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对爆破震动效应的研究状况,围绕爆破震动三大要素,分析总结了影响爆破地震效应的诸多因素,从而为爆破震动防灾减灾工程做出明确的科学指导,便于爆破控制。  相似文献   

2.
周广友  王峰  商晨峰 《山西建筑》2008,34(2):141-142
介绍了某露天矿爆破开采的施工情况,提出了在该矿山开采中采用深孔台阶爆破、不耦合装药和微差爆破技术,确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得出了采用该爆破方案爆破效果较好的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余超 《中华民居》2012,(3):321-322
本文介绍了遵义和平工业园区场平工程2#山爆破区爆破工程方案,具体分析了该工程爆破的地质情况和爆破设计、爆破安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卢开礼 《建筑施工》2007,29(1):38-39
在岩石地基上开挖施工,采用爆破技术具有一般人力或机械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岩松动爆破、预裂爆破、缓冲爆破时不同的设计参数及施工技术要求。经实践,均获得了理想的爆破效果,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岩石爆破机理,应力波传播及裂隙发育条件下爆破作用的分析,针对性地寻找裂隙发育条件下改善爆破效果的途径和改进爆破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罗长高速公路一段邻近油库高压线的复合路堑的特点,采用多种爆破参数和周密的安全措施,成功地控制了爆破地震波和飞石,完成了该段路堑工程的控制爆破。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多年高含冰量冻土爆破漏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铁路建设中,大量多年高含冰量冻土需要爆破开挖。国内外科研人员针对多年高含冰量冻土的爆破研究较少。对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某一高含冰量冻土爆破漏斗的试验和爆破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冻土特性、装药量和爆破深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单位药包的最佳埋深、最大体积,进而推导出了最佳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8.
安银萍 《山西建筑》2011,37(22):168-169
结合某公路路基石方爆破的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大直径深孔爆破技术、边坡光面爆破设计及相关安全要求,并针对爆破有害效应的控制进行了论述,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红岩 《山西建筑》2004,30(11):132-133
针对2号竖井浅孔爆破和微差控制爆破相结合的实施情况,从爆破方法、爆破参数的控制及对爆破震动速度的监测等方面作了介绍,提出了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对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复杂环境下石方爆破方案需要精心设计,结合都匀滨江小马路路基石方爆破工程,探讨了深孔台阶爆破的总体方案设计、爆破参数确定与校核,爆破安全控制等内容,对类似的工程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隧道电子雷管爆破降振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雷管是一种延期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并精确实现发火延时的新型电能起爆器材,是近年来起爆器材领域里新进展之一,被称为爆破技术的一场革命。结合兰渝铁路的建设,在人和场隧道进行电子雷管降振试验、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合降振试验,对隧道电子雷管爆破降振机制进行研究,优化隧道炮眼的延时时间,研究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的衔接方法,取得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和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合降振技术。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与隧道非电雷管爆破相比,在爆破进尺不变的情况下,爆破振动降低80%以上;在爆破进尺增加25%的情况下,爆破振动降低50%以上。隧道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合降振技术,与隧道非电雷管爆破相比,在爆破进尺增加25%的情况下,爆破振动降低40%以上。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的炮眼间延时间隔时间对隧道爆破的效果至关重要,炮眼间延时间隔时间过大,影响隧道的爆破进尺和岩石破碎效果;炮眼间延时间隔时间过小降振效果不明显,有时振动反而增大。