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苏省淮河流域纳污能力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要求 ,对现状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江苏省淮河流域最突出的超标污染指标为CODCr和NH3 N。用小型湖泊、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中小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对江苏省淮河流域部分湖泊和河道的纳污能力、污染物削减量、总量控制目标进行计算分析 ,并提出目标水平年的污染物削减量和污染物的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2.
邯郸市滏阳河纳污能力及模型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邯郸市滏阳河水质及入河排污口排污现状,根据各计算单元用水现状和水质目标,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水体COD和NH3-N纳污能力。对污染源概化、设计流量、流速、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等设计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上游水库控制,滏阳河枯水期纳污能力高于汛期,现状入河排污量大于纳污能力,需要对现状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削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韩江流域水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和NH3-N。根据设计流量,结合其水功能区划2020年和2030年的规划水质目标,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韩江流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污染物削减量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D、NH3-N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提出入河污染物削减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介绍了使用欧洲流域水质模型(CC+PLAS)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制定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决策支持。此模型将我国计算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的方法与欧洲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质模型理念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对多种不同设计流量下的纳污能力进行核定,对不同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产生的水质效果进行测试,使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推动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有效落实。此模型同时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种方便科学的计算工具,为实现2015、2020、203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市境内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在给定河流水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以及水质背景条件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核算了河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在调查分析现状年河流水环境状况和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年生活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根据计算的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规划年河流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为西安市河流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规划年黑河污染物入河削减量任务最轻,COD入河削减量均为0,氨氮入河削减量2020年为1.6 t,2030年为0.6 t。灞河最为繁重,COD入河削减量2020年达到4215.2 t;2030年达到4401.8 t;氨氮2020年入河削减量达到624.5 t;2030年达到696.8 t。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分析曲靖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入河排污口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统计的污水、COD、NH_3-N等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利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水资源四级区污染物入河量,并根据曲靖市水功能区污染特点及入河排污口的布局,提出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纳污能力。所谓的纳污能力即代表水功能区水体降解、自净污染物或者允许污染物排入的最大能力(纳污量),一般应用数学模型来评估。流域或区域若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须在水功能区划与水质保护目标业已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南沙河具体特征,应用数学模型评估相应功能区水质保护的计算参数和纳污能力(纳污量),为实行纳污总量控制规划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依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及《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2017),通过调查近年来大沽排水河水功能区的入河污水量、污染物量及河道水质等情况,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复核计算大沽排水河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9.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划》,结合吴江市水资源质量及污染现状,采用一维非稳态模型确定水质参数,计算吴江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与吴江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吴江市水污染防治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吴江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CODCr和氨氮分别为17 344和1 672 t/a,为入河量的56%和57%,CODCr和氨氮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54%和56%,该结果与污染物入河量、水质超标率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纳污能力与限排总量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王成见  孟春霞  王琳  孙宝权 《治淮》2010,(12):42-44
本文以青岛胶南市为例,在分析了胶南市水文气象、入河排污口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胶南市河流的水文规律以及河道拦河闸的水力特性,针对季节性河流具有河道、水库双重水力特性的特点,综合采用河道、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河道、拦河闸的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计算结果显示:拦河闸坝纳污能力贡献率达到41%;现状入河排放量远大于河道纳污能力,COD和氨氮削减量分别为2933.34t/a和260.76t/a,占总排放量的95.7%和98.9%,削减任务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11.
自净需水量是环境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接纳合理污染物量所对应的、河流必须蓄存的满足良好水质要求的最小水量及水量过程。本文通过建立黄河自净需水量模型,分别对黄河花园口以上河段以及利津断面的自净需水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入黄城镇点源超标排放、入黄支流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实现黄河水质目标所需的稀释水量较大,黄河现状水资源无法满足要求;在入黄城镇点源达标排放、入黄支流实现入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前提下,黄河自净需水量随季节年内变化整体不大,枯水低温期所需自净需水量稍高,其中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能够基本满足黄河自净需水量,但青铜峡、石嘴山、潼关等污染严重河段所需自净需水量仍然较大,对应最枯月平均流量保证率介于8.5%~87%之间。  相似文献   

12.
黄河泥沙对水质参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年资料研究黄河水沙特点 :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水沙导源 ,水沙量年际变化大 ,水沙年内分配不均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 ,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 (特别是重金属、有机物 )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 ,成为污染物的载体 .文章分析了多沙河流水质监测评价执行国家标准所出现的特殊问题 ,并对黄河泥沙与若干水质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3,29(1):55-60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5 a来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和水资源公报等方面的监测数据,初步分析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功能区一级区和二级区中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情况,并对主要污染物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功能区一级区达标率明显提高,其中河流达标率始终高于湖库,湖库达标率年内变幅较大;②水功能区二级区达标情况虽然也提高了11.6%,但湖库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仍然处于下降状态;③从长江流域水资源二级区看,各河段水功能区一级区达标率都有所改善,改善最明显的是宜宾—宜昌江段,其次是岷沱江,除金沙江石鼓以下干流和嘉陵江等山区河流外,大部分江段枯季达标率相对较差,说明长江水质总体尚好的主要原因是巨大的水环境容量;④河流饮用水源区达标率比较高,但年内变幅也较大,改善比较大的是宜宾—宜昌干流和湖口以下干流,分别提高了50.6%和29.2%,乌江有所退步,达标率下降了21.6%,主要超标项目是总磷;⑤随着点源治理效果显现,总磷已经超过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成为长江几乎所有水体最主要的超标项目。总之,要进一步提高长江水质达标率,需要根据各水域主要污染源,精准控源,科学调控和持久发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进入洱海河流污染物对洱海的影响,利用分担率法构建了洱海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洱海污染负荷、水文气象特征,计算了洱海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在Ⅱ类水质目标下,平水年(2004年)中部湖区作为控制点时入湖河流可承担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总和分别为16 338.11、11 643.84、620.39 t/a,其中弥苴河的水环境容量最大。同一特征水位、同一水平年条件下,洱海中部水环境容量最大,南部次之,北部最小;同一特征水位下,同一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随水文条件呈现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宜昌市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中心 1997年所得的河流和主要排污口的监测结果 ,应用地图重叠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对该市黄柏河水源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计算了流域内汤渡河水库上游段主要污染物的纳污负荷量、水环境容量和应削减负荷量 ,并针对宜昌市城市发展状况对未来 2 0 10年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 ,提出了保护黄柏河水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望虞河西岸主要入河支流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2006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望虞河主要河流的入河水量和水质浓度,由此计算出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区各主要入河河流污染物入河量,并结合河网中水的流向,得出入河河流污染物通量的综合影响结果:张家港入望虞河污染物通量最大,所以张家港的污染治理是整个望虞河西岸污染治理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3年兰溪市河流水系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对兰溪市各水功能区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兰溪市城市发展状况提出了2010年和2020年的目标水质.基于兰溪市2002年点污染源的调查,采用河流水质模型和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了兰溪市整个河流水系的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和应削减负荷量,并提出兰溪市水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