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淮》2020,(4)
江巷水库溢洪道设计方案采用两级消力池型式,本文通过试验比较,详细研究了溢洪道一级消力池与二级消力池的消能效果,认为一级消力池较二级消力池更适合该枢纽。同时通过增加消力墩、降低消力池底高程和减小消力池边墙扩散角等措施改善消力池的消能效果,使溢洪道的总体布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百色水利枢纽总库容58.4亿m^3,坝高126m,最大下汇流量为12800m^3/s。坝址地质条件复杂,基岩抗冲能力低。经多方案比较,推荐采用面板堆石坝方案,溢洪道采用新型收缩式挑流消能方案,利用水工模型论证拟定的锥体形分流墩体型尺寸为:墩体水平投影长为11.2m,最大底宽10.2m,墩高12m,分水角度为53.13°,收缩比自下而上从0.16变为0.67。试验表明,推荐方案射流空间扩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马拉克河小石峡水电站溢洪道水力学模型试验,对其原设计方案的消能工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消力池段在通过设计流量30年一遇洪水1 856.20m3/s时,池内不能形成完整水跃,水跃前后波动剧烈,水流大量溢出,原设计方案的边墙高度、池长均不能满足过流要求。提出采用减小消力池池深、设置分流趾墩-消力墩-低消能坎的综合式消力池代替原设计方案的常规消力池的修改方案,在设计流量下进行泄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分流趾墩、消力墩、低消能坎的联合作用下,消力池内形成强迫水跃,流态明显改善,水跃长度减小,跃后水深降低,消能率提高。采用分流趾墩-消力墩-低消能坎的综合式消力池可有效缩短消力池池长,降低边墙高度,节省工程造价,试验结果可为优化工程设计及其他同类工程优化消力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石峡水电站表孔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小石峡水电站表孔溢洪道的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溢洪道进口段,改善了进口流态;提出在溢洪道消力池内布设趾墩-消力墩-尾坎的修改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修改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池内水流流态,同时缩短了池长、降低了池深,提高了消能效果,并且消力池内各项水力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成果对于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坑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采用“阶梯陡槽—消力池—消力墩”的综合消能方案,观察其应用于三级溢洪道中的消能效果,试验结果体现出该方案在典型溢洪道中消能的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该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环里墩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墩水库溢洪道原设计采用光滑收缩陡槽后接消力池的布置方案。为优化溢洪道的消能工型式,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针对因陡槽收缩引力的消力池内产生大回流,水流振荡激烈、消能不充分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多组消能布置的试验比较,提出了阶梯式等宽陡槽皇接渐缩消力池的联合消能型式。  相似文献   

7.
中桥水库工程岸边开敞式溢洪道设计,采用分流墩消除闸墩尾部水翅、泄槽末端设分流趾、消力池内设消力墩的综合消能方式,使溢洪道水流平顺,消力池内形成稳定水跃,出泄水流与下游水位衔接良好,避免了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相似文献   

8.
太平湾水电站是中朝两国联合开发鸭绿江干流的梯级电站之一。该工程的水力特点是低水头大流量,最大单宽流量为120.5m3/(s·m),佛氏数低,消能困难,本工程采用消力池内加设辅助消能工,消力墩型式采用“梯T”型超空穴消力墩,墩周边棱角进行小半径微圆处理,并对消力墩及消力池底板进行了脉动压力测量、幅位正态分布及减压等试验。1985年蓄水,1986年首次泄洪。经原型观测,水流流态、下游冲淤情况等与前期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9.
金鸡桥水电站泄洪闸为低溢流坝的折线型实用堰,堰高仅2.0m,具有水头低、单宽流量大、上下游水位落差不,入池水流佛氏数低、尾水水位变幅大等水力特点,通过对该电站消力池的设计选型和水工模型试验,合理确定消力池的结构尺寸,达到了既满足消能防冲,又节省工程投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概况 上嶂水库位于博罗县泰美镇东北部的象头山林场场区内,水库总集雨面积 2. 96 km~2(其中外引集雨面积0.79 km~2),正常蓄水位为 632.0 m,相应库容为34.63万 m~3,总库容为 49.4万 m~3。水库设有主坝和溢洪道各一座,输水涵管一条。主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长65 m,坝顶高程 635.0 m,设有 0.5 m高的浆砌石防浪墙,坝顶宽 4 m,最大坝高 23 m;溢洪道进口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为632.0 m,净宽 12m,进口及陡坡段均为等宽矩形槽,消能工为挑流消能;输水涵管为双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遵义市鱼塘水电站岸坡式溢洪道底流水跃消能工设计中 ,比较了各种型式的消力墩、消力坎的作用及布置和常用的消力池型式。对矩形断面下挖式消力池与综合式B型消力池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在大单宽流量、高流速情况下 ,如何合理运用消力墩、消力坎以改善消力池的工作状况 ,提高了消能效率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下游河道冲刷  相似文献   

