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给出某档案馆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前的概况和节能改造方案,并对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节能分析。对于中央空调系统采用恒温恒湿机组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情况,可通过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方式进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2.
崔立军  常君 《电气应用》2012,(18):46-50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实施方法,着重叙述了控制系统的改造及改造后实际运行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商业楼宇和工厂中空调冷水机房能耗大的现状.提出了能效管理的理论模型——实时能效管理,以及空调冷水机房能效指数的概念。通过对普通空调冷水机房的改造与采用能效管理的节能改造对比,并以具体实例,阐述实时能效管理可降低能源浪费,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能建筑节能需求,针对某高层建筑原有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具体的节能改造方案与控制策略,并讨论了如何构建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可达到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处于寒冷地区的国网北京数据中心为典型案例,在机房当前的物理条件下,通过因地制宜的优化改造手段,阐述国网公司对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的探索实践。本项目通过封闭热通道等方式优化该机房的气流组织,提升空调系统的回风温度以实现能效的提升;同时采用氟泵热管制冷技术,充分利用北京地区自然冷源资源禀赋,降低空调系统压缩机的全年运行时间,达到有效降低机房PUE值的目的,实现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相似文献   

6.
陈之启 《电气传动》2008,38(5):46-51
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的节能控制与中央机房设备同样重要。末端空调机组的控制普遍使用PID—DDC控制,以控制器输出数字总和最小化的过程优化和二次型的目标优化共同整定控制器PID参数。从控制质量3个动态指标——最大百分超调量B,B的出现时间t,和调整时间t。的概念出发衡量空调系统的控制质量,基于二次型的优化方法真正实现空调过程控制既抑制导致室温过冷过热的超调量又缩短由于干扰和滞后因素引起的调整时间,提高控制质量和节约空调冷水。节约末端空调设备使用的冷水可进一步降低中央空调机房设备使用的一次电能。  相似文献   

7.
变频器在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进 《低压电器》2009,(4):8-12
以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为例,介绍了其节能改造措施及设计方案。构建了温差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以达到自动调节中央空调冷却泵的输出流量,实现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稳定性,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该方案可为既有设备的节能改造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后,建立了一套基于LonWorks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分两部分,上位机利用VB编写较为复杂的模糊控制程序,实现系统主要环节节能,并用”组态王”对空调系统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冷却水压差控制技术确定相应变频器的频率。并以某楼宇自动化实验系统为例,介绍了中央空调冷水系统节能措施的实际应用。对整体降低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耗电量、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立新 《大众用电》2006,22(9):17-19
众所周知,中央空调是现代建筑中能耗最大的设施之一,现代建筑物能耗的60%以上为空调能耗。长期以来,当季节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和空调实际使用面积发生变化时.中央空调系统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下.不能实现冷媒流量跟随末端负荷的变化而动态调节,能源浪费很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安装中央空调的建筑物约有7万栋左右,若能全部采用节能技术,预计每年可节电500亿kWh。BKS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可实现空调主机节能10%-30%,水泵、风机节能60%~80%(中央空调总体节能达20%~40%)。  相似文献   

11.
中央空调的变频控制设计及节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央空调快速普及,其能耗问题日益凸显,对其变频控制设计与节能研究意义重大.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阐述了变频节能的原理,并从主机制冷系统、水循环系统、送风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变频控制设计.给出了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变频控制设计实例,并进行了节能分析.指出了中央空调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暖通空调耗能多、节能潜力大的现状,研发了一种基于Zig Bee技术的建筑中央空调节能监控网络,可实现对大型公共建筑或建筑群中央空调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网络节点根据IEEE 802.15.4/Zig Bee协议组成自组织无线传感网络,采用无线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对建筑环境温度、湿度,动力中心板式换热器二次侧供水、回水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过GPRS网络将现场运行参数传至监控中心上位机,实现了上位机对整个系统运行的节能管理与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张天开  张晶明 《电气应用》2002,(7):18-19,28
介绍的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 ,配以多种检测控制电路、传感器和新风系统 ,实现对机房内部环境的水泄漏和温度、湿度的检测 ,以及对机房专用空调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的检测和控制。并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调节机房内部的环境温度 ,以降低机房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混合能源协同控制的智能家庭能源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能源优化控制是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的重要分支之一,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智能优化算法,制约了家庭能源优化控制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对家用电器运行特性的分析,将家庭用电设备分为刚性负荷,简单可调节负荷,电池类设备,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设备等,并建立相应的负荷模型;以市电电网、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三种能源作为智能家庭的供给源,以电能花费和用户舒适度作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能源协同控制的智能家庭能源优化控制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快速粒子群算法(APSOA)的智能求解方法,得出每个电器最优的用电时段,室温控制系统各个时段所需功率以及蓄电池各个时段的充放电功率。以某智能家庭夏季某一天用电情况为例,在Matlab环境下,建立模型并仿真,与粒子群算法(PSOA)、遗传算法(GA)进行对比,说明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空调负荷已经成为我国夏季用电的主要负荷之一,而冷水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中消耗功率最大的部分。对于多台机组联合运行的系统,每台冷水机组常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基于用户侧需求响应情况,采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了COP-PLR 4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使冷水机组运行能耗最小建立目标函数,研究了改进混合遗传算法优化冷水机组PLR的控制策略,通过优化各台冷水机组的PLR以提高机组系统的整体COP。与原有控制方法对比,该典型日能耗减少了702 kW,节能率为8.48%,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水蓄冷空调系统适合常规制冷机组运行,不需要更改已有的空调设备,具有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介绍南宁沃顿国际大酒店的自然分层的水蓄冷空调的构成及运行情况,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央空调负荷已成为高峰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中央空调缓解电网高峰负荷已经成为一种有效手段。首先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结合中央空调的启停控制和柔性控制建立了调控方式,并结合室内热过程模型分析了中央空调的调控潜力。获取虚拟充放电功率、虚拟储能电量、虚拟储能荷电状态参数,并通过虚拟储能充放电效率参数描述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差异,将中央空调模型转化为虚拟储能模型。基于虚拟储能模型,以削减的负荷量尽量靠近计划削减负荷为目标,提出了虚拟储能群组削峰策略,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削峰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需求响应技术可以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直接负荷控制通过直接控制用电负荷使得需求侧负荷变成可调用资源,是实施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实现相对容易。空调用电量大,储热、储冷能力较好,将空调在高峰时段的用电量转移到低谷时段,对用户的影响小。因此,空调能够影响总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异,是重要的需求响应资源。基于此,建立了空调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大规模空调负荷聚合模型,并研究了实施直接负荷控制的空调负荷跟踪控制方案,讨论了空调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负荷削减潜力。根据负荷调峰的需求计算控制空调温度或开、关状态的参考信号,然后采用自适应爬坡控制方法,跟踪参考信号的实施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跟踪参考信号来实施空调负荷的直接负荷控制可以依据需求有效削减负荷。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大学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实验室中央空调系统实例,构建了中央空调能耗监测与分析系统。介绍了系统构成、能耗监测与分析等技术,以期从能源管理角度提出一种新的节能方案,从而为楼宇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虚拟电厂背景下,提出一种供需互动的空调控制策略。利用入户能量管理装置对用户房间温度进行预测,并计算入户能量管理装置控制的负荷可调容量。各入户能量管理装置将可调容量上报后,电网侧下发切负荷指令,入户能量管理装置接受指令,对其控制的空调负荷进行集中调控,最大限度保证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为电网侧提供大量可调容量。本文充分利用了虚拟发电厂技术,与物理端的入户能量管理装置结合,实现了大规模空调负荷的集中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