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超重力旋转床微米级粉尘脱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重力旋转床作为除尘设备,用超细滑石粉模拟工业微米级粉尘,考察旋转床除尘的分离效率和设备压降.在气量500~700 m~3/h、液量0.6~1.0 m~3/h、转速560~1 400 r/min、平面丝网层数为3的条件下,除尘总效率均大于97%,设备总体压降不超过490 Pa.超重力旋转床相对于其他除尘设备,显示了高效除尘和低压降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超细滑石粉模拟工业微米级粉尘,通过试验研究了超重力平面丝网旋转床的除尘特性。考察了旋转床在实验室不同的气体流量、液体流量、转速和平面丝网层数条件下的除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气体流量600m~3/h、液体流量大于0.6 m~3/h、转速1400 r/min、轴向放置3层平面丝网时,除尘总效率大于97%,设备压力降不超过490 Pa。该旋转床具有高效除尘和低阻性能,若在硫酸净化系统中使用,预期可获得节能与高效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燃煤飞灰为实验粉尘,旋转填料床(RPB)为除尘设备,研究了超重力湿法脱除低浓度(200 mg/m3)粉尘的适宜条件,测定了分级效率;降低入口粉尘浓度考察了旋转填料床高效处理粉尘的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入口粉尘浓度为200 mg/m3时,在超重力因子163、气量400 m3/h、液量0.5 m3/h的条件下,除尘效率高达93.18%.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的切割粒径dc?0.08μm,粒径2.5μm的粉尘的脱除效率为95%?99.75%.入口粉尘浓度低至30 mg/m3时,除尘效率可达81.25%.  相似文献   

4.
旋转填充床除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新型传质分离设备——旋转填充床研究其对发电厂燃煤飞灰的除尘性能。作为一种湿式除尘器,在气量200m^3/h,液量0.5~2.0m^3/h,转速900~l500r/min的条件下,旋转填充床显示出良好的颗粒捕集性能,总效率达99%以上,切割粒径范围在0.02~0.3μm,设备的气体压降较低。讨论了旋转填充床的除尘性能和压降行为,并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1.0×10<'3>m<'3>、1.5×10<'5>m<'3>、2.0×10<'5>m<'3>的原油储罐罐壁厚度设计为例,说明GB 50341计算出的厚度过于先进,许用应力的选取值得商榷;SH 3046标准又过于保守;API 650计算结果与实测的应力水平较为接近,因此,在大型油罐设计时建议优先选择API 650作为...  相似文献   

6.
改变前驱体溶液中Fe<'2+>与Fe<'3+>物质的量比制备了系列Au/α-Fe<,2>O<,3>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并运用XRD、拉曼光谱和H<,2>-TP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2+>与Fe<'3+>物质的量比的变化对Au/α-Fe<,2>O<,3>催化剂低温水煤气变换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这是由Fe<'2+...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4><'2->/SnO<,2>-Fe<,2>O<,3>-Sm<,2>O<,3>,将其应用于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考察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得到该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锡铁摩尔比为4:1,氧化钐含量为3%,浸渍液H<,2>SO<,4>浓度为2.0 mol·L<'-1>...  相似文献   

8.
使用乙醚作为溶剂,合成了Zn(Ⅱ)配合物Zn(py)<,2>Cl<,2>,其结构经过X-射线单品衍射、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Zn(py)<,2>Cl<,2>在DMF和DMSO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可以观察到1个单电子氧化还原过程,对应于配合物分子内Zn<'2+>/Zn<'+>电对的电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和成品油的需求剧增.我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大型立式钢制储罐是石油化工行业非常重要的储运设备.目前我国大型储罐的施工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正从10×10<'4>m<'3>向20×10<'4>m<'3>大型化...  相似文献   

