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聚砜酰胺(PSA)无纺布为支撑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SA纳米纤维毡,并用于高温高效空气过滤领域;研究了环境湿度对PSA纤维成形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纺丝时间、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对纳米纤维毡形貌、孔径、纤维直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纤维毡面密度对滤材过滤效率和压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相对湿度达到30%时,纳米纤维成形良好;当纺丝电压为22 kV,纺丝时间23 h,接收距离为16 cm时,制备的纳米纤维毡面密度为6.78 g·m~(-2),滤材过滤效率达到99.93%,过滤压阻为754 Pa,纳米纤维毡质量因子为9.63×10~(-3);PSA纳米纤维毡达到了PM2.5过滤的要求,有望在高温过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纺丝液浓度对聚丙烯腈(PAN)静电纺丝纤维直径,以及对PAN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复合滤材过滤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增加,静电纺丝纤维直径变粗,孔径增大,其中质量分数为16%的纺丝液具有良好的纺丝性能,静电纺丝所得的纳米纤维直径均匀,复合后滤材在颗粒直径0.3μm,过滤风速5.3 cm/s的测试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9.98%,阻力为138 Pa,达到H13级别,具有高效低阻特性。  相似文献   

3.
《塑料》2016,(2)
为了高效制备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提出了一种连续批量制备纳米纤维的无针螺旋辊式静电纺丝装置,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观察,并应用Nano Measure软件对纤维的直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此装置可以进行纳米纤维批量化制备,工艺参数中纺丝液质量分数、纺丝距离对纤维直径影响显著,纺丝电压对纤维直径分布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针头电极丝式静电纺丝机制备聚酰胺(PA6)纳米纤维膜材料。研究了静电纺工艺条件对PA6纳米纤维膜形貌及直径的影响,探讨了纤维膜力学性能与直径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极丝静电纺丝装置能高效制备光滑、连续、均匀的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与纺丝液质量分数呈正比关系,质量分数在12%左右时静电纺丝效果最好;当电压为70 k V时,纤维直径最小且分布较集中;接收距离的增加改善纤维直径的均匀性;直径的减小提高膜断裂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伸长率。  相似文献   

5.
《塑料》2017,(4)
熔喷静电微分纺丝法是结合熔喷和无针静电纺丝的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熔喷-电纺喷头,通过改变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别采用熔喷、静电纺丝和熔喷-静电纺丝3种方法制备纤维,利用SEM对纤维进行表征,分析了3种纺丝条件对纤维直径和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熔喷法制得的纤维直径较细,但直径分布较宽,而无针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纤维直径较粗,但直径分布窄,熔喷静电微分纺丝法结合了两者的优势,能制得直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纤维,最后在控制气流温度为180℃左右,气流速度为30 m/s的情况下,成功制得能够达到平均直径为300 nm的均匀超细纤维,为制备更高要求的过滤、电池隔膜和生物材料等应用方面的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VA纳米纤维膜,利用正交实验探讨静电纺丝过程中纺丝液PVA浓度、纺丝距离、纺丝电压和注射速度对PVA纳米纤维膜形貌及纤维直径的影响,得出制备纤维膜的较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纺丝液PVA浓度对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PVA浓度的增加,PVA纤维的直径逐步变小,直径分布变窄;当纺丝液PVA质量分数为7%、纺丝电压为14 kV、纺丝距离为14 cm、注射速度为0.5 mL/h时,纤维膜的纤维直径最小,为203 nm;正交实验中PVA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注射速度4个因素的极差值分别为87.00,49.67,18.33,11.67;纺丝液PVA质量分数从5%增加到7%,纤维膜的断裂强度从2.21 MPa提高至2.81 MPa,断裂伸长率从31.63%提高至56.39%,水接触角从37.7°提高至48.7°。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纳米铝粉在推进剂使用过程中分散不均匀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材料表面光滑、直径均匀、且纳米铝粉分散均匀的纳米NC纤维.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含水率、溶液浓度、电压和挤出速率对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得到静电纺丝最佳工艺条件:含水率为10%~15%,NC纺丝液质量分数5%~10%,电压25~30kV,挤出速率0.5...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腈(PAN)为纺丝液,采用自主设计研发的螺纹式喷头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幅宽为600 mm的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和孔径测定仪考察了纤维形貌以及直径分布,并测试了纳米纤维膜对0.26μm氯化钠粒子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38 nm,平均孔径为1.98μm,纤维膜平均厚度为0.025 mm;PAN纳米纤维膜过滤效率为99.899%,滤阻为280.9 Pa。  相似文献   

9.
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国内外静电纺丝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制备原理、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影响纤维成形的主要工艺参数及纤维形态;叙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生物医学和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静电纺丝的发展方向。指出静电纺丝是纳米纤维的新型生产技术,今后应进一步调整静电纺丝工艺,开发绿色溶剂,以尽早实现静电纺丝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一种比较简单而且常用的技术。对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氨酯(TPU)纳米纤维膜的最佳纺丝条件进行探索。此外,对制备的TPU纳米纤维膜进行了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2%、电压20 V、接收距离15 cm、THF与DMF的体积比为5∶1的条件下,制备的TPU纳米纤维膜表面无珠粒、纤维直径均匀,纺丝效果最佳。与纯TPU薄膜进行性能对比,TPU纳米纤维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远低于纯TPU薄膜,前者的介电常数比后者略低,但是前者的弹性模量低于后者。制备的TPU纳米纤维膜可以应用于气体过滤领域。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调节制备过程中纺丝电压、纺丝距离和纺丝溶液浓度等工艺参数,探究其对PVA纳米纤维直径大小、直径分布以及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纳米纤维形貌的主要因素排序是纺丝溶液浓度>纺丝距离>纺丝电压,并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纺丝电压为20 kV,PVA纺丝溶液浓度为6 %(质量分数,下同),纺丝距离为12 cm。  相似文献   

