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导热油供热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供热工程中,常用蒸汽供热和热水供热。本文介绍一下导热油供热系统在生产工艺上的应用。 导热油供热系统图式与高温水系统图式相似,为闭式循环系统。系统中的热媒是导热油,有以下的优点。 (1)使用温度高而沸点低,系统压力低。 (2)象高温水系统一样,导热油系统也有调节方便灵活的特点。 (3)导热油不腐蚀以钢材制作的设备和管道,因此无需有水和蒸汽系统那样的化学水处理设备与除氧设备。  相似文献   

2.
导热油供热系统设计概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导热油供热系统主机和辅机的功能,分析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并提出了工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明灯 《区域供热》2010,(6):31-32,62
近年来,湖州地区部分用热企业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舍去原本既节能又环保的热电厂集中供热方式,而采用导热油小锅炉供热。这不仅有碍于节能减排,同时在理论上也混淆了两种供热用汽方式的实质内涵。为此有必要加以分析比较,从而鼓励企业采用热电厂集中供热方式用汽模式的选择,更好地推动节能减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比较证明:指出导热油小锅炉供热方式用汽的缺陷和用热企业采用热电厂集中供热方式用汽的优越性。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孔敏 《安徽建筑》2002,9(2):97-98
本文通过一般性分析热载体———导热油作为热力工质和水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及河北某水泵厂成功利用导热油作为热力工质进行采暖的工程实践,证明了热载体———导热油应用于民用供热方面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及明显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完善并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导热油供热技术在油毡生产中的应用黄森炎化工部第一设计院黄双来天津中建热载体制造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导热油供热技术在油毡生产中得到了较快推广。这种技术基本上解决了油毡生产中明火加热能耗大、污染严重两大难题。从1990年至今年上半年,已有新乡、苏州、天津、...  相似文献   

6.
燃油导热油炉设备工艺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贵平 《煤气与热力》2000,20(3):221-223
介绍了燃油导热油炉房中导热油系统和燃油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利用引进的英国沥青设备的导热油炉进行探索,以期解决用小型导热油炉燃烧渣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对天然气液化厂净化单元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导热油加热炉的优势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瑜  ;唐春刚 《城市建筑》2014,(6):270-270
本文以常嘉高速澄湖特大桥预制箱梁冬季施工为例,介绍了采用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供热结合暖棚蓄热的方法,进行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养生工艺。该法养护施工的箱梁外观无裂纹,混凝土强度形成快速、稳定,确保了工期的进度,预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导热油的作用是传递热量,高效合理的使用将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那么导热油寿命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何采取最优化措施延长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1影响导热油使用寿命的因素1.1导热油本身质量是决定其寿命的关键先天不足的导热油,很难保证其长寿命。导热油质量是指什么?现今一般把导热油的原始理化指标看成其质量指标,主要是酸值、残炭、粘度、闪点四项。但笔者认为,这很不确切。导热油的质量应看原始的理化指标,更应注重导热油运行使用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导热油运行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某LNG工厂为例,介绍双温位导热油炉在天然气净化工艺中的应用,结合其他天然气加热方式,介绍导热油炉加热方式的优点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热传导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角度的数值实验,数值模拟了油页岩的原位传导加热开采过程,获得了在油页岩的原位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温度变化规律。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电加热法的重大缺陷,即开采过程中整个系统的能耗较大,且油页岩层整体传热缓慢。笔者还为此寻找了几种改善此缺陷的方法,如提高注热井温度,交换加热井与采油井等方法,结果都不理想。故该技术的实用性较差,成本高,不适合推广使用。笔者在文中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开采方法——对流加热法。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北美目前最大的跨季太阳能储存项目——加拿大0kotoks小镇的太阳能小区建设,对其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利用土壤床作为储能体进行大规模跨季节太阳能储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该项目根据不同季节可利用太阳能数量的不同,分别设置了短期(临时)太阳能储箱(STTS)及跨季节太阳能储存箱(BTES),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其中,BTES的效率可达50%以上。小区太阳能家用热水系统(DWH)可满足住户60%的热水需求,而太阳能采暖系统则可满足90%采暖要求;建成后每幢住宅每年可减排5t温室气体,整个小区可减排260t/年。  相似文献   

14.
对石板装饰材料作冷库和采暖建筑的围护结构外饰面进行了传热传湿分析 ,认为石板装饰材料更适用于冷库建筑的围护结构外饰面装修 ,同时对石板装饰材料在采暖建筑围护结构外饰面的装修选用提出了改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满足活动房热舒适和节能的基础上,从活动房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蓄热2个方面,采用热传导的非稳态过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寒冷地区活动房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得出计算围护结构热负荷的方法和真空绝热板位于活动房围护结构内侧更适宜于寒冷地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重分析和热重-红外联用技术,探究了常用变压器油KI25X在3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发现热解过程主要发生在200~300℃和550~800℃两个阶段,且通过试验发现变压器热故障释放能量会造成变压器油的热解劣化,破坏变压器油的化学键,产生低分子烃类气体并溶于其中.利用微分法和积分法热力学理论计算出变压器油在N2...  相似文献   

17.
单明  李定凯  杨旭东 《建筑科学》2011,27(6):10-14,29
在我国南方和西南长江流域地区,冬季农村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较差,需要在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下予以合理解决.本文基于对这一地区农宅建筑形式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主要依靠辐射方式进行局部供暖的思路,以解决该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生物质在火盆、火塘等传统供暖设施内直接燃烧所造成的室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20 ℃~50 ℃范围内盐岩的热导率,对初始温度分别为-20 ℃,0 ℃,20 ℃,45 ℃的盐岩试样热传导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盐岩导热反问题的数学模型。根据边界条件信息和试验测得的内部温度分布场,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并结合Matlab数值求解程序对反问题进行求解,确定盐岩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并将其代入有限元程序进行模拟。将模拟出的温度场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结果表明:-20 ℃~50 ℃范围内盐岩的热导率与热力学温度呈抛物线型关系,并随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20 ℃~50 ℃范围内盐岩热导率的确定,对盐岩各种物理力学性质的温度效应研究以及盐岩储气库的实际工程应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emissions from an IC engin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appearing under cold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air pre-heating as well as pre-heating of the IC engine is done to ensure efficient combustion and reduction in emission level during a cold start. A therm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TESD) and an air pre-heater is designed and tested for the purpose of pre-heating. The TESD contains paraffin as a phase-changing material which works on the principle of absorption and rejection of thermal energy during the phase-changing temperature Normal, discharge and pre-heat emissions for diesel and different blends of Karanja oil are compared. From the experiment, it is observed that carbon monoxide (CO), hydrocarbon (HC) and smoke emissions are reduced during engine pre-heating and air pre-heating compared to normal condition with respect to increase in time and load at compression ratio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