10.
超重力旋转床是超重力除尘脱硫工艺中的主要设备之一。针对超重力除尘脱硫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并流超重力旋转床的烟气除尘脱硫工艺装备。论述了并流超重力旋转床的结构特征和主要参数的确定。结果表明,并流超重力旋转床除尘脱硫效率高,对优化中小型燃煤锅炉和垃圾焚烧烟气除尘脱硫工艺装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超重力技术除尘机理,提出了利用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为实验设备,采用超重力法对电厂烟气进行除尘试验研究,试验了超重力强度、液气比和填料类型等对去除尘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质波纹丝网填料优于尼龙丝网填料;液气比和转速较高时分级效率较高;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超重力法除尘可达到99%以上;压力损失小,压降小于2.4 kPa.超重力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和投资费用低等优点,在烟气除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付加  祁贵生  刘有智  田建勋  郭强  董梅英 《化工进展》2015,34(3):680-683,694
细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较大危害, 传统除尘设备无法高效脱除。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复合了多种除尘机制, 除尘效率高, 能耗低。本文采用平均粒径为2.25μm的粉煤灰模拟细颗粒物, 错流旋转填料床为湿式除尘设备, 搭建了中试规模的实验系统。提出了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粉尘粒度分布并计算分级效率的方法, 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液气比和气量对错流旋转填料床分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分级效率随转速、液气比、气量的增大而增大, PM2.5的脱除效率可达到96%, 为超重力湿法除尘的工业化推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分级效率曲线进行拟合, 相关系数R=0.9808。对比发现, 错流旋转填料床的分级效率高于一般湿式除尘器, 对微米级粉尘也有很高的脱除率, 可以高效脱除气体中的细颗粒物,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祁贵生  刘有智  王焕  焦纬洲 《化工进展》2014,33(4):1045-1049,1066
以H2S、CO2和空气模拟焦炉煤气,以超重机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的H2S,研究了超重力因子、液气比、气液接触时间、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着超重力因子、液气比、气液接触时间和原料气中H2S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在气液接触时间为0.15 s的条件下,获得了98%以上的脱硫效率,CO2的脱除率稳定在1.0%左右,超重力法脱硫技术实现了高效、快速脱硫。在生产现场建成了处理气量为10000 m3/h的工程化超重力湿式氧化法脱硫装置,运行结果显示:超重力湿式氧化法脱除焦炉煤气中H2S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气液接触时间短、操作弹性大、设备体积小等优点,H2S脱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套超重力汽提实验装置,进行了超重力法汽提废水中醋酸丁酯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超重力机转子转速、初始溶液温度、初始溶液浓度等对脱除效果的影响.醋酸丁酯的浓度采用安装了FID检测器和FFAP极性柱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测量方法采用内标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超重力机转子转速的增加,醋酸丁酯的脱除率也随之升高,达到最高点后则随着转速的增加缓慢降低.当进口液相流量小于140 L/h时,醋酸丁酯脱除率约在转速900 r/min时达到最高;当进口液相流量在140-200 L/h时,液相出口料液的醋酸丁酯浓度约在转速700 r/min时达到最高.在较佳的实验条件下,处理后液相出口醋酸丁酯浓度可低于70μg/g,脱除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旋转填料床中以NaOH为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气体积比、进气量等因素对脱硫率(h)和气相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及循环次数对脱硫率和溶液pH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h随超重力因子、液气体积比增加而增加,随进气量增加而降低;KGa随超重力因子、液气体积比、进气量增加而增加. 脱硫率和溶液pH值随循环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最佳操作条件为:超重力因子67,进气量55 m3/h,液气体积比(1.1~1.3)′10-3. 在该条件下,出口气体中SO2浓度低于100 mg/m3,h稳定在约98.7%,比多级雾化旋转填料床提高18.7%.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出KGa与气相雷诺数ReG、液相韦伯数WeL和伽利略数Ga之间的关联式为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有机胺法脱硫设计开发的需要,采用动态吸收法测定了填料塔中哌嗪二胺(PA-A)水溶液吸收低浓度SO2的体积总传质系数KGa,考察了吸收工艺参数如吸收液中的PA-A浓度和初始pH值、液相流率、吸收温度、进气SO2浓度及流速等对KGa的影响。结果表明:KGa随着吸收液中的PA-A浓度和初始pH值、液相喷淋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吸收温度、气相流率及进气S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体积总传质系数KGa与气液相流率比(qG/qL)之间符合指数关系式,该经验关系可用于工程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7.
超重力法处理高浓度氮氧化物废气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有智  李鹏  李裕  康荣灿  刁金祥 《化工进展》2007,26(7):1058-1061
采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治理某厂硝化尾气,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中试试验重点考察操作参数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察了进气量、液气比、超重力因子、吸收剂的浓度等因素对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治理氮氧化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进气量100m3.h-1、液气比20L.m-3、超重力因子90和尿素浓度20%的条件下,单级吸收率达到了85.4%,采用两级串联吸收,连续稳定运行30天,平均吸收率达到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CO2-NaOH体系,在中试规模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传质实验,考察了气速、液体喷淋密度、超重力因子、气液接触时间对错流旋转填料床的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及有效传质比表面积ae的影响. 结果表明,KLa和ae均随气速、液体喷淋密度和超重力因子增加而增大,KLa随气液接触时间增加先缓慢增大后急剧下降,ae则随气液接触时间增加而缓慢下降. 最佳操作条件为:气速1.69 m/s,液体喷淋密度32 m3/(m2×h),超重力因子104,气液接触时间0.1 s. 错流旋转填料床在处理大气量气体时传质效果增强,是同类文献错报道的1.52~2.32倍. 对各操作参数下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关联式KLa=1.8221(atDL/dp)ReL0.6371GrL0.0548ScL0.0623和ae/at=2980.9ReL0.2349FrL-0.045WeL0.5023f-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