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型地下汽车库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阐述了大型汽车库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计算及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设置比例混合器、区域减压孔板、备用泡沫液储罐、辅助泡沫消火栓等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工程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将火灾自动报警与自动喷水灭火有机结合的固定灭火装置 ,它在我国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就预作用系统的准工作状态、灭火过程和事故处理等方面阐述其控制要求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组成,轻水泡沫灭火特性及泡沫罐容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琦 《给水排水》2021,47(2):95-9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预作用系统适用于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的场所,它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灭火手段.介绍了预作用系统的3种自动启动模式,分析了单联锁预作用系统、双联锁预作系统和无联锁预作用系统模式的特点,梳理了不同自动启动模式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不同模式的适用场所和选择.明确了预作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参数,针对常出现的充气压力、喷头选型与报警阀检测、单联锁联动改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汽车库火灾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就大型汽车库自动灭火系统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自动喷水、泡沫喷淋、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全淹没式高倍数泡沫、二氧化碳等各种灭火系统的形式、灭火机理及特点,根据现有客观条件采用了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参数、喷头的选用、泡沫液的选择及平面布置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甲类工业建筑储罐区、甲类厂房、仓库等区域的消火栓、消防冷却水系统、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设计,对消防合用系统、闭式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甲类厂房设计中的使用,以及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自喷水至喷泡沫的转换时间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5层高层建筑海越大厦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该建筑为办公、商务于一体的高档智能化大楼,建筑总高98 m。本工程除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外,还设置了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并在贯彻设计规范、合理布置系统、体现工程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做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家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修订情况。主要包括了系统的技术特点,如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规范涉及到的新技术,如NFPA-13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内容、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等新型系统、新型洒水喷头、新组件新材料;规范修订要点,如按设计内容和步骤设置章节、调整设置场所危险等级的划分、对应危险等级调整设计基本参数、系统合理选型与配置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5层高层建筑海越大厦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该建筑为办公、商务于一体的高档智能化大楼,建筑总高98 m.本工程除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外,还设置了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系统.并在贯彻设计规范、合理布置系统、体现工程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做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预作用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预作用系统的监控要求,指出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火灾报警系统的选择;通过对几种管道布置方式的分析,对如何满足规范中规定的充水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井灌区喷灌与管灌的技术经济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及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研究确定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十分重要。在详细探讨喷灌和管灌系统技术经济性能的基础上,对喷灌和管灌系统技术经济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移动式和半固定式喷灌是北京市井灌区大田作物主推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安岩 《给水排水》2004,30(6):62-65
在地下停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选型上 ,结合环境条件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平时不给管路充有压气体 ,对整个排气充水过程产生的不利灭火的影响并不大。探讨采用降低消防用水冰点达到防冻效果的可能性。在设计过程中喷头布置的根本原则是火灾发生时喷头能够动作 ,并能满足设计喷水强度的要求。此外 ,还应设法调整管道布置 ,保证均匀布水 ,并通过减压措施减小管路中的压力变化 ,防止流量过大 ,使储水能满足火灾延续时间 1h的灭火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上海某外商投资项目采用了室内外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存在所需水泵接合器数目过大的问题.探讨了水泵接合器设置的必要性及其最佳设置位置,以保证消防系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次样条两次插值叠加法并结合单喷头水量分布可计算得到多喷头组合水量分布。为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及探究变间距条件下喷灌均匀度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得到ZY-2型单喷头水量分布及多喷头18 m×18 m组合形式下水量分布,计算了喷灌均匀度。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喷头组合条件下水量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出不同组合模式下水量分布和组合喷灌均匀度。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喷灌水深的相对误差(R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8.49%和3.17 mm,组合喷灌均匀度的相对误差为1.85%,表明构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不同喷头组合条件下的水量分布和组合均匀度; ZY-2型喷头在正方形21 m×21 m布置形式下,喷灌均匀度达到最高(0.873);在变喷头间距和变支管间距两种矩形布置时,喷灌均匀度整体上随着支管间距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喷头间距增加时喷灌均匀度降低的幅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喷头布置形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摇臂式喷头喷嘴结构改进及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降低摇臂式喷头在工程应用中的运行成本、提高喷灌质量,本文针对8034D摇臂式喷头主、副喷嘴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并研究了喷嘴结构改进后对喷头流量、径向水量分布和组合喷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喷嘴内腔锥度角对喷头流量的影响呈显著水平,内腔锥度角越大,喷头流量越小;当工作压力相同时,改进副喷嘴结构对喷头流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测点与喷头水平距离的逐渐增加,不同内腔锥度角和圆柱段长度下的径向喷灌强度均呈递减趋势。组合2(1 mm#54°主喷嘴与改进后副喷嘴组合)在4种组合方式中的喷灌均匀性较好,其在喷头正方形布置下7种组合间距(12 m×12 m~18 m×18 m)时的平均喷灌均匀系数为87.8%,其中17 m×17 m时的喷灌均匀系数峰值达到89.3%。综合考虑喷灌质量和经济性两方面,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建议8034D摇臂式喷头主、副喷嘴的组合方式优先选用组合2,喷头工作压力设置为250 kPa,且组合间距以17 m×17 m为宜。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斌  王以兵  丁林 《人民黄河》2012,(1):102-104
为了探求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对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进行配套,采用"恒压变量"研究方案对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泵的转速大于最低合理转速1 710 r/min时,在喷灌、滴灌、管灌3种工作条件下,水泵效率均较高,基本在高效区运行,同时也说明"恒压变量"一整套水泵调速工况点参数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奕永庆 《中国水利》2005,(15):41-43
余姚市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累计面积38万hm2,节水4亿m3,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优秀案例称号.通过实践,"经济型喷滴灌"新思路采用PE塑管代替钢管、河网代替主管道、缩小灌区单元、水泵机组移动等措施,降低造价50%以上;科学利用不同水源,促进了绿色食品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机埠转制"、人员奖励、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等多种措施,使放水员、水利技术员、农技员及广大农户提高了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讨论了丘陵山区喷灌系统布置的分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低压多喷头移动管道布设在山丘区的适应性,并提出了发展丘陵山区喷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单喷头水量分布的三角形组合均匀度叠加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平  罗金耀 《水利学报》2005,36(2):0238-0242
本文针对喷灌系统三角形布置的单喷头组合均匀度叠加计算问题,提出以矩形等效面积代替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将单喷头辐射线布置雨量筒实测数据准确转换为方格形布置数据的模型和叠加计算的数学模型,从而可以用单喷头实测水量分布进行均匀度叠加计算。根据数学模型编制了数据转换和叠加计算程序。以PY1-20单喷头实测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文模型进行三角形喷头组合的均匀度叠加计算既方便又快捷。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对农田(果树)灌溉压力管路系统工程设计的实践,对以往沿用的计算烦琐且计算精度较低塑料压力管路经济管径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并在管道灌溉工程实践中进行了验证和推广使用。实践证明,这种灌溉管路系统经济管径计算方法,比以往沿用的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较高,简单易行,且实用性强,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