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控机床对刀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家熙  王玉萍  宁欣 《工具技术》2004,38(11):70-72
在数控机床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的运动轨迹自始至终需要在机床坐标系下进行精确控制,但编程尺寸却是按人为的工件坐标系确定的,工件坐标系确定之后,还需要确定刀位点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这样,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就确定了,这一过程称为对刀。数控机床加工中经常涉及到对刀问题,对刀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我们所说的对刀,包含两方面:一是刀具偏置参数的测量与输入,二是对刀点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数控机床的对刀原理及在加工中的对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平  陈勇 《机械制造》2009,47(6):36-39
分析了数控机床的对刀原理。从实用角度介绍了普通数控机床的几种对刀方式以及对刀精度的比较,提出了解决措施,对数控机床实际加工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换刀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群的信息交换,研制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每台数控机床和换刀机器人都安装了一个传感器节点,数控机床传感器节点动态感知和采集数控机床的加工状态和换刀信息,并传输给换刀机器人的汇聚节点.换刀机器人一旦接收到换刀指令,立即执行数控机床的换刀任务,并将数控机床群感知采集的加工状态和换刀信息,通过GPRS传输到数控机床群远程控制中心,实现数控机床群远程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4.
数控机床通过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原理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数控机床通过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的过程和原理,阐述了不同类型数控机床的对刀方式和对刀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和总结了数控机床的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原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控机床在加工领域的普遍使用,对于数控机床所加工的产品的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辅佐数控机床在加工中的走刀精度的产品也运用到数控机床中,光栅尺就是一种辅佐数控机床走刀精度的产品。光栅尺,也称为光栅尺位移传感器(光栅尺传感器),经常应用于数控机床的闭环伺服系统中,可用作直线位移或者角位移的检测。在数控机床中常用于对刀具和工件的坐标进行检测,来观察和跟踪走刀误差,以起到一个补偿刀具的运动误差的作用。数控机床安装了光栅尺,可以保障机床的走刀精度,对于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有着良好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控机床的原点和对刀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对刀操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对刀的过程中要用到机床上的参考点、起始点等许多机床原点,要熟练掌握对刀操作,就必须全面了解数控机床上的各类原点,有关数控机床的原点种类和对刀操作,许多数控机床的书籍都有所涉及,但都没有作出系统的介绍,加上原点种类较多,名称又没有统一的规定,对于不同的数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型数控机床的对刀方法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在机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济型数控机床是开环控制,每当加工第一个零件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刀具损环,磨损后都要重新对刀,下面介绍常用对刀方法。 1.用对刀显微镜对刀  相似文献   

8.
数控机床的对刀操作是数控加工中重要而关键的环节,正确的对刀操作不但能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还能保持刀具与数控机床的安全距离,对刀效率也与数控加工效率密切相关。文中阐述了数控加工的对刀原则和常用方法,分析了各种对刀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刘美玲 《机械管理开发》2012,(5):168-169,172
数控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数控机床的保护不容忽视.撞刀现象会影响数控机床的精确度,为了防止学生在数控车床实训时发生撞刀现象,从程序编制和数控车床操作等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撞刀现象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控加工中的对刀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运行数控加工程序前,数控机床需要进行对刀操作。由于对刀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所以数控机床的对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传统加工中心的刀具选配仅以满足加工点的需求为目的 ,没有考虑刀具的可调性和可代用性。本文从刀具的组成特点出发 ,提出了基于逻辑刀具的刀具选配方法 ,把某些可以归为一类的需求刀具用一个逻辑刀具来代替 ,通过集合覆盖方法求解逻辑刀具。在不同的加工工件之间 ,通过调整逻辑刀具的实例状态来满足数控程序中的刀具需求。基于逻辑刀具的刀具选配法 ,可有效减少刀具的准备数量 ,提高刀具利用率。本文介绍了有关概念及算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凸轮轴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合理安排装夹方式、改变加工工具和切削方式等方法,减少了机床振动,提高了凸轮轴表面加工质量和效率,最终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切削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速切削是继数控技术之后,给机械制造业带来又一次革命性变化的一项高新技术。本文从机床、刀具、工件、工艺等方面讨论了高速切削的技术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4.
谭晓兰  邹东林 《机械传动》2004,28(3):25-27,40
针对文献 [5 ][6 ]中提出的新型并联式数控机床结构 ,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给出了该机床误差的表示方法 ,推导了因杆件的微小变化而引起刀具位姿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控铣床两种对刀方法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过程特点,得出如何选择合理的对刀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相关论证,论证得出:在位置精度和工件外观要求不高时可选择试切法,而在位置精度和工件外观要求较高时,须采用对刀器对刀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虚拟仪器的机床位移远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床位移状态是保障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的重要指标.实现多机床位移状态远程实时监测,对充分发挥机床效能、实现车间集成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在系统功能分析基础上,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机床位移状态远程监测系统,在保障原有数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机床位移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及远程高速传输,为开发多路、多物理量的切削加工监测系统,研究基于网络的切削加工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玲 《新技术新工艺》2013,(12):125-127
数控机床在解决复杂、精密零件的加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具有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控机床。基于PLC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是数控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PLC数控机床在应用中有很多优点,例如,电气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工件自动夹紧、断刀检测和机械手自动换刀等实现了数控机床的自动化。本文探讨了加工中心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设计方法,对确保机床的安全可靠,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速数控铣削的机床、刀具及编程中的特点及技术要点,提出了高速数控铣削机床结构、刀具系统及基于CAM的高速数控铣削编程技术的策略,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数控弧齿铣齿机的切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一台数控弧齿铣齿机为例,分析了机床结构及其受力特点,结果表明,切削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从切入到切出的过程中变化很大,造成了铣齿过程的不稳定。通过测量刀具和工件间相对激振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出机床结构存在两个薄弱模态对应的模态频率。试验模态分析和机床结构有限元计算均验证了结构薄弱模态的存在,并得到了相应的振型特点。谐响应分析表明,机床每一切齿走刀过程的切入和切出期间,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切削力激发了机床结构相应的薄弱模态。机床的自激振动试验验证了谐响应分析的结果,并得到了稳定的切削区间。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virtual techniques as a means of training operators and familiarizing them with the machine tools on which they 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machine tool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generic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basic building links, joint types, and cutting tools of multi-axis serial orthogonal machine tools. The modeling methodology can support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machine tool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but similar functions and facilitates the processes of error analysis, numerical control data generation, parameter measurement, and cutting kinematics analysi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six-axis serial orthogonal machine tool for illustr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