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对受交流干扰的区段采用了集中接地、故障屏蔽、固态去耦合器接地等交流干扰防护新技术,通过现场干扰程度调查与测试、防护效果检测评价、固态去耦合器运行参数、持续干扰防护接地点优化调整与测试等工作,获得了详细的实际数据,对固态去耦合器接地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防护点的优化等进行了总结,为埋地钢管交流干扰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埋地钢质管道在受到严重的交流干扰时,人身安全、管道设备、阴极保护有效性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上普遍利用固态去耦合器连接管道和接地极的做法减轻交流干扰。在国内管道交流干扰排流工程中固态去耦合器得到大量的应用,突显出排流效果不理想和阴极保护存在负面影响等问题。亟待解决排流设计不合理、缺乏排流效果现场检测评价指标及方法、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受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接地极影响,三层聚乙烯防腐蚀层(3LPE)管道容易受到较强的交流干扰,通常采取"固态去耦合器+接地极"的减缓措施。通过对交流减缓效果、阴极保护效果、排流影响范围、直流漏流量等现场参数进行测试,全面介绍了一种固态去耦合器性能评价方案,并指出现有固态去耦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过度设计及故障电流下铜接地极易出现电偶腐蚀等风险。  相似文献   

4.
固态去耦合器与钳位式排流器是目前在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排流实践中广泛使用的产品。借助某天然气管道的交流干扰排流应用,对两种排流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固态去耦合器在排流效果以及对阴极保护的影响方面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平 《腐蚀与防护》2013,(2):168-170,173
埋地钢质输油气管道受交流干扰而存在高的干扰电压时,将对操作人员安全、管道上的设备与仪器的运行、交流腐蚀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将干扰电压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笔者根据多年交流干扰防护工程的应用经验,侧重对集中接地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管道工程中所用固态去耦合器的性能要求进行了说明,以指导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单相工频(50 Hz)25kV交流制式,当长输管道与其近距离并行或交越时,电气化铁路会通过电阻耦合的方式对临近埋地段管道产生不同程度的交流干扰,加剧管道交流腐蚀风险。固态去耦合器接地排流是近年来国内广泛流行的防护方法,日东线排流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适当规格的固态去耦合器、以及合理的接地材料和施工方式,可以有效抑制管道的交流干扰,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字万用表对嘉兴段管道的交流干扰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测,采用固态去耦合器+接地铜缆的排流方法在管道上设置3处排流后,最大交流电位从31.81 V降至4 V以下,排流效果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该排流技术可有效解决电气化铁路对嘉兴段天然气管道的交流干扰问题,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国内外最新交流干扰防护措施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固态去耦合器接地是目前强电线路下的阴极保护管道减轻交流干扰和抗强电冲击有效措施,实践中各种排流设备因检验手段和检测标准的缺失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交流杂散电流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目前天然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判据和常见检测方法。介绍了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10-JFY127段交流杂散电流的干扰现状,选取裸铜线作为接地极结合固态去耦合器进行排流施工。利用HC-069储存式杂散电流测试仪对11个测试桩管地交流电位进行连续监测,对比分析了排流前后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固态去耦合技术的排流效果良好,可对今后交流干扰的解决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胶日线天然气管道多处与电气化铁路及高压输电线并行、交叉,存在严重的交流干扰风险,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利用相关标准对交流干扰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胶日线交流干扰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不同形式缓解地床的缓解效果,得出了可行的缓解方案。缓解方案实施后,胶日线管道交流干扰缓解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