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柱状药包置于一个盛满水的小薄壁圆柱筒的中央进行爆炸,药包中传播的爆轰波与水相互作用,在水中产生爆炸应力波,应力波从水中透射到圆筒,使得圆筒产生环向变形;用超动态应变测试系统测定圆筒外壁上的环向爆炸应变波,根据应变波的峰值与爆轰压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柱状中空药包爆轰压力的近似值,本文介绍了测试方法及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动态光弹性的模型实验方法,分析爆破产生的簇生裂纹的扩展特性,研究驱动裂纹扩展的动力。结果表明,爆炸将产生向外扩展的簇生裂纹,在其扩展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迥然不同。前期,主要驱动力是爆生的高压气体;后期,反射应力波是主要的驱动力。由于驱动力不同,裂纹扩展的不同阶段的扩展特性也有较大差异,出现连续扩展、间断扩展等不同的扩展型式,最终达到破碎介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岩体爆炸动态损伤与断裂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应变波作用下岩体损累积的计算方法,并将爆破过程中应变波的动作用和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结合起来,提出新的爆炸断裂计算方法,同时也揭示了应力波预载荷作用的力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缺乏理论性的问题,运用ANSYS/LS-DYNA计算仿真软件,建立炸药在钢筋混凝土中爆破的数值模型,分析钢筋混凝土介质的爆破开裂过程,并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得到爆炸应力波与破坏介质之间的影响关系,验证了钢筋混凝土破坏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φ2.5×5m爆炸模拟装置进行饱和土接触爆炸模拟试验,在获得爆炸波在饱和土自由场中传播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拟合出压力、动量、上升时间随比例距离变化的公式,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饱和土中波传播的规律。理论分析揭示了饱和土中应力波传播时出现流体动力区和冲击波形成等性质,建立了饱和土双线性递增硬化本构关系;在饱和土试验中,存在由冲击波向弹性波转化的分界压力,这个分界压力是与介质性质有关的参数,在不同的土中产生冲击波的条件不相同。高饱和度的饱和土中应力波在点爆炸条件下的三维弥散空间中也较容易产生冲击波,因此,在同样的爆炸条件下,饱和土中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煤体中实施爆破作业是煤矿生产常用的技术手段,但煤体中爆炸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研究煤体中爆炸作用情况,采用不同配比的相似材料模拟不同强度的煤体,在实验室完成了相似煤体内部的爆炸试验.利用USB超动态应变测试仪和DasView2软件测试分析了模拟煤体试件内部的动态应变波、爆炸应力波在不同强度的相似煤体中的衰减规律,通过对模拟试件切割,宏观描述了试件内部爆破产生的裂缝形成情况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TNT 粉尘爆炸压力发展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L球形粉尘爆炸装置中,对TNT粉尘爆炸压力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浓度、粒度对其最大爆炸压力(pm)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m)的影响;同时,理论建模对不同粒度、浓度、湍流度等情况下压力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实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断续节理介质爆生裂纹扩展的动焦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态焦散线测试系统,模拟断续节理岩体断裂爆破过程,进行了有机玻璃(PMMA)模型透射式动态焦散线实验,研究了无充填和充填断续节理对切缝药包断裂控制爆破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和裂纹扩展的机理.结果表明:切缝药包爆炸应力波到达无充填断续节理面后,在节理的两端产生了两条翼裂纹,翼裂纹基本沿原爆生裂纹方向继续扩展,最长达2.5cm,翼裂纹尖端复合应力强度因子呈由小变大再变小连续波动变化的趋势,裂纹扩展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趋势与应力强度因子变化类似;爆炸应力波到达充填断续节理面后,同样在节理两端产生了两条翼裂纹,翼裂纹向两侧偏移很大,翼裂纹最长达4cm,翼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I^d呈由小变大再变小连续波动变化的趋势,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则呈由大变小连续振荡变化的趋势,而且翼裂纹扩展过程中具有起裂时间早、裂纹扩展速度和加速度峰值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将介质视为流体弹塑性体系,采用一维弹塑性应变波理论分析钢板防震塌破坏机理,圆满地解释了有无钢板加固混凝土在爆炸荷载下的实验现象;并提出确定钢板厚度的计算方法,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了有限元方法对有机玻璃中长径比L/D=20的黑索金条形药包爆炸速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条形药包爆炸速度场衰减规律。