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无线手机充电器。通过发射线圈将电能以无线方式传输出去,通过接收线圈及相关装置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使用便捷、通用。实验证明该无线手机充电器能对多个不同型号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2.
多个设备在同一无线充电平台上充电,其效率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差异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锥形线圈与平面线圈相结合的新型发射线圈。该方法通过计算单匝线圈在空间一点的磁通密度,推导出磁场均匀性与传输距离及线圈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在设计参数下锥形线圈的最佳角度,再利用平面线圈对磁场进行补偿,使设计的发射线圈在充电区域尽可能产生均匀磁场。仿真计算表明接收线圈在所设计的充电平台上偏移25 mm范围内,效率波动不超过10%。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发射线圈,混合发射线圈大大提高了无线充电系统的抗偏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阻抗特性的无线充电异物检测须引入检测线圈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频感应无线充电的方法,其中高频激励进行异物检测,低频激励实现无线充电,避免了引入检测线圈,减少系统复杂性。本文对双频感应电路特性进行了分析,设计出了电路参数,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得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传能充电。采用MSP430F2274超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传能充电的监测控制核心,系统主要由能量发送单元和能量接收单元两部分组成。能量发送单元通过晶体振荡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振荡,使发射线圈向接收线圈传递能量。  相似文献   

5.
消费类电子产品传统的外接充电方式一般通过"有线"方式来实现。多电子设备充电装置之间往往并不通用,携带多个充电器也存在不便。目前,无线充电已成为广泛关注的替代方案。文中通过实验对电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方法进行研究,在分别改变线圈半径、线圈匝数、线圈疏密程度以及谐振频率的情况下,得到并对比其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首先,采用MOSFET对整个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其中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均采用电感与电容的并联匹配方式;其次,对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不一致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手机用户在无线充电时容易因未使线圈完美对准导致充电效率低从而造成浪费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OpenMV的追踪式无线充电系统。硬件上选用OpenMV摄像头模块作为传感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使用电机驱动模块来驱动电机+滑轨组成的corexy结构滑轨来控制线圈的移动,软件上调用pwm控制线圈的移动,使用OpenMV内置的图像处理算法来识别移动设备并返并坐标。  相似文献   

7.
简述无线充电的发展情况,分析磁耦合谐振式与电磁感应式两种无线充电工作原理,用实验的方式从线圈匝数,线圈线径,两线圈之间的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的因素对这两种充电方式效率的影响,最后利用了MATLAB绘图软件对这两种无线充电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探讨如何提高充电效率和分析两种无线充电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理论为无线充电的耦合线圈建立了分析传输效率的模型,得到了影响传输效率的关键因素:两线圈半径及相对大小、线圈相对位置、线圈匝数、工作频率和负载等。随后结合微小型无线充电设备的实际应用,利用Ansoft公司的电磁仿真软件Maxwell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关键因素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最后根据模拟仿真的结果,总结出提高该无线充电设备传输效率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比较流行的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单个发射线圈来发射能量,因此有效充电区域较小,用户体验较差.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位置自由的低功耗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使用3个发射线圈阵列来扩展位置自由,同时引入MSP430低功耗MCU来降低功耗,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寄生金属检测和外来物体检测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电子与封装》2016,(4):29-33
针对传统有线充电方式的弊端,开发一种由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组成的无线充电管理方案。发射模块通过发射线圈发射能量,接收模块产生电磁感应以后将接收到的电能输出。当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电能功率较小时,电源管理器能够采集毫瓦级的电能,为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整个系统能够满足各种电子产品及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供电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无线充电技术与5号电池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无线充电5号电池,并利用太阳能作为充电电力来源.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与5号电池的整合是本设计的核心部分,而与其配套设计的太阳能无线充电系统提高了本设计的节能环保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MSP430F149单片机、TPS63020芯片、TCRT5000红外传感器、无线充电模块、计时控制电路、自启动电路、DC DC模块和直流电机等模块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可循迹的电动小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可通过灯光显示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小车检测到发射线圈停止工作时可自行启动,并在行驶期间实现动态充电,设计了电容"快充慢放"电路,能够完成预期功能,在电能输出效率最优情况下沿引导线稳定行驶。  相似文献   

13.
无线充电是随着微电子及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的无线充电传输技术.其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可编程性,减少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这种预处理技术就是所谓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基于此理念提出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无线充电技术,在无线网络下无线充电工作原理和无线充电技术参数基础上,详细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和电路,最后通过函数算法进行了系统测试,模拟实现了无线充电技术的仿真.  相似文献   

14.
石封茶  余剑  杨广 《电子测试》2012,(10):70-76
有源射频识别(RFID)技术因其工作距离远、读写功耗低等优势,在民用和军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某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限制,有源RFID标签需要实现具有防水、防尘等性能的全密闭封装。为解决全密封的有源RFID标签电池充电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首先,介绍了整个电路的实现原理,分析了发射和接收电路的实现方式;其次,设计并实现了可对40个标签同时充电的电路;最后进行了标签的充电和放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充电电路性能稳定,充电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相同谐振频率线圈耦合模型出发,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负载线圈对系统效率和距离的影响,并利用Matlab对其进行实验仿真。通过与硬件测试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距离和线圈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We introduce a new time-division multiplex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DM-WPT) scheme for charging multiple devices with a single transmitter. More specifically, our proposed scheme adopts the intermediate energy storage (IES) circuit which enables storing the received energy from the source temporarily and then supplying it to the load. Thus, by adopting the IES, the receiver can charge the battery with the stored energy in the IES even while the receiver is not performing the direct charging process (from the transmitter). This allows charging multiple receivers simultaneously in a virtual manner, and it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overall charging time. For the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we analys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proposed scheme based on the identical environment and in some selected results. We show that with our proposed scheme the required total charging time can be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DM-WPT. We also consider practical load (battery charger) requirements which change continuously. We present the simple guidelines for some key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optimal capacity of the IES and the proper number of receivers. Note that we additionally present the sample IES circuit and the related circuit simulation to show the detailed opera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有许多缺点,如机械老化、漏电和占用空间等,无线充电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发展前景。本文基于电磁感应和等效电路理论,建立串并型双共振无线充电系统仿真模型,并搭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样机,实验测试表明本文设计的电路能够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电压电流信号,并且保持同步,输出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