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根据对全市420个地下水监测点开展的调查结果,评估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及氮污染现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质量不容乐观,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检出浓度超过地下水Ⅲ类限值比例分别为40.5%、13.1%、2.2%,其含量水平与地下水pH、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相关,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生活用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氮含量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研究不同的水体、煮沸时间和沸水放置时间对无机氮含量影响,可更好的探索水中无机氮转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体中无机氮含量不同,雨水的含量最高,其亚硝酸盐为0.11 mg/L;随着煮沸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呈增长趋势,而氨氮呈下降趋势,其减少量比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增加量大1.7%。煮沸1 min和30 min的自来水,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0.014 mg/L和0.046 mg/L。沸水放置1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大并在3天后趋于稳定,其中煮沸30 min含量分别为0.053 mg/L。水中无机氮转化关系为水中的氨氮在微生物、能量和溶解氧作用下先被氧化成亚硝酸根,部分亚硝酸根再被氧化成硝酸根。  相似文献   

3.
珠江原水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T型球形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法对珠江原水进行预处理,并与固定弹性填料PWT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在相同运行条件下,LT型悬浮填料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要高于PWT型固定填料。研究分析了影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几种影响因素,如水温、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氨氮浓度等,试验结果显示,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对高氨氮原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0%~90.9%,和45.4%~75.0%,对COD也有一定处理效果,去除率达到15.6%~23.2%。该系统优点较多,无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氧利用率、积泥少、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适合微生物膜的生长繁殖,另外在系统的维护管理上也相对方便。  相似文献   

4.
使用电化学脱氮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处理效果,降低污水氮氧化合物、氨氮化合物、硝酸盐氮化合物含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升污水处理效果,充分发挥电化学脱氮技术的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5.
关春先  石玉东 《辽宁化工》2007,36(9):635-637,641
对加入经浮动生物床处理后的生活废水的人工湖体进行了水体自净能力的监测分析,通过监测静态水样及动态水样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转化与含量,判断了此湖水体系的自净阶段和自净趋势,并对此湖水体系的自净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蒋然  张舒心  吴慧玲  宋燕婷  朱小平 《广东化工》2014,41(21):147-148,145
本文研究了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群和铜绿菌种、具有硝化功能的菌群在有氧条件下除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硝化菌群有明显去除氨氮的作用;反硝化菌群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很明显,铜绿菌其次;亚硝酸盐是三个反应体系中的中间产物,然而其生成量显著低于体系中其它氮素的含量。在填料密度为20%时的总氮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填料密度为10%时的效果。由水体p H值的变化表明:反硝化和铜绿菌体系存在着有氧条件下以反硝化生物反应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倒置A~2/O工艺生活污水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四川化工》2014,(4):54-57
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氮,研究进水C/N、溶解氧、回流比这三个因素对倒置A2/O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好氧段、缺氧段、厌氧段各阶段,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转化情况,以确定实现最佳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进水C/N比为400,好氧段溶解氧为2.0mg/L,污泥回流比为75rad时,脱氮效果最好。通过对不同格室氮形态的研究表明,亚硝酸盐主要在缺氧段去除,而在厌氧段和好氧段出现了亚硝酸盐的累积;对于氨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好氧段,其去除率可占到总去除率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8.
程珂 《河南化工》2020,37(3):13-15
亚硝酸盐氮是生活饮用水、地下水质量标准中重要的检测指标,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事关人体健康。因此,对水质亚硝酸盐氮的准确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有3种: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以便遇到不同水质时,能快速选择适合、高效、精确的检测方法,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效率及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淡水资源紧缺。氨氮含量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废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以及农田排水。测定水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程度。当水样中氨氮含量较高时,会对鱼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所以氨氮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氨氮的测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试剂的纯度、屏蔽剂的用量、显色剂的配制和用量、显色时间的长短、实验用水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氨氮的测定。本文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对不同氯氨比条件下氯胺释放氨氮的规律,考察了pH、有机物浓度、亚硝酸盐浓度和Fe2+对氯胺释放氨氮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氨比的增加氨氮释放量降低,Cl∶N=3∶1和Cl∶N=5∶1的氯胺释放氨氮的量分别为0.91和0.35 mg/L;pH对氯胺释放氨氮有一定影响,氨氮浓度随着pH升高而降低;有机物含量和亚硝酸盐浓度对氯胺释放氨氮有显著影响,随着有机物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氯胺释放的氨氮浓度增加;管网中的 Fe2+也会加快氯胺释放氨氮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木屑、淀粉等有机物为碳化结合剂,通过造粒、氮气气氛低温热处理制备得到了粒度为0.5~1 cm的沸石-炭复相材料水处理剂颗粒,研究了不同碳化结合剂含量和不同热处理温度等氨氮超标污水的吸附性能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沸石-炭复相材料进行了显微形貌观察。通过氨氮吸附实验得出,相同质量条件下沸石-炭复相材料水处理剂颗粒在吸附速率上弱与沸石粉体,在足够吸附时间下对氨氮的吸附量同沸石粉体吸附量接近。5%碳化结合剂添加量样品有最优氨氮吸附性能,起始浓度为15 mg/L氨氮溶液被吸附24 h后氨氮溶液浓度降为4.69 mg/L,氨氮吸附量为1.03 mg/g;吸附100 h后氨氮溶液浓度降为1.35 mg/L,氨氮吸附量为1.36 mg/g。  相似文献   

