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风城超稠油污水乳化程度高、成分复杂,泥质含量高的问题,采用“旋流除油+重力除油+混凝反应沉降+压力过滤”工艺,通过对污水物性分析研究,优化自动加药系统、污泥脱水系统运行参数,开展采出水旋流处理试验,大幅度降低污水调储罐来水含油,实现污油减量。研发针对性强的净水型反相破乳剂,筛选适应性好的净水剂,最终形成适合于风城作业区(50℃黏度≤20 000 mPa·s)的超稠油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净化污水含油≤2 mg/L、悬浮物≤2 mg/L、净化污水处理合格率100%、污水回用率100%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大港某油田油泥砂处理采用热化学洗涤法,因处理时间不足及工艺参数不合理,处理效果无法达 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中石油烃总量应不大于2%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和国内外处理技术调研,优选热化学洗涤与物理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对已建空化处理撬块进行改造,并新建深度净化处理撬块,实现一级破胶破乳分离、二级空化分离、三级深度净化分离的油泥砂处理工艺,处理后 的油泥砂总含油率满足小于2%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油田风城超稠油开发采用蒸汽吞吐、火驱和SAGD开发等方式,导致含油蒸汽外排,严重污染环境。通过采用喷淋冷却循环工艺对外排废汽进行处理,使外排轻质油、蒸汽冷凝回收,实现了风城油田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和复配,研制出复合清洗剂SQZ-01和复合破乳剂SPG-1。与现有药剂相比,清洗剂SQZ-01将污泥除油率由82.13%提高到90.85%,复合破乳剂SPG-1将污泥处理过程中回收污油的水含量从0.89%降低到0.54%。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最优污泥调制-离心处理工艺参数:泥水比为1∶5,搅拌时间为90 min,搅拌温度为70℃,清洗剂SQZ-01加量为1 500 mg/L,复合破乳剂SPG-1加量为300 mg/L。在20批次现场污泥处理试验中,有15批次处理后污泥含油量能够满足铺设、垫设井场标准要求(<2%),合格率为75%。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长庆油田气浮处理工艺应用现状,分析了加压溶气气浮、布气气浮的转子碎气气浮和微孔布气气浮工艺特点:加压溶气气浮除油工艺处理效果较好;叶轮气浮布气提高了携带水中油的效率;微孔补气气浮要控制好喷嘴结构和气流速度;考虑探索一种新型气浮工艺,降低污油污泥含水率。  相似文献   

6.
SAGD超稠油采出水的温度高、胶质含量高、携带大量泥沙等悬浮物,形成了稳定的乳化液,极难处理。开展了反相破乳剂+溶气气浮处理超稠油高温采出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反相破乳剂的投加量为10~100 mg/L时,除油率为40.18%~94.61%,对SS的去除率为41.55%~77.31%。不同反相破乳剂浓度下的混合油样(气浮浮渣油∶联合站油样=1∶20)较联合站油样的脱水难度大,且脱水难度随反相破乳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
为解决核桃壳过滤工艺滤后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乌东联合站引进了悬浮污泥处理(SSF)工艺。该工艺处理能力强,滤后污油质量浓度稳定在2.0 mg/L,滤后悬浮物质量浓度稳定在1.5 mg/L,处理后水质满足油田注水水质标准。与原处理工艺相比,其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管理操作方便,同时节省电能和药剂消耗。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砂露天开采所存在的水资源利用、尾矿处理以及温室气体排放3方面的环境问题。在分析加拿大油砂露天开采情况及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其采取的环保对策:尾矿水处理后循环利用以减小新鲜水用量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采取复合尾矿处理技术(CT技术)和尾矿干化复垦技术(TRO技术)处理尾矿;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火烧油层(THAI)等就地开采技术及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储层性质、重油沥青性质方面将加拿大油砂与新疆风城油砂进行对比,根据风城油砂处理难度大、尾矿水循环利用难度大、温室气体排  相似文献   

