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塔源金银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矿区发育双峰式侵入岩(角闪辉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成岩年龄为325 Ma±2 Ma、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24 Ma±3 Ma。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无明显Eu异常,以明显亏损P、Ti、Nb,富集K和Rb为特征。角闪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不同源区熔融形成,基性岩源于部分受到陆壳混染的原始地幔,而花岗岩可能来自底侵作用,基性岩浆使其上部地壳发生大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塔源金银铜矿区双峰式侵入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且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最晚于早石炭世末完成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2.
北山地区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分布于塔里木板块月牙山-洗肠井构造混杂岩带南侧。通过对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曲线为向右缓倾的"V"型曲线,表现出明显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相对亏损Ba、Nb、Sr、P、Ti,富集Rb、Th、Hf等元素,暗示了岩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地球化学图解分析,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并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西段拖拖拉林一带首次发现早三叠世花岗岩(体),其岩石组合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高硅、富钾、贫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大,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负Eu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显向右倾斜的"V"字形,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Sr、P、Ti等。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Pb/2 38U年龄为248.7±1.6Ma(NSWD=2.9),属早三叠世。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套花岗岩体其物源为壳幔混合源,为洋-陆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双鸭山地区早寒武世含金属碱长花岗岩,分布于宝山区东北部。对该地区早寒武世含金属碱长花岗岩的岩石特征进行研究,该岗岩多呈浅肉红色、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该花岗岩属亚含金属碱性—钙含金属碱性岩系,该花岗岩具有轻稀土富集,中等铕亏损的特征。微量元素为Rb、Th、Ti的元素相对富集,而Ba、Sr、Y元素相对亏损,该花岗岩应为在同碰撞期形成的岩浆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卫林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兴蒙造山带东段。本次通过对区内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其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锆石U-Pb测年为180.2±1.4Ma,表明其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总体显示为I型花岗岩特征。具有富硅、富碱、低钙、镁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2.09-2.33,稀土元素总量∑ REE为116.12-171.04×10~(-6),轻重稀土比值LR/HR在10.72-15.72之间,为轻稀土富集型,δ Eu=0.67-0.78,为铕负异常。岩石富集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区域资料,推断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6.
对大兴安岭北部碧州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流纹岩属于高钾富碱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特征,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Ba的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P的强烈亏损,(La/Sm)N、(Sr/Ba)N变化幅度弱,综合反映其岩浆源区为过渡型地幔。流纹岩由过渡型地幔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上升到下地壳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下地壳物质混染。根据区域对比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形成于火山弧挤压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南山进行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对前人划分的花岗闪长岩系岩相学研究,通过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分析,该岩体为一套花岗复式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侵入古元古代老变质结晶基底中,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高硅、中—富钾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Eu中等亏损,微量元素K、Rb、Ba等强烈富集;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为447.2 Ma±5.3 Ma和446.1 Ma±3.5 Ma。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板块碰撞前的多岛弧及同碰撞,说明了拉脊山小洋盆由北向南俯冲—消减,随后进入陆壳碰撞挤压环境。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属加里东期I型花岗岩,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碰撞,地壳逐渐增厚引发重熔而产生壳源物质,是加里东期多岛小洋盆俯冲消减,碰撞挤压造山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8.
尕林格铁多金属矿处于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内,区内发育的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为该区的成矿主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岩石,轻稀土富集、铕显负异常,且K、Rb、Ba、Th等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为产于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花岗岩(I型花岗岩)。与区域花岗闪长岩特征一致,进一步指明印支期造岩浆活动对祁漫塔格矿集区的成矿作用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锡铁山地区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构造带上,该构造带内发育多处金矿床。对锡铁山地区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其中:锆石定年获得的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0.8 Ma±1.8 Ma(MSWD=0.34),属于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_2、Al_2O_3,富碱,低CaO、MgO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的εHf(t)值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小,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005~1 298 Ma,岩浆主要来源于新生基性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岩石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锡铁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南祁连向柴达木板块俯冲碰撞后伸展的环境,该期花岗岩与区域上热液脉型金矿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阿力格亚地区位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晚古生代拼合带附近,总体为北东向展布的岩浆—构造活动带。通过对区内晚石炭世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该期花岗岩岩石成因为S型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U,而Sr、Y、Yb、Lu相对于亏损。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接触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1.
