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河塘沽段水污染指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污染治理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海河水质变化状况,对于海河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海河天津塘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梁子和船闸2个国控监测断面2001年~200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pH、NH3-N、DO、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Cr、总磷、Zn、Cu、Pb及Cd等11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污染分担率(f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通过分析得出,海河综合水质指数总体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后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已达到V类标准.氨氮、CODcr、BOD5和溶解氧的超标依然是影响海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污染指数通常在5~6月份出现高峰期,与区内地表径流和排雨状况的特征紧密相关.2003年后海河水质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其中氨氮降幅最大,表明清淤工程是改善海河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2020年汕头市4个主要入海河流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5个水质指标,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入海河流水质演变趋势及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汕头市入海河流关键污染因子为TN,练江流域以重度和...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庆阳市现状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指出超标因子为CODcr和氨氮。根据庆阳市各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制定了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浓度值,由设计流量及有关参数计算出庆阳市各县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根据规划年污染物CODcr和氨氮排放量基础上,提出了庆阳市各县区水功能区在规划2015年、2020年及2030年CODcr和氨氮的入河控制量方案,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口水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法,对长江河口实测水质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长江口水体质量特征,评价主要侧重于有机指标,选择了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另外还选择了盐度指标氯化物(C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江段呈现有机污染的特征,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氨氮为要污染因子;河口江段断面水质目前状况尚可,但近岸水域水质明显劣中泓水质;汛期水质劣于非汛期水质;评价期内岸边水域落潮期水质劣于泓潮期水质,最后对长江河口未来水质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传统水质评价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了解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干流水质状况,根据2018年1—12月湟水干流12个断面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六价铬(Cr6+)等5项指标监测数据,采用区间型贝叶斯模型评价湟水干流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区间型贝叶斯模型的排序结果能较为直观和准确地反映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基本符合湟水从上游至下游呈“水质良好-水质恶化-水质好转”的水质变化趋势;湟水干流水质较差的断面基本位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集中河段,污染负荷大应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未来应重点选择这些河段作为湟水水污染优先治理和水质监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流域之一,对其污染及治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2004年-2010年7年的连续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对海河污染程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溶解氧的浓度与整个水质等级的对应情况。在全部的统计分析数据中,对天津三岔口监测点2010年全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其中详细分析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三者间的相关性,计算得到回归方程:CODMn=7.308-0.246DO±2.714;NH3-N=2.345-0.173DO±1.18。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与高猛酸盐指数及氨氮浓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经过分析得到了在溶解氧分别在3mg/L以下、3~5mg/L、5mg/L以上3种条件下的水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武娟  吕平毓 《人民长江》2011,42(11):74-76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为了研究三峡库区水质如何变化这一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近几年水质数据的分析,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别对库区干流6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和主要支流的3个代表断面近6 a(2003~2008年)的主要污染指标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趋势以下降变化为主,总体水质状况6 a来基本趋于好转;库区重庆江段受总磷污染较为严重,且以呈上升变化为主,应加强对其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蒋丹哲  惠妍  宋英鸿 《陕西水利》2023,(12):68-70+73
汉江洋县断面为国家重点水质监测站,监测频次为12次/a,水功能区控制目标为Ⅱ类。选取汉中市汉江干流洋县水质监测断面2017年~2021年近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FCIM)评价洋县断面的水质变化状况,重点选取六种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平均值进行水质评价,同时对DO值评价进行方法修正,并和综合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汉江洋县断面年均水质稳定,符合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且模糊综合指数法评价更为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9.