12.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nitrate nitrogen (NO3-N)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in Japan have increased steadi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 some areas, they have reached or even exceeded the unacceptable level for drinking water, 10 mg l–1. In 2000, the Environment Agency showed that 5.6% (173 of 3,374) tested wells and 4.7% (64 of 1,362) wells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exceeded the standard level in 1999. The highest value of NO3-N in the wells was 100 mg l–1. Many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NO3-N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was widely observed in Japan, except the paddy field regions. Farming practices in Kagamigahara city of Gifu prefecture have been typical ones for reducing NO3-N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In the east district of the city, NO3-N concentration was low in 1966, but reached 27.5 mg l–1 in June, 1974. The farmers in this district began to reduce the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carrot cultivation, going from 256 kg N ha–1 in 1970 to 153 kg N ha–1 in 1991. The use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increased fertilizer-nitrogen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NO3-N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undwater began to decrease steadily. It was discussed that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NO3-N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it is necessary to refocus not onl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t also agricultural policy, towar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反渗透工艺可有选择地将氟离子、氨氮与水分离。水质监测表明,宁夏B市A水厂出水氟化物和氨氮浓度超标,针对现有工艺状况及水质特征,A厂采用了反渗透除氟除氨氮技术进行水质提标改造。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原水+反渗透膜处理水勾兑方案,近远期勾兑比例分别为3.5∶1和10∶3。主体工艺为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装置。长期运行的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对氟化物与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7%和88%。A厂改造后的出水氟化物浓度、氨氮浓度及其他指标均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运行成本仅增加0.31元/m3。此工程为国内首次较大规模采用反渗透除氟除氨氮的供水厂,对于以地下水为水源且氟化物、氨氮等特征因子超标的原有水厂提标改扩建、新建水厂除氟、除氨氮具有推广及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除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好的除氨效果,生物接触氧化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不大于0.234mg/L时,氨氮的月平均去除率为30.8%~72.9%,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人工增加至0.126~2.080mg/L时,氨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7.4%,平均去除率为71.2%。同时探讨了水温及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折点氯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氨氮脱除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氯碱等行业中,但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氯胺致使废水中余氯浓度过高,无法满足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AB004—2002)。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超重力技术强化折点氯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新工艺,利用超重力技术强化传质的特点,实现次氯酸钠和氨氮的快速反应以及二氯胺的有效去除,研究了超重力因子(β)、氯氮比(Cl/N)、pH和液体流量QL等操作参数对氨氮脱除率和余氯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Cl/N=11、β=30、pH=6~8和液体流量QL=80L/h时,氨氮去除率>95%,余氯浓度<1.5mg/L。与传统反应器相比,二氯胺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中氨氮满足烧碱安全生产技术规定,此方法对于氯碱行业中低浓度氨氮的去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验证,确认废水夹带有机溶剂N-甲基二乙醇胺是造成炼油厂废水处理出水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不改变现有处理工艺流程的条件下,采用定期投加高效硝化生物菌种的措施来解决有机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造成炼油厂废水氨氮高的问题,结果表明,投加生物菌种后,出水氨氮浓度持续下降,并最终出水达标.高效硝化微生物菌种对高氨氮废...  相似文献   

17.
池伟利  杨宏 《化工进展》2023,42(1):506-516
针对稀土尾矿废水的成分复杂和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水质条件,采用厌氧氨氧化包埋填料进行处理。首先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包埋填料的适应和驯化,然后分别探究了厌氧氨氧化包埋填料单独处理稀土尾矿废水和耦合反硝化包埋填料处理稀土尾矿废水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包埋填料对稀土尾矿废水有良好的适应性,采用阶梯式底物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的运行策略进行适应和驯化后,总氮去除负荷(nitrogen removal load rate,NRR)最高可达0.99kg N/(m3·d),较适应和驯化前提高了8.39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优势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从5.53%上升至35.67%,实现了有效富集,而适应和驯化前的优势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不适应环境被淘汰。面对原水氨氮浓度波动时,厌氧氨氧化包埋填料单独处理稀土尾矿废水的NRR最高可达1.02kg N/(m3·d),出水氨氮的平均浓...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阐明卓贝尔氏菌对污染水体中NH4^+-N的氧化效率,以清河底泥为菌源,分离筛选出1株氨氧化能力较强的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sp.)。考察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NH4^+-N硝化效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4 d内的氨氧化强度为27.88 mg/(L·d),当COD/ρ(TN)为11、pH为8.5、温度为25℃时,该菌在24 h内将NH4^+-N的质量浓度从171.1 mg/L降至11.88 mg/L,氧化效率高达93.06%;建立二次方程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良好,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COD/ρ(TN)=10.72、pH=8.27、θ=25.72℃,在此条件下该菌的NH4^+-N氧化率为94.82%。可为污染水体中NH4^+-N去除的生物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储华新 《化肥设计》2006,44(4):57-59
为处理化肥生产中产生的氨氮废水,投资建成处理能力为1 800 t/d的生化处理装置。介绍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装置工艺流程,分析了氨氮废水的基础数据和影响生化脱氮的因素。装置投用后,每年可削减COD 800 t,BOD 400 t,NH3N 2 000 t,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20.
在修复工程中,利用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通过对填埋场渗滤液坑底活性污泥驯化,筛选出复合菌剂,在异养硝化培养基或基坑废水中培养25 d后,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从830.42 mg/L降至38.28 mg/L,去除率最高达95.4%;总氮平均质量浓度从930.03 mg/L降至330.68 mg/L,去除率最高达6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