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不连贯、缺乏有效教学环境支撑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育现状,提出一套集教、学、练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总体建设方案,介绍平台构建过程及教学应用情况,以期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滞后的状况,对比分析国内外大学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体系,总结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和不足,提出明确人工智能专业内涵,面向行业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引入企业力量产教融合育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出现的众多问题,归纳了人工智能(AI)赋能职业教育AI人才培养的挑战,探究了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持续学习存在的困难,给出了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AI人才培养的建议,关注了AI技术师资人才梯队建设、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课程知识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结果表明,新方法促进了"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基础理论和实施路径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7年,我国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并逐步推广了编程教育。2018年形成了以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编程平台及智能机器人三大模块为主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标准来看,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仍在不断地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师范类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契合新工科交叉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内涵的问题,对于产教融合的思维素养标准重定义、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建立、实践质量评估4个方面的建设提出路径,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新工科实践项目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为例,介绍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最后说明取得的实践探索成效。  相似文献   

6.
分析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实际存在的问题,阐述人工智能与网络空间安全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信息安全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经验,提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新趋势的观点,构建新型的以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实践平台、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第二,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优化课程体系;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四,依托多类型实践平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第五,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优化师资队伍;第六,加强能力提高,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最后,从多个角度对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顾瑾  滕飞  李天瑞 《计算机教育》2024,(3):69-73+79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特色提出本硕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方案,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学科交叉意识培养和加强创新实践教育为核心理念,提出人工智能专业本硕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设以及教学理念革新,探讨基于本硕贯通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该培养方式的执行与实施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步渗透到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现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部分期刊近五年论文的筛选,从课程、教学、相关研究等视角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陈桂生  张哲 《福建电脑》2007,(9):200-201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渗透到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各行各业,促进这些行业乃至计算机软件产业本身的变革.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较晚,目前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课程基本上仅在大学工科专业开设,大多数学习者基本接触不到人工智能教育.信息社会的发展呼唤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本文论述了将人工智能教学与机器人足球竞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给以了可行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体量参差不齐、缺乏体系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OBE理念提出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根据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产出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基础,构建“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过程性、多主体、多形式、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总结“基础成果、综合成果、创新成果”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成果,说明学生能力实现阶梯式提升。  相似文献   

12.
陈瑞 《计算机教育》2023,(7):111-114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如构建的问题,分析本科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总结国内外高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将课程分成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两大部分,按本科年级分别设计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交叉前沿课程4种层次的课程构建方法,从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出发,具体阐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与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层面对高职毕业生工作岗位的替代,根据高职人工智能专业的现状,提出了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工智能+专业"的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赋能传统专业建设.按照"岗位、能力、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首先构建了计算机类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然后分析了会计、电商专业现状,构建了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会计、电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的基础生产业与高端行业都带来了新的远景与发展道路。同时人工智能的逐渐成熟也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大力提高科技生产力。本文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人工智能发展角度出发,探索构筑"人工智能+教育"的双师生态系统教学模式在如今的高中教育的运用,以及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子信息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原有电子信息与技术架构方面。可见,以人工智能为背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非常必要。通过文献查阅与实践工作开展总结分析可知,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需从宏观政策上入手加强引导、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实现全面改革、从外部资源条件入手加强充实完善力度、从保障建设入手加大师资团队培养力度,从而为提高人工智能视域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苏 《福建电脑》2008,24(7):36-37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改革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文章就课程体系改革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我国智能科技教育特别是课程教学的概况,探讨中国人工智能水平及其评价问题,着重研究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指出必须重视人工智能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新兴技术学科这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从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高职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美国一流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国外经典人工智能教材的主要内容,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化—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包括教学体系框架、教学内容创新、案例教学法、全英文授课方式、创新教学实践等方面,阐述国内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民族高校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符合民族高校自身特点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如何体现"智能+民族"和"软硬结合"的专业培养特色,阐述民族高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