根据横江流域7个水质监测站2003~2008年水质监测资料,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水质指数法及流域面积加权法进行评价,指出横江流域综合水质指数常期处于3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也处较低水平,2003年以来水质恶化现象严重,重度污染河段为洛泽河和昭鲁河,洒渔河已开始被污染,并根据各河段污染物性质提出合理化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4~2009年部分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在分析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分析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的水质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水质状况的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局部地区和部分水质指标仍有恶化的趋势。从断面属性来看,入海及其省界水体的水质整体最差;从监测指标上看,CODMN和NH3-H下降的趋势最为明显,但相比较而言NH3-H仍有恶化趋势;从流域来看,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然属于污染较为严重地区。该分析结果与2008年环境状况公报基本一致,表明分析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残差GM(1,1)对水质下降趋势明显的地区进行了灰色预测。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6—2015年漓江上游桂林水文站、灵渠水文站、大溶江水文站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选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3项水质指标作为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Daniel趋势检验法对漓水上游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漓江上游水质状况良好,所选择的3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较高,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桂林水文站断面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高于灵渠水文站、大溶江水文站断面,但均呈下降趋势,而灵渠水文站、大溶江水文站断面存在污染指标上升的情况,其中大溶江水文站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水质及营养状态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时有发生。滇池的污染治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10 a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利用滇池近10 a (2011~2020年)国控水质监测断面的月度水质数据,研究了滇池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水域,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2~1.012,0.030~0.718,0.20~9.97 mg/L;外海水域,Chl-a、TP、T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3~0.589,0.015~0.491,0.35~9.70 mg/L。滇池Chl-a浓度与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及TP等指标显著相关。基于水质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滇池10个监测点位分为草海、外海2个类群,草海水质状况显著劣于外海。草海水域TP呈现持续下降趋势,TN在2011~2017年之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2018~2020年之间TN浓度波动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level index, TLI)在2016~2020年较2011~2015年显著下降。外海水域TP呈现持续下降趋势,TN总体波动下降;TLI在2011~2016年之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7~2020年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近10 a滇池水质逐步改善,综合营养状态总体下降,但近年TN有上升趋势,Chl-a浓度仍较高,建议采取措施在TP控制的基础上协同控氮,并推进滇池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和污染源识别是里下河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11年里下河37个监测断面的10个水质指标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及GIS软件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水体污染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汛期的综合水质要差于非汛期的综合水质,非汛期40.5%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断面,汛期70.3%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标准;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东北部的监测点水质劣于西南部的监测点水质,但是西南部的灌溉总渠沿线由于受洪泽湖的影响水质状况最好;汛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非点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高锰酸盐、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非汛期为来源于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的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锰。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箱线图法和单因子水质指标评价法分析2009~2013年沙颍河重要闸控断面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并探讨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污染有所减轻;氨氮年内变化大,污染较重,非汛期浓度显著高于汛期;高锰酸盐指数年内较稳定,汛期浓度略低于非汛期,污染较轻;沿线的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降低的趋势;工农业废水的排放、化肥农药的施用和闸坝运行状况是影响沙颍河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津城市河网滞缓流特点突出、水质变化与天然河流不同的特征,以海河、津河、卫津河、外环河4条重点河道为研究对象,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1个重点河道断面2008年和2009年39周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各断面5—8月水质较其他时间更差,氨氮、总磷超标严重;空间上,呈现出从海河到津河、卫津河再到外环河水质逐步下降的特征;海河、津河、卫津河等河道氮磷类汇入是主要污染源,外环河则以有机物污染汇入为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8个主要入海河口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BOD5、NH3-N、COD、TP、TN 5种常规水质指标和Hg、Pb、Cu、Zn、Cr6+、Cd 6种重金属指标,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应用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入海河口进行水质评价与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入海河口污染类型主要为氮磷污染,主要污染物为TN,东江流域入海河口污染程度大于西北江三角洲流域;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轻,重金属元素Hg的污染指数在2019年呈快速上升趋势;2015—2019年,BOD5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显著,NH3-N和COD浓度下降明显,TP和TN污染无好转;东江流域入海河口污染呈好转趋势,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入海河口污染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经水环境治理,汾河运城段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O、CODcr、BOD等污染因子接近达标,但由于非点源污染起源分散,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难以防治,氨氮、总氮仍超Ⅴ类水标准近10倍,水质综合指数达到7.35以上;文中通过实测降雨与断面监测分析,得出强降雨与氨氮、总氮非点源污染相关系数达0.9以上,据此提出应采取优化施肥结构、整理田面坡比、治理水土流失等全方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2011-2017年晋江干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这7年的水质。结果表明:保护区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指数先升后降,总磷污染指数平稳上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先升后降,总体属于尚清洁级别,水质好转。分析认为,以山美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主带动的各项水源保护措施的开展大大改善了上游东溪来水水质;保护区内进一步强化巡查执法,依法取缔围网养鱼,改善了区间水体水质;泉州市大力推行河长制,加大力度整治河流和恢复生态环境,是保护区水质好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延安 《陕西水利》2011,(1):140-141
通过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8年、2009年、2010年汉江干支流49处断面水样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汉江干支流水质变化情况,认为汉中市境内的汉江干流断面、主要支流入汉河口断面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其中有2个城镇排污口断面为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高庄水库水质,同时提高水库防洪和调蓄能力,对高庄水库实施了水库生态清淤工程,并分析水库底泥及水库清淤前后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高庄水库清淤前水质有下降趋势,断面等级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是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主要来源于干物质,土壤综合污染程度不高,表现为尚清洁;底泥重金属具有同源性,表明其污染来源相同;清淤后水库水质断面等级提高明显,可降低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含量,但作用不如降低氨氮含量明显;不同水期水质污染因子含量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高锰酸盐指数汛期略高于非汛期,氨氮含量汛期低于非汛期,总磷含量汛期高于非汛期;为提高水库清淤效益,建议本次清淤10 年后开展新一轮的清淤疏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