结果发现数值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护壁爆破对爆生裂纹、原生裂纹和定向裂纹的作用机理,基于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护壁爆破能抑制护壁一侧爆生裂纹和原生裂纹扩展;护壁一侧原生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两次峰值约为非护壁一侧的53%和77%,护壁管对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起到了很好的削弱作用;炸药爆炸后,由起爆位置传爆至护壁管端部形成的射流,作用炮孔壁形成初始损伤;随后沿炮孔壁向上传播的射流持续冲击护壁管端部岩体,形成"射流效应",驱动初始损伤扩展,最终形成定向裂纹.护壁爆破不仅可以保护围岩还可以产生定向断裂效果,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瓦斯爆炸运动火焰生成压力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维N-S方程出发,用TVD格式,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产生压力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模拟了氢氧燃烧驱动的破膜过程以及破膜前后压缩波、稀疏波对火焰阵面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瓦斯爆炸过程中,压力波、火焰与障碍物的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程序能处理含有化学反应和复杂管道的预混可燃气体爆炸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爆破对成缝作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预裂爆破方法——预应力爆破。通过静态破碎剂在介质中产生的预应力和爆炸压力的共同作用来实现预裂爆破。文中分析了静态破碎剂所产生的预应力对初始裂纹和扩展方向的控制作用以及对介质强度的降低作用;介绍了预应力爆破模型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局彩南油田100M^3液化气储罐爆炸现场检查及容器碎片的微观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爆炸的原因是由于低温脆化引起的脆性断裂。提出了低温低应力情况下,轻烃介质储罐科学使用的重要性及预防同类事件发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气量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燃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炔-空气混合形成的非理想爆源作为实验对象,从静、动态两方面即以三种可燃气云形状点火爆燃对火焰在气云(开敞空间)中产生的压缩波进行了系统的、较为全面的模拟实验,记录了实验过程的超压-时间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从能量释放角度出发,实际所发生的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有演变为爆轰的趋势;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属于非理想爆源爆炸。  相似文献   

16.
Ly12铝合金与A3钢焊炸焊接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Ly12铝合金与A3钢的爆炸焊接条件。方法 针对Ly12铝合金与A3钢在直接结合的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Ly12铝合金(覆盖)和A3钢(基板)之间插入中间材料(A3钢薄板)的新的实际方法。结果 通过实验确定出Ly12铝合金与A3钢爆炸焊接条件。结论 插入中间材料后,能使Ly12铝合金和A3钢实现良好的焊接。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几种有机锑(Ⅲ)化合物与共轭极性化合物的反应性质,在防湿,防空气的条件下,锑原子上连有亲核原子N,S的Sb(NEt2)3,Sb(SEt)3与共轭极性化合物反应,反应机理被推测为1,4加成反应,而连有烃基的有机锑(Ⅲ)化合物SbPr3,SbPh3不与共轭极性化合物反应,丙烯酸胺与Sb(NEt2)3的反应随后处理方法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且SbPr3,Sb(SPh)3能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304不锈钢在0.5mol/L HCl+0.5mol/L NaCl+X mol/L NaNO3(X=0.001,0.01,0.05,0.2)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得到腐蚀电位Ec和击破电位Eb和NO3^-浓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Ec和Eb都随浓度增加而正移。同时,将不锈钢试片在各试验溶液中作定时浸泡腐蚀试验,比较不锈钢孔蚀引发及早期发展之特性;低浓度NO3^-介质中比高浓度NO3^-介质中的孔蚀  相似文献   

19.
最小点火能是衡量可燃气体(或蒸汽)爆炸危险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它进行较为准确的测定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实验装置和不同的测定方法所测结果有很大差别.本文介绍了气体爆炸最小点火能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找出了在20L爆炸罐中最小点火能测试的敏感条件,为最小点火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爆炸冲击波在巷道内的传播规律,一直是采矿科学中的重要课题。由巷道现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测点与爆源距离的增大,二次爆炸冲击波与首次波的压力比不断地增加,在一定情况下,其比值可大于1,同时二次波与一次波的峰值间隔在不断地缩小,波的正压力时间加长。小药量的实验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较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爆炸作业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