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探索移动电商发展新模式,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月18日,万事利集团启动了一项旨在帮扶大学生群体自主创业的公益项目--“互联网+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亲自担纲创业导师。  相似文献   

2.
<正>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主动迎接新的工业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在立项、高校建设、教育模式探索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推进新工科强国的建设进程。《“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一书抓住我国新工科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工科建设的宏大背景内,该书提出的“科研教学思政”模式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能力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7,(19):56-57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以“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为主题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9月15日~21日在上海杨浦区长阳创谷盛大启幕,并全国铺开。这是继2015年北京、2016年深圳之后第三年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  相似文献   

4.
单玉梅 《江苏纺织》2006,(7A):48-48
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集中反映了新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蕴含了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勤劳务实的传统,体现了全省人民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和对成功的必胜信念。“三创”精神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涉及各个领域,我们纺织企业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能否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对于企业能否增强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做“三创”的模范,自觉成为创业的榜样、创新的能手、创优的标兵,才能带领全体员工有效地开展“三创”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宁波有这样一家企业,以经营传统文具为主,却做出了渗透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在宁波,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家无处不在,但敢于在10年前用500万元的注册资金“引智”创业,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当前,“双创”作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新引擎”,其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但宁氏京绣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承与发展均面临着诸多困难,亟待社会公众和广大研究者给予高度关注。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的背景下,京绣应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实现自身发展。文章分析了在创新创业背景之下,京绣传承的现状和机遇,渴望通过教育赢得大众,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对于宁式京绣的关注,为宁式京绣找到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新际遇。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宣传妇女事业发展成就,充分肯定杰出女性拼搏进取、勇创新业,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开展了“全国优秀创业女性评选表彰”活动,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柳以广泛的行业影响、突出的业绩获得“突出成就奖”。中国创业女性高层论坛暨全国优秀创业女性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中华纸业》2023,(9):3-3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4月25日,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民士达”)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民士达本次上市标志着泰和新材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双轮驱动进入新阶段,是泰和新材着力构建“泰和系”上市公司集群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新工科是中国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食品专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业耦合“工业4.0”的提出也对食品专业教育的增值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更是体现了对食品行业等工科领域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  相似文献   

10.
《电子游戏软件》2013,(23):13-13
2013年11月26日至27日,主题为“颠覆力”的2013创业邦年会暨创业邦100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创业邦100”系列评选是国内著名的创业权威榜单。“创业邦100”评审团成员由国内知名企业家、专家教授、投资人组成,本次年会上隆重发布了2013“创业邦100”榜单、“年度创业人物”、“年度天使投资人”、“年度女性创业人物”、“年度创业公益奖”以及“年度创业园区TOP10”等奖项。中关村软件园荣登年度创业园区TOP10。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时代大专院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在专创融合的理念之下,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药学系食品类课程积极探索“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通过开创食品创新工程实践课程,将食品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项目式“专创融合”教学,大幅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让创业真正成为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纺织教育》2009,24(6):34-34
2009年11月20日,东华大学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该校就业工作的特色和创新是:构建“多位一体”的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打造“就业直通车”,精心培育就业市场,创建高质量就业通道;开展“启航”行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彩虹计划”,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3.
12月11日,老板集团营销总经理赵继宏应浙江大学邀请,为经济学院MBA研修班的学员们作了场主题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演讲,在讲演中,赵继宏就“民营企业为什么要二次创业”、“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核心任务”等问题做了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他认为二次创业是对较早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而言的,是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14.
蒲晓璐  崔玥  王琳  刘易东 《食品工业》2022,(12):266-271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提出“新工科”,积极推进面向未来与产业需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文章阐述了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四种主要应用途径,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高院在食品课程和专业建设上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成效,为新工科食品类创新创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皮革市场经济的复苏,皮革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升级与转型,皮革行业对高质量皮革检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以“双高”计划为研究背景,以皮革检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皮革检测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体系、培养模式、创业实践三方面提出了提升皮革检测人才的培养策略。以期通过策略制定增强皮革检测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使皮革专业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从而完善“双高”计划下的皮革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婷 《西部皮革》2023,(23):72-74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是推进“专创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阐述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重构设计与工艺专业融入“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三阶段递进”教学模式实施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近30年的成长之后,中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资本的投入足不够的,而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力量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坚定在新常态下以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手段推动行业发展的信心。”在11月21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生机,拼布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拼布艺术”为背景,以大学生为对象,分析了当前拼布艺术的发展前景,并结合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潮,阐述了拼布艺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目的及意义,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对拼布艺术发展的积极作用,旨在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琰  徐微 《辽宁丝绸》2024,(1):118-120
旨在探究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并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辅导服务,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20.
肖敏 《中国食品》2024,(2):29-3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