9.
油田生产产生的污油由于含硫化物固体颗粒易形成稳定的高导电性的油水黑色过渡层,导致电 脱水器易垮电场,给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造成了很大危害,并已经成为油田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针对撬装式含硫化物污油机械处理成套装置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选择机械处理装置—化学药剂法进行了某联合站的污油回收处理,不但解决回收处理污油对生产造成的危害,还实现污油的回收处理和改善电脱水器放水水质,同时减少污油排放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确保脱水生产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含硫气田中含硫污泥的来源和性状,根据含硫污泥的不同性状,提出了9种处理工艺, 对其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较为分散的含硫污泥产生点,选择撬装热解工艺不定期开展现 场减量化处理。对于水处理站产生的含硫污泥,在现有工艺末端增加调质机械脱水设施、干化设施,并开展水 处理工艺优化研究和技术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化学药剂+压滤,固废热处理,破胶+压滤+干 馏,造粒+盘式干化4种工艺比较适合含硫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乳化废水处理是目前炼油化工中的难题。用XG908系列复合高分子药剂,采取先破乳,后混凝的处理工艺路线,在实验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性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与其它处理方法相比,该处理工艺具有技术先进,CODcr、乳化油、浊度等去除率高,处理效果可靠,处理费用合理等优点。处理过的废水再进入“老三套”,进一步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滩取土场土料单掺6%石灰、6%水泥和双掺6%水泥、6%石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通过击实试验,得到了单掺6%石灰、6%水泥和双掺6%水泥、6%石灰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保证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对单掺6%石灰、6%水泥和双掺6%水泥、6%石灰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邵成兵 《河南建材》2012,(5):49+52-49,52
研究了陶砂不同掺量对C50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0%的掺量范围内,陶砂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改善作用;相同混凝土工作性能条件下,在10%~30%的掺量范围内,采用降低W/B比的技术途径可配制出掺陶砂的C50强度等级混凝土:在10%~20%的掺量范围内.陶砂对C50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偏高岭土混合材水泥的水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偏高岭土煅烧温度及其掺量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高岭土分别在700℃、800℃及900℃煅烧2小时,掺量分别为5%、10%及15%。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水化产物。结果表明最佳煅烧条件是800℃下处理2小时。  相似文献   

15.
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施工缝处理是装配式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环节,表面缓凝剂处理工艺由于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被广泛使用,而根据缓凝剂的缓凝原理,其种类、掺量、使用温度等均会对影响缓凝效果产生影响,对比了葡萄糖酸钠、柠檬酸、丙三醇、某有机膦酸、蔗糖、腐殖酸等常见的6种缓凝组分在不同掺量和不同温度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出蔗糖不宜不用表面缓凝剂的制备,优选某有机膦酸和丙三醇作为缓凝组分。  相似文献   

16.
高艳云  刘剑  刘淑平 《中州建设》2011,(12):102-104
制革废水有机物浓度和含盐量高,还含有高浓度的硫、铬等有害离子,是一种较难处理的轻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物化预处理结合生物处理的方法。本文在分析制革废水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对现有处理技术进行深度解析和比较,并对国内常用的处理工艺进行总结,最后对制革废水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结合校园污水回用工程,对比生物接触氧化+深度处理工艺,分析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优势,MBR省去了多个处理单元,在当前规模下,比生物接触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节约占地50平方米以上,节约占地效果显著。然后阐述了MBR生物处理工艺设计和膜技术设计中各特征参数的优化依据和取值范围,选取优化的后参数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规模下,回用水处理投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回报不大。不过如果将该工程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可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设计人员对类似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是填埋场产生的具有高污染性质的产物,目前渗滤液处理工艺主要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以及反渗透处理工艺(RO)处理,这些处理工艺均会产生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浓缩液,归纳了目前几种处理浓缩液的工艺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种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和可操作性,最后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9.
通过湿处理工艺制备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再生混凝土,分析其表观密度、吸水率、软化系数等物理性能和28 d抗压强度、比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湿处理工艺对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影响不大;使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软化系数,即改善再生混凝土的耐水性;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比强度,特别当再生骨料掺量为15%、60%时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李永丰 《城市勘测》2018,28(6):26-28
针对压裂返排液回用处理工艺技术,采用SM17-1H井压裂返排液样品,开展了返排液处理与回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裂返排液采用氧化破胶、絮凝沉淀、两级精细过滤、脱硼组合工艺处理后,调整压裂返排液pH值为7.2~7.5,添加0.3%工业级NaCLO,氧化20 min,加入400 mg/L工业级PAC,4 mg/L分子量800万的阳离子型PAM,上清液透光率可达到94%以上,满足絮凝沉降的要求。处理后水经氧化絮凝处理后,硼离子经WH908或C700树脂吸附除硼后,硼含量降低到1.25 mg/L,满足压裂返排液处理后重新配液的要求。此结果为压裂返排液处理和重复利用技术现场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