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南京某建筑群为对象,分析了建筑采用地源热泵的可行性。同时,对地埋换热器进行设计计算,进行热泵机组选型,并对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初投资方面,冷水机组+燃气热水锅炉冷热源方案(方案2)比地源热泵方案(方案1)节省48.6%。在运行费用方面,方案2比方案1节省34.0%。地源热泵方案的费用年值比冷水机组+燃气锅炉方案的费用年值少1.91元/m~2,地源热泵经济性好于冷水机组+燃气锅炉方案,方案1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98年。  相似文献   

2.
利用De ST软件计算分析了南京某大型办公建筑的全年动态负荷特点,基于土壤热平衡原则确定了该地源热泵项目的冷热源方案。该项目利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大幅减少了冷热源系统需承担的建筑负荷,冷水机组+冷却塔与地埋管换热器联合的系统形式方便了运行管理,可为类似的大型公共建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济南某酒店的建筑冷、热负荷,将纯地源热泵系统与冷水机组辅助地源热泵复合系统进行地下温度场的模拟与比较,发现采用冷水机组辅助地源热泵复合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冷热负荷不平衡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地下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从而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丹阳市滨江新城地下水地源热泵运行期间出现热堆积问题,保证浅层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基于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的原理,通过建立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结合丹阳地区未来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工况,准确地模拟预测了丹阳市滨江新城地下温度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热平衡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两种优化方案,有效避免了地下水地源热泵运行期间出现的热堆积问题。因此,地下水非稳定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是优化确定浅层地热能地下水地源热泵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合了分析土壤源热泵+常规冷水机组(方案一)与燃气热水锅炉+常规冷水机组(方案二)2个冷热源方案;从初投资及运行费用两方面进行技术及经济分析;通过动态费用年值法对2个方案进行对比。得出采用方案一比采用方案二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综合确定采用方案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佛山市某化工厂应用污水源热泵为例,对常规冷水机组+燃气锅炉与污水源热泵机组两种系统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及节能减排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系统相比,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后,初投资成本增加了1.8万元,但每年的运行费用节省了25.4万元。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16%,每年可节省天然气约38658 m^3,节能及环保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地源热泵系统具有的优势。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住宅为例,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当地气象参数对建筑的空调总能耗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冷水机组+锅炉)的初投资以及运行管理费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冷水机组+锅炉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额较大,但运行费用较低,节能率可达34%,节能减排效应显著。在夏热冬冷地区,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温室大棚的热源改造问题,从热源改造和末端改造角度出发,提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特高温水源热泵复合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特高温水源热泵复合系统、空气源热泵+特高温水源热泵复合系统等6种能源改造方案。比较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系统性价比最高,可作为热源改造方案。既有建筑能源改造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能源改造方案,以实现节能环保、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此设计思路可为北方地区既有建筑能源改造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耗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结合淮南东站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作了简要介绍。将目前铁路站房通常采用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与地源热泵+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进行方案比选后,证明本案选用的地源热泵+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本文以武汉某办公楼的暖通空调工程为例,将土壤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风冷冷水机组+燃油锅炉等3种常用的冷热源方案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与风冷冷水机组+燃油锅炉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等2种系统相比,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能值产出率并没有优势,经济竞争力较差,但它给环境的压力最小,其能值可持续指数较高,可维持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水源热泵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我国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现状,探讨了热泵系统可能引起回灌率低、热污染及地面沉降等问题,并指出应加强对热泵系统的采能区地下水环境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地下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长春地区竖直埋管式地下换热井温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点,开发了地下换热井的测温系统.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前换热井内的初始温度,推导出了适合长春地区的初始地温拟合方程.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运行工况下地下换热井内的温度变化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冬季供暖时换热井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对其各装置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及有、无蓄热水箱对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性能的影响。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随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口水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其出口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地下埋管换热器出口水温升高,蒸发器传热量增大。当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中无蓄热水箱时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高于有蓄热水箱时的瞬时集热效率。就总体效果而言,有蓄热水箱要优于无蓄热水箱,这样可使地源热泵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地区采用对井(一抽一灌)的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对井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储冷储热率。该热泵系统能够实现冬夏季的反季节储能作用,耗电量比单一运行方式(单供冷或供热)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低。  相似文献   

15.
段妍  晋华  刘虎 《山西建筑》2012,(32):134-135
主要介绍了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渗流两个主要水文地质因素,具体分析了两因素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并指出了土壤源热泵在水文地质因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土壤源热泵运行的稳定性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于素蕴  张子豪 《山西建筑》2014,(24):143-144
通过对沈阳城区50个地下水温监测井在不同时段地下水温的监测和13个水源热泵工程抽水井和回灌井不同埋深的水温监测,掌握了该区域地下水温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地下水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对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设计以及指导水源热泵工程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设计施工技术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龙恩深  韦强  陈金华 《暖通空调》2004,34(11):118-121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的常用型式,对8kW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管群换热器的设计、施工方法、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沈阳商业城应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改造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方案选择,地下水源热泵和冰蓄冷方案的系统流程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玉云 《暖通空调》2006,36(6):111-115
介绍了武汉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地源热泵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结合几个工程实例测试分析了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系统能耗及运行费用,探讨了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数据监测系统技术评价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军  齐承英  赵冰  湛文贤 《暖通空调》2012,42(8):68-71,67
根据当前地源热泵数据监测系统的实施情况,将其分为地下型、地上型、地下+地上型,并进行了技术评价。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上型地源热泵数据监测系统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尽快完善地源热泵数据监测系统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