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服务     
《黄河河口管理办法》正式颁布2 0 0 4年 11月 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2 1号令正式颁布《黄河河口管理办法》 ,于 2 0 0 5年 1月 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黄河河口的治理、开发与保护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该《办法》针对黄河河口治理、开发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规定了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以及黄河入海流路规划的法律地位、有关编制程序、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明确了黄河入海河道特别是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标准 ;对清水沟河道、刁口河故道以及其他以备复用的黄河故道的开发利用作出了具体的保护规定 ;确立了黄河入海河道整治与…  相似文献   

2.
应用国土普查卫星影象和陆地卫星TM影象,解译、编制了1:10万黄河河口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将河口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八类十八个亚类,还给出了各类型面积。分析中表明,河口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与黄河故道变迁、三角洲的发育所形成的地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废黄河的淤积形态和黄河下游持续淤积的主要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废黄河的历史记载和野外资料,研究了1194~1855年间明清故道的淤积形态和纵剖面的调整过程.研究表明,调整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整河道纵剖面以适应黄河中游的大量来沙.第二阶段则随着河道延伸整个河道纵剖面抬高.河道延伸和河床抬高之间具有明显的关系.河道延伸的溯源影响可以上溯很远. 现今黄河的纵剖面形态和废黄河十分相似,近40年来变化很少,说明现今黄河下游可能也已进入第二阶段,河口延伸已成为河道持续堆积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减少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淮安市黄河故道基本情况黄河故道是黄河长期南侵夺淮入海留下的黄泛带,西起河南省兰考东坝头,流经豫鲁皖苏四省,在江苏省境内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到滨海县入黄海。淮安市境内长114.2km,两堤之间面积138.8 km2,从黄河故道引水灌溉的面积为251.4km2。1.自然概况淮安境内黄河故道是一条形区域,蜿蜒曲折,宽度800~4000m,滩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比沿线两侧地面高出4m左右。土壤由黄河泛滥裹挟的泥沙堆积而成,区域内土质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1地理位置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地处卫辉市和延津县交界大沙河流域的黄河故道,位于东经114°07′-114°20°,北纬35°16′-35°25′之间。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属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区,涉及延津县、卫辉市的7个乡(镇)。湿地鸟类保护区为延津县、卫辉市交界地区,属于终年积水的黄河故道低洼湿地,西起延津县东屯乡贾堤村,穿越延津、卫辉2县(市)的胙城镇、班枣乡、后河镇、李元屯镇、宠寨乡,东至延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明清时代河道和现行河道演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下游河道在兰考东坝头以南有明清时代的河道(以下简称明清故道),亦称“南河”。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经河南商丘、虞城,山东曹县、单县,江苏丰县、沛县和砀山至徐州合泗夺淮,经涟水由云梯关东注黄海。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改道后,经河南长垣、濮阳、范县,山东菏泽、梁山县夺大清河,经济南由利津东注渤海,即为现行河道。而东坝头以上到沁河口这段河道,既是明清故道的上游河段,也是现行河道的上游河段。黄河这段  相似文献   

7.
黄河故道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以西)决口后,主流北徙而下,而原黄河在商丘境内留下的百里故道,称为黄河明清故道,也称为咸丰黄河故道。金代以前为古汴渠流路,元大定二十年(1180年)以后,黄河决溢南泛,多道分流入淮,流经襄邑(今睢县)、宁陵、归德(今睢阳区)、虞城诸县,这是黄河流经商丘的起源。至正十一年  相似文献   

8.
加快黄河故道沿线开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通过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黄河故道、丘陵山区、高沙土地区和滩涂等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由于黄河故道风沙区是日前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将此地开发放到突出的位置,对提高该区域人口的收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聊城市黄河故道风沙区为案例,探讨水士流失治理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志军  刘峥 《海河水利》2001,(Z1):39-40
1工程概况 漳卫新河史称鬲津河、老黄河、四女寺减河,是在黄河故道基础上经过多次人工疏浚、开挖而成的.该河自四女寺枢纽以下起,沿山东省、河北省两省边界,流经11个县市于大沽河口入海,全长257 km,是漳卫南运河的主要入海通道.  相似文献   

10.
正一、项目背景1855年,黄河自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干流北徙,南侧河道称为黄河故道。黄河故道起点为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北部引黄总干渠,向东南经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安徽省宿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入海,流经4省7市,长度700km,集水面积1873km~2(砀山县二坝以上)。黄河故道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肥沃的黄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砀山、萧县境内的黄河故道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故道盐城段为例,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研究;从河道行洪断面设计、围堰、排水沟、排水口、支河口、清淤疏浚及防洪墙工程方面进行河道治理;在河道复杂区域进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理是保证河道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治淮》2019,(12)
<正>一、工程概况黄河故道贯穿江苏省宿迁市,是其境内一条重要的排涝、灌溉河道。黄河故道宿迁段总长114.3km,流经宿城区、市湖滨新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洋河新区和泗阳县。宿迁市黄河故道后续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黄河故道洪水出路,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同时解决河道沿线水资源缺乏,提高向高亢地区补水的能力,充分发挥黄河故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等功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宗永臣  柴立和 《人民黄河》2007,29(8):18-19,21
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河长分维方法计算了黄河口各条近现代故道的分形维数,并使用流路维数衡量了黄河故道发育程度,发现流路维数具有以下特征:故道的弯曲系数与流路维数的代表性、整体性和相关性良好,能够很好地反映黄河下游近现代故道的特征,基本上能够体现黄河故道演变过程中的发育程度以及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宿州市砀山县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需要在该县的黄河故道上修建水库工程.结合黄河故道河床淤积、河道破坏严重的特点,本文分析了黄河故道疏浚和林屯水库工程设计方案,为相似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阐述黄河故道单县段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对水土流失现状作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故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及综合治理投资的多元化,以期黄河故道的水土流失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黄河故道整治工程中,边坡防护主要考虑的是保证河道的行洪排涝、交通航运安全,忽略了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景观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兼具安全性和景观性的生态护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针对黄河故道地区河道存在防洪隐患、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景观生态退化4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适宜的护坡模式,为今后黄河故道整治工程的生态护坡选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应用生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进行河道坡面综合治理,总结出黄河故道水土保持河道坡面治理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通过开展河道坡面小区水土流失观测,总结出黄河故道不同处理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总结出黄河故道不同情况下河道边坡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黄河徐淮故道前后行水661年。对比分析徐淮故道和现黄河下游河长与纵剖面的结果,认为现黄河还有很大行河潜力,在几十年至百年内,不需考虑人工大改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前黄河河口治理与管理开发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本文从黄河河口来水来沙条件变化、黄河河口演变特征、黄河河口整治及管理措施研究等3个方面概括总结了黄河河口在演变与管理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21世纪黄河河口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边陲,北有黄河,南有黄河故道,处于新老黄河的三角地带,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个地区。全区780万人,1056万亩耕地。黄河流经东明、菏泽、鄄城、郓城四县市,堤长160km。黄河故道横穿曹、单两县,总长91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