隧道电子雷管降振技术,不但解决复杂环境下铁路隧道的施工问题,该技术也可在城市公路隧道中进行应用,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烟囱的爆破拆除技术已经很成熟,且拆除方式都是大同小异,但是烟囱的本身结构差异会对爆破参数的选择造成根本性影响,实际施工中绝不能仅仅参考教科书或类似工程进行参数设计,必须摸清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该文介绍了重钢焦化厂三根百米高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定向爆破的成功经验。着重介绍了预处理、爆破切口形状、试爆、起爆网络、药包布设、安全防护及爆破效果等;同时对烟囱预处理的一些传统方式和电子雷管在拆除爆破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微差爆破间隔时间的确定,对高安全性振速指标下的城市复杂环境隧道爆破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渝中连接隧道爆破工程为背景,在采用多段定制非电雷管条件下,研究根据实测雷管延迟时间进行精确爆破设计的方法,用非电雷管实现逐孔掏槽爆破以满足严苛低振速控制要求。比较了Hilbert-Huang变换理论中用于雷管延迟识别的瞬时能量法与EMD识别法的识别能力,发现EMD识别法识别率为70%~90%,比瞬时能量法高约30%。EMD识别法辨别的延迟时间证明实际爆破微差间隔在样本精度范围之内。为准确控制爆破振动,以识别雷管实际延迟时间和振动波形图为依据调整了爆破参数。现场振动监测数据表明:采用多段位定制非电雷管缓解了雷管段别不足的矛盾,根据实测结合EMD识别法识别获得雷管延迟特性进行爆破设计对于严苛振速控制是可行的,在全程爆破振速不超0.8 cm/s条件下进尺1.8 m,通过2次爆破完成上台阶掘进。这一方法对今后城市密集建筑群下浅埋隧道爆破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矿硬岩巷道掘进掏槽效果差、炮眼利用率低的难题,采用混凝土作为相似材料进行不同掏槽方式的模型试验研究。从掏槽体积、炮眼利用率、破碎块度等方面分析不同掏槽方式的爆破效果。采用楔形微差掏槽,中间炮眼比掏槽眼深200 mm,装1~2支药卷,其余长度用水炮泥和炮泥封堵,起爆雷管为2段。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炮眼增加自由面,有利于克服岩石的夹制作用,保证在掏槽眼先爆的基础上,把掏槽的残岩进一步抛出;微差爆破延长爆轰气体在炮眼内的作用时间,爆破的块度小,分布均匀,从而提高炮眼利用率和掏槽体积。  相似文献   

15.
在公路隧道遇到噪声敏感区或城市中心区建设时,隧道爆破噪声控制越来越重要.文中通过某项目实施案例,分析总结出,通过光面爆破、控制用药量,使用电子数码雷管的微差爆破等措施,对控制震动和噪声是有效的.采用信息化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动态调整方案,是安全、达标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处于复杂地理环境中的特点,通过试验性实施及适时优化,采用静力爆破与动力爆破相组合的方式进行深基坑中风化岩带的爆破与开挖,有效地限制约束边坡的位移发展,从而保证深基坑一次性爆破开挖成功.其中,动力爆破与静力爆破的区域划分是通过爆点距周边重要建筑物不同距离进行的安全用药量精确计算确定的.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本工程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郭俊华 《山西建筑》2008,34(8):154-155
以贺州车站3号取石场为例,介绍了在复杂环境下综合利用浅孔爆破、深孔爆破、药壶爆破等技术进行石方开采,通过对爆破参数的不断完善与调整,经过现场实践,总结得出了一套针对复杂环境下的石方开采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爆破工程实例,运用HHT方法,首先,对实测爆破震动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信号IMF分量;其次,通过IMF分量的Hilbert变换,识别出各段雷管实际的通过起爆时刻点,得到实际微差爆破工程中的延期时间,利用HHT方法的自适应性强和高效性的特点,为爆破延期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区间及车站工程沿线的管线密集,地表高大建筑物多,最小围岩厚度仅4.0m左右,属超浅埋隧道,对振速控制要求极高,按常规微振钻爆法施工,无法满足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采用电子雷管,使用数码智能精确控制爆破技术,与常规微振钻爆法相比降振可达70%,大大提高了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加快了施工进度,化解了社会矛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范登云 《山西建筑》2014,(8):206-208
以成渝客运专线新红岩隧道浅埋段爆破施工为例,介绍了数码电子雷管在城区浅埋隧道中的应用,根据隧道不同的埋深及上方地表建筑物的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控爆方案,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使其展现出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