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P网络组播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综述了IP网络中组播实现体制和技术的新发展。首先.对在IP层实现组播的体系结构——IP组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比较了IP组播两种业务模型——标准业务模型和确定源节点业务模型,讨论了IP组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接着,对应用层实现组播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讨论,描述了应用层组播体制的主要功能和机制,对主要的几个应用层组播方案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应用层组播体制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Internet中组播业务的实现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陈波  熊淑华  梁思 《信息通信》2006,19(4):37-38
文中介绍了IPTV业务的概念,分析了实现IPTV业务的播技术,并讨论了将组播隧道技术和应用层组播技术应用到IPTV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数字视频业务在因特网中的组播传输,重点对因特网中视频服务系统基于应用层组播传输的技术和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丹  吴建平  崔勇  徐恪 《电子学报》2005,33(11):2000-2005
传统的组播树稳定性研究一般都是基于组播成员的动态变化的.但在应用层组播中,由于组播树的组成节点是应用层的端系统节点,组播成员可以通过欺骗以企图在组播树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从而在组播成员不变时也会造成组播树的不稳定.本文建立了应用层组播节点的欺骗模型,并讨论了在固定组成员的情况下,节点欺骗引起的组播树不稳定问题.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节点欺骗对应用层组播树的稳定性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战术通信系统中,一发多收的组播业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战术通信中的组播业务往往要求具备高适变性和高实时性,而民用网络中的IP组播、应用层组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对现有IP组播和应用层组播技术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定义协议和名址分离的战术通信数据组播设计与实现方案,可以很好地应对战术通信系统的高实时性、低带宽、高动态等特性需求。试验验证了此方案下组播业务需求的满足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可有效提高组播数据在战术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效率,为战术通信系统的通用组播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组播是群组通信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未来数字化战场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代理的多源应用层组播系统PMALMS。该系统利用了基于代理的服务模式和P2P的网络技术.同时采用了经过优化的共享组播树构建和数据分发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多源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当前互联网视频质量普遍偏低,高清视频将是未来互联网视频的发展趋势。利用应用层组播技术承载高清视频直播业务能有效地降低网络建设成本、解决P2P及传统CDN技术承载视频直播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应用层组播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新型网络架构,分析了通过应用层组播实现互联网高清视频直播业务的技术特点、商业模式、市场推广策略和关键流程等。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组播协议在由终端组成的逻辑叠加网中进行组播数据传输.应用层组播协议性能的优劣主要决定于应用层的叠加网与实际网络结构的吻合程度.Delaunay三角网(DT)的特殊性质使得它适于应用层组播叠加网的构建,Jorg Liebeherr和Michael Nahas据此设计了二维DT应用层组播协议.但是,二维DT应用层组播协议的维数太少,无法很好的与实际网络结构匹配,限制了所建立的应用层组播叠加网的性能.我们将逻辑空间的维数增加到三维,在三维空间中建立DT网.通过数据仿真和分析,三维DT应用层组播算法在没有降低网络层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应用层性能,而且更利于向大规模网络扩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层组播研究综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组播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的研究发现IP组播方案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性质和应用的特点,在IP组播模型、Oveday Network和Peer-to-Peer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应用层组播技术.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层组播领域的主要算法,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概括了应用层组播算法研究中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并对应用层组播的相关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层组通信模型性能理想,但难于实现;而应用层组通信模型虽然实现简单,但性能较低,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兴宽带增值业务所带来的大规模组播通信需求.本文突破了以往组通信模型在设计时,仅局限在网络中的某一单层上寻找解决方案的传统思想,创新性地将现有的网络层组通信模型和应用层组通信模型,按域内和域间的网络划分进行联合部署,从而提出了"域间单播 域内组播"或"域间组播 域内单播"的多层联合组通信模型,其不仅完全继承了原有网络层和应用层组通信模型的技术优势,还大大改善了各自存在的技术缺点,为下一代网络中的组通信模型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