儿疗效不佳,转而进行手术治疗,全部患儿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等并发症。A、B、C 3组患儿食管扩张前狭窄段平均直径分别为:4.0 mm(3.0 ~ 5.0),4.3 mm(2.5 ~ 6.0)和4.4 mm(4.0 ~ 5.0),平均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18 ± 0.59)cm,(1.53 ± 0.49)cm和(7.50 ± 2.89)cm。3组扩张成功率分别为18/18、7/7和2/5。C组患儿食管狭窄段长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 0.05。C 组患儿扩张有效率显著低于 A、B 组(P < 0.01)。结论 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有效地解除患儿的食管狭窄症状,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首选方法。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先天性食管狭窄患儿扩张有效率高;化学性烧灼伤患儿需要反复多次扩张和再手术。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索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伴食管狭窄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因食管狭窄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的EB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分析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论共计有17例EB患者因食管狭窄所致吞咽困难于我院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多为单处狭窄(13/17,76.5%),且常见于食道颈段(12/17,70.6%)和胸段上段(8/17,47.1%)。2例患者在扩张后出现食管出血,无需特殊治疗,未观察到其他治疗后并发症。大部分患者(15/17,88.2%)仅行单次扩张后即可获得持久的改善,截止随访时大部分患者(15/17,88.2%)体重较治疗前增长,平均增长2.97 kg。结论EB是引起食管狭窄的一种罕见病因,其食管狭窄的特点以食管上段的单处狭窄多见。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是治疗这类食管狭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管径在3F以下的双腔微球囊导管可经迂曲、细小或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引入至靶病变,临时阻断血流以改变局部血流力学,或辅助实施液体栓塞剂或弹簧圈栓塞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本文描述了最新双腔微球囊导管的产品结构,着重讨论微球囊阻断下经动脉栓塞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价微球囊辅助下液体栓塞术治疗富血供病变和血管性疾病,以及微球囊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介绍双腔微球囊导管在球囊阻断逆行经静脉闭塞术治疗胃静脉曲张中的特殊应用,评估微球囊阻断技术提高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安全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例患者经肾动脉血管超声或肾动脉造影明确为肾动脉ISR,其中支架内起始部重度狭窄3例,支架内闭塞1例,均接受DCB扩张治疗。术后复查肾动脉超声,监测血清肌酐(SCr)、血压变化。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6.5个月,肾动脉支架内血流均通畅,SCr值由术前(184.25±92.35) μmol/L降至术后(160.00±52.00) μmol/L(P<0.01),收缩压由(180.00±18.45) mmHg降至(140.00±12.25) mmHg,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由(339.50±259.00) cm/s降至(253.25±102.00) cm/s。4例患者均未接受二次介入干预。结论 DCB治疗肾动脉ISR安全有效,但仍需大样本数据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儿童烧灼性食管狭窄使用球囊扩张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18例烧灼性食管狭窄,10例食管狭窄为误服硫酸,7例食管狭窄为误服烧碱,1例食管狭窄为误服以硫酸锌为主的化学物.球囊扩张前均行食管吞钡检查,我们分别使用4mm×40mm~16mm×40mm或20mm×40mm球囊扩张食管狭窄.结果 18例儿童烧灼性食管狭窄治愈16例,1例转为手术治疗,另1例因食管闭塞而无法通过球囊导管.术后6~30个月保持临床无症状,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安全简单且实用,为儿童烧灼性食管狭窄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