12.
卡尔达拉水电站消力池与消力墩体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卡尔达拉水电站泄水孔在运行中由于消力池与消力墩体型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消力池内流态不良问题,对消力池与消力墩体型进行了不同方案的试验研究。通过在水工模型试验中改变折坡消力池坡度及消力墩的位置,对各试验组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合理的折坡消力池体形及消力墩布置方案;并且从水流流态、流速、水跃特性、消能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消力墩位置对折坡消力池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桥水电站泄洪闸消能设计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二平  方进  关靖  金辉 《人民黄河》2007,29(3):66-67
天桥水电站新建泄洪闸设计方案采用消力墙式消力池,在设计流量及校核流量情况下运行时,消力池的流态及消能不满足要求,呈现远驱式水跃,甚至急射流状态。针对泄洪闸消能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消力墙体型与相应位置对水流流态的影响,进而将消力墙剖面修改为折线型,池长增至64m。修改设计后有效地改善了消力池的水流条件,实现了充分的水跃消能。  相似文献   

14.
大江水库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流宽顶堰型 ,由于洪水冲刷等影响 ,溢洪道及其下游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危及工程安全 ;在工程除险加固中 ,经试验分析后采用蹉动式消力墩与消力池结合方案 ,消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1:50水力学整体模型,针对孝感徐家河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相关水力学问题的试验验证,并开展了进一步改善溢洪道消能防冲效果方案的优化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和消能防冲效果满足设计要求;为改善一、二级消力池及明渠内的流态,可采取在一级消力池内修建T型墩,在明渠内设置消能墩、加糙墩,在一级消力池尾槛顶部左右两侧增设消能墩和将二级消力池尾槛高度降低等优化措施;修建徐家河大桥使明渠内局部水位升高;根据冲刷试验成果,需对汉渝铁路桥墩后及316国道桥墩予以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新疆肯斯瓦特水利枢纽溢洪道模型进行试验,提出调整T形墩间距,布设差动尾坎辅助消能工对消力池进行优化。通过试验得出当T型墩阻塞率为45%,采用差动尾坎辅助消能工时,消能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满足消力池消能防冲要求。  相似文献   

17.
岸边溢洪道中宽尾墩一消力池消能的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阐述宽尾墩-消力海联合消能的基础上,将宽尾墩消能的思想运用到岸边溢洪道的消能防冲上。通过试验表明这一消能形式较其它方案消能充分,下游冲坑小,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消力池的长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宽尾墩和消力池联合消能在水利枢纽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消能方式的水力特性,采用RNGκ-ε双方程紊流模型和VOF方法对某表孔泄洪闸的泄洪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宽尾墩表孔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和流速、闸室内水面线、掺气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宽尾墩应用于溢流坝,形成宽尾墩+消力池一体化消能设施,兼有宽尾墩和消力池底流消能的优点,联合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刘平昌 《四川水利》1997,18(6):37-42
针对明台水电枢纽闸下消能回顾,在1:38比尺的二元水槽上进行了定床和局部动床下游冲刷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闸下冲刷起控制作用的状况为设计洪水流量,右七闸孔闸下设消力池时,其冲刷高程在基岩以下3~4m;左八闸孔不设消力池时,闸下冲坑深度比右七孔低4~5m。试验采用减缓斜坡坡度,坡底设消力槛等修改措施,大大减小了闸下冲刷深度,其试验成果已被设计及施工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东吴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采用“阶梯陡槽—消力池—消力墩”的联合消能方案的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