加里东期花岗岩在华南地区分布甚广,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地质背景的理解。对梅子窝钨矿的赋矿岩体-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K2O/Na2O比值和较低的ACNK值;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在(La/Yb)N-δEu图解中,投影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范围内;在Rb/Sr-Rb/Ba和A/MF-C/MF图解中,该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物质为砂质岩而不是幔源基性岩。这些特征表明,梅子窝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应归属于S型花岗岩;推测其形成机制可能与早古生代晚期的板内作用有关,先受区域挤压应力场影响,导致地壳加厚;稍后,由于应力场的转化,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在减压、挥发分的加入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位于中、上地壳的低成熟度的变杂砂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北祁连宁缠河地区花岗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宁缠河地区花岗岩均属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属地壳经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微量元素标准化分配型式均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K、Rb、Ba、Th)富集,中等不相容元素选择性富集(Ce、Nb)及弱不相容元素(Ta、Yb)亏损,并探讨其形成的构...  相似文献   

13.
对西藏那曲南措金铜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形成时代、岩浆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岩石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9.2 Ma±0.69 Ma和161.5 Ma±1.5 Ma,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地球化学方面,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A/CNK介于0.83~0.98,Mg#值为53~59,具有高Sr(525×10~(-6)~901×10~(-6))、低Y(12.05×10~(-6)~13.72×10~(-6))、Yb(1.16×10~(-6)~1.44×10~(-6))、富Na(Na2O/K2O值为2.07~2.43)的特征,LREE富集,Eu弱正异常,判定岩石属于O型埃达克岩类。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和轻稀土元素(Sr、Zr、Hf),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无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了与火山弧岩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亲缘性。岩石的Nb/Ta值为10.45~18.79,Zr/Hf值为32.76~36.90,判定岩浆起源于洋壳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入。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岩石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板片向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是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的首个金资源量超过300 t的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矿区花岗岩脉关系密切。从阳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出露的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细晶岩的特征。阳山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属强过铝质,分异指数(DI)(71.12~87.0)较高,表明原始岩浆分异强烈;稀土元素配分图为右倾型,∑REE较低(32.18×10-6~100.21×10-6,)LREE/HREE大多数在7以上;高场强元素(Nb、Ta、Zr)为负异常,Rb/Sr为0.38~2.08,阳山花岗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为碰撞后环境。2种花岗岩为同一来源,只是形成的时间有差别。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的年龄数据,得出阳山超大型金矿形成于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产于晚中生代残存的火山颈机构中。通过对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的类型、空间展布及其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变化在62.77%~75.24%之间,La/Ce与Rb/Ti比值基本不变,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富轻稀土型,同时铕亏损强烈。研究认为本区岩浆岩均属亚碱性系列英安流纹斑岩类岩石,为一套陆相中心式火山-次火山喷发-侵入岩系,形成于具有火山弧(碰撞期前)-同碰撞性质的构造环境中,具壳幔混合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伟晶岩型矿床是稀有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西部地区的稀有金属矿床也以伟晶岩型为典型。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茶卡北山地区岩浆活动频繁,伟晶岩体发育,具有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良好条件。为了进一步了解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加深对区域构造演化以及稀有金属成矿和控矿条件的认识,选择该地区含矿伟晶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岩石矿物组合、岩相学特征、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解释了侵入古元古界达肯大坂岩群中的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样品全碱含量较高,这与形成于大陆弧或板块碰撞环境下的成岩特征相似。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Eu中等负异常,推测含矿伟晶岩源区不仅与地壳有关,而且还具有幔源镁铁质岩浆参与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含矿伟晶岩属于亚碱性岩石类型,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分馏程度较高,反映出在岩浆演化及伟晶岩成岩过程中幔源物质可能参与了稀有稀土金属的成矿作用。研究认为伟晶岩的物质来源不仅与地壳有关,而且还有幔源物质的参与,推断含矿伟晶岩的地质构造环境可能为后碰撞或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麻地与汉儿庄岩体为冀东马兰峪复式背斜核部西段目前已发现的两个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体,表明该区具有一定寻找稀有金属矿的潜力。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两个岩体均为至少两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早期为肉红色碱长花岗岩,晚期为灰白色碱长花岗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个岩体的岩石类型均属于碱长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钠长石、碱性长石为主,含少量(锂)云母,岩石化学成分上高硅、富碱,贫钙、镁,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均具Rb、Nb、Ta等稀有金属矿化,其中麻地岩体以Rb矿化为主,地表已出露岩体全部矿化,汉儿庄岩体以Nb、Ta矿化为主,主要富集在晚期的灰白色碱长花岗岩中。源区含矿流体特征及岩体侵位构造环境的不同可能为造成含矿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库德尔特金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金矿床,金矿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通过对花岗闪长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成岩时代、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为一套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分配模式,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活泼不相容元素(Th、U)和LREE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HREE元素和Sr元素,成岩年龄为(242.9±1.3)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库德尔特花岗闪长岩是在中三叠世大洋板块俯冲与碰撞转换环境中形成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