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刚  郑庆红 《建筑节能》2007,35(4):58-60
对西安市居民在过渡季节中其住宅的居住热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和整理得出,在过渡季节西安市居民对居住热环境是基本满意的,但对自然通风和照明效果的不满意率较高。因此,对建筑结构及通风进行优化设计对实现绿色与健康的住宅居住热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为了了解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在过渡性季节室内热环境特征,选取当地不同建造时期的民居进行春季测试,分别从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墙体壁面温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土坯墙为围护结构主体的传统民居在蓄热性能、调湿性能方面均优于新建的砖混民居的结论。总结该地区民居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针对新老民居中现存的室内热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将来当地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基于决策树的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算法运算过程复杂、分类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聚类思想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空间距离和聚类思想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算法的分类效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在保持算法良好推广性的同时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从而提高了分类效率和分类速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热感觉指标确定热舒适判据的一项国际标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际标准ISO 7730-2005<热环境人类工效学--基于PMV-PPD计算确定的热舒适及局部热舒适判据的分析测定和解析>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增加的内容,包括热环境等级划分、整体热舒适长期评价、局部热不舒适、非稳态热环境与适应性等.与美国标准ANSI/ASHRAE 55-2004相比,该标准增加了热环境等级划分、整体热舒适长期评价等规定,更便于操作.该标准对于我国热舒适研究和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的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调查数据使用蒙特卡洛模拟生成类似调查样本分布的随机数,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部分随机数进行模拟训练,建立分类模型,再通过其余的随机数进行测试,以此来验证SVM对调查数据分类的可行性.模拟数据分类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对模拟数据的分类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将调查所得的风险数据利用SVM进行风险因素影响程度的分类,选取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对调查数据训练学习,并用测试集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的准确率为98.666 6%.  相似文献   

7.
室外热舒适性一直是城市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室外微气候环境利用主客观现场调查研究,明确影响人体室外热感觉的影响因素.为确定户外环境的设计策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公共空间提供重要研究基础.文中研究通过对寒冷地区过渡季节的确定,利用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和同步微气候数据现场调查,获取了 1050份有效主观问卷及相对应气象参...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研究室外游泳场的热环境是否处于游泳人群的热舒适范围,对华南理工大学游泳场进行实测调研,测量了不同运动强度、不同状态下受试者的热感受以及物理环境参数,建立热感受与操作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得到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范围。研究表明,该游泳场遮阳棚下空间能满足大部分游泳人群的热舒适需求,并得到淋浴结束后、刚出水时和逐渐恢复时,三种运动强度游泳人群的热舒适范围。  相似文献   

10.
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心率及热感觉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作为研究人体热感觉的一项外在生理指标,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也表现出与常压不同的特点,为进一步了解低气压环境下不同压力对人体心率及热感觉的影响规律,探讨在低气压环境下是否存在人体心率及热感觉的压力敏感区,本文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名受试者处在不同压力环境中的平均心率及热感觉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模拟的最低压力75.98 kPa(约海拔高度2 300 m)的范围内,人体平均心率及平均热感觉值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压力在86.11~101.3 kPa时,人的心率及热感觉变化显著;压力在86.11 kPa以下时,人的心率及热感觉变化很小。进而得到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心率及热感觉的压力敏感区,即86.11~101.3 kPa之间。  相似文献   

11.
低气压环境下空气流速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20名处于不同大气压力环境中受试者的热感觉和风速期望随空气流速变化的情况,进而分析了不同大气压力环境中,空气流速对用风速期望进行评价的吹风感和人体平均热感觉(MTS)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对空气流速变化的感觉不如常压下敏感,人体在较高温度下对风速变化的感觉不如较低温度下敏感.在20~22 ℃时,低气压环境下微风速(<0.2 m/s)范围内的风速变化对身着厚重衣物的受试者的热感觉影响十分微小.  相似文献   

12.
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哈尔滨市居民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热感觉投票值分布频率与热舒适投票值分布频率是有差异的。对新加坡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数据也表明:热感觉与热舒适是不同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既仔在于稳态热环境中又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局部环境参数与局部热感觉的关系、局部环境参数与局部生理参数的关系、局部生理参数与局部热感觉的关系、不同部位的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反应的影响共5个方面,并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过渡空间热感觉以及空间转换过程中热感觉与热舒适变化,笔者于2014年1月对某商场的2个过渡空间(1个有空调,1个无空调)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20名学生在空间转换过程中皮肤温度和热感觉变化进行了跟踪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过渡空间一(有空调的过渡空间)的热环境状况接近室内,过渡空间二(无空调的过渡空间)的热环境状况接近室外;在空间转换过程中,热感觉与皮肤温度相关性不明显,热感觉与皮肤温度变化率和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都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而且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与热感觉相关性更加明显,可以用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评价空间转换过程中的热感觉。  相似文献   

15.
突变环境下的人体热反应是由许多主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通过学习最佳逼近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将其应用于突变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局部非均匀环境与背景均匀环境之间的过渡实验,利用Matlab工具,分别建立了向热环境过渡和向冷环境过渡的整体热感觉以及头部执感觉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热舒适评判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对不同工况过渡后的逐时热感觉预测较为准确,从而为非均匀环境与均匀环境之间过渡的热舒适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室内光热环境和热感觉影响人员工作效率,但在对工作效率评价方面,研究者之间存在较大争议。对嗜睡性这一影响夜间加班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光环境(300 lx,3 000 K;1 000 lx,3 000 K;1 000 lx,6 000 K)、不同热环境(28℃,40%;24℃,40%)、不同热感觉(-2~+2)条件下收集的嗜睡性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当照度超过300 lx后,室内照度和色温变化对嗜睡性没有影响;在试验进行2 h后,24℃环境下的嗜睡性低于28℃环境下的嗜睡性;嗜睡性随热感觉呈"U"型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依据当地气象资料对春季4、5月份西安市利用自然通风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利用自然能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采用问卷形式对自然通风状况下人体热感觉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对自然通风的设计、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哈尔滨高校教室热环境特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哈尔滨高校教室热环境特征模型和人体热舒适,笔者于2004年9月~2005年12月在哈尔滨进行了20次现场研究.在测量室内热舒适参数的同时,受试者填写对室内环境的热感觉和热舒适主观调查表.而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哈尔滨高校教室热环境特征和人体热舒适的BP神经网络评判模型,实现了对哈尔滨高校教室热环境内人体热感觉的智能化预测.现场研究结果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哈尔滨高校教室热环境内人体热感觉与实际主观调查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室室内热环境。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描述了教室室内热环境状况,得出了该环境下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分析了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以及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教室室内热环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