12.
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静电纺丝的制备原理和影响静电纺丝纤维成形的主要工艺因素;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高分子聚合物、生物大分子、无机物纳米纤维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纳米纤维在过滤、传感器、超疏水性材料、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纳米模板等领域的应用;指出静电纺丝制备纳米连续长丝技术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独特的网状结构和空隙以及易于实现功能化的优点,倍受人们的关注。在众多的制备方法种,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技术,其中螺旋静电纺丝技术由于能够实现纳米纤维的规模化制备,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螺旋静电纺丝技术应用于胶原蛋白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考察纺丝电压、螺旋片厚度、螺旋直径对纺丝直径的影响,进而探索螺旋静电纺丝技术纺丝成形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从60千伏升高到90千伏,纤维平均直径201mm降低116nm;随着螺旋片厚度从1.5mm增加到5mm,纤维平均直径从159nm减少到84nm;螺旋直径增加,导致纺丝纤维直径的离散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出低成本高效过滤微滤膜,对熔体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丙烯(PP)纤维过滤膜进行了探究,通过改变电压、风速及温度等参数对单、双电极熔体静电纺丝进行试验,得出熔体静电纺丝双电极电纺膜性能优于单电极电纺膜的结论。采用熔体静电纺丝双电极装置制备出平均纤维直径2μm的过滤膜,验证了采用熔体静电纺丝制备高通量过滤膜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得出熔体电纺过滤膜的纯水通量是市售孔径0.45μm PP过滤膜的5倍之多,且对大于其纤维直径的微粒的截留率高达95%以上,力学性能好,可用作预过滤膜对污水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塑料》2017,(1)
设计了一种批量制备连续纤维的钢丝毛刷辊静电纺丝装置,研究了固定距离时溶液浓度及电压对毛刷PVA溶液静电纺丝产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浓度PVA在不同纺丝距离、纺丝电压、毛刷转速下的纤维直径分布与纤维形貌。借助扫描电镜对制得的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观察,并应用Nano Measurer软件对纤维的直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综合考察结果,得出最佳的纺丝溶液浓度为12%,接收板距离为10 cm,电压为40 k V。  相似文献   

16.
静电纺丝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纳米纤维成形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以及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品种、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等。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各种不同结构和形态的纳米纤维,如有机纳米纤维、有机/无机杂化复合纳米纤维、无机纳米纤维、碳纳米纤维等;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在过滤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传感器和光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今后在完善实验室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静电纺丝技术的产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静电纺丝法纺制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生物降解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无纺毡。分析了纺丝液浓度、电压、接收距离、挤出速度等因素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液的浓度和挤出速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较为明显,溶液挤出速度增大,所得纤维微孔含量及尺寸也增大;适当的电压和接收距离有利于收集无液滴纤维;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无纺毡的孔径呈减小趋势。在PLLA质量分数为5.7%、挤出速度0.8 mL/h、接受距离 15.5 cm、电压8 kV的静电纺丝条件下,可制备纤维直径为200-400 nm的PLLA纳米纤维无纺毡。  相似文献   

18.
聚酰胺纤维     
<正>20142045流量对静电纺尼龙6纳米纤维形态和沉降区的影响Zargham Shamim…;Journal of Engineered Fibersand Fabrics,2012,7(4),p.42(英)静电纺丝是一种制备连续聚合物纤维的工艺,它可制备出直径为纳米级的纤维。将尼龙6溶解在甲酸中,采用静电纺工艺制得纳米纤维。以施加电压20 kV,纺丝距离15 cm,纺丝液流量分别为0.1 mL/h、0.5 mL/h、1 mL/h和1.5 mL/h,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条件制备直径不同的纤维。纺丝液流量对纤维的直径分布、液滴的大小、液滴在毛细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高效防尘口罩的过滤材料,以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A纳米纤维并沉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非织造布基材的表面,制备静电纺PLA/PET复合过滤材料。研究了复合过滤材料的结构、纤维直径及过滤性能。结果表明:PLA/PET复合滤料显著改善PET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随着PLA纺丝液的质量分数的增加,PLA/PET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逐渐变小;随着电压的增加,过滤性能逐渐增加;PLA/PET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8%以上,具有良好的高效防尘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四氢呋喃(THF)为混合溶剂配制聚碳酸酯基热塑性聚氨酯(PU)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U纳米纤维。重点研究了纺丝溶液浓度、混合溶剂中DMF和THF的体积比、纺丝电压和纺丝溶液流速对PU纳米纤维形态、直径及其分散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纺丝液浓度为12%,混合溶剂中DMF与THF体积比为1∶1,纺丝电压为10 kV,纺丝溶液流速为0. 8 m L/h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的PU纳米纤维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无粘连现象,形成的纳米纤维膜空隙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