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基于小波域的多尺度分块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忽略了高频信号在重构过程中的作用,丢失了大量的边缘与细节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尺度分块压缩感知算法,不仅合理利用低频信息还充分利用图像的高频信息,在图像细节复杂度提高的情况下保证图像重构质量的提高。方法 首先进行3层小波变换,得到一个低频信号和9个高频信号,分别进行小波逆变换后分成大小相同互不重叠的块,对低频部分采用2维邻块边缘自适应加权滤波的方法进行处理,对高频部分采用纹理自适应分块采样,最后利用平滑投影Landweber(SPL)算法对其进行重构。结果 与已有的分块压缩感知算法、基于边缘和方向的分块压缩感知算法和基于纹理和方向的分块压缩感知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不同的采样率下,性能均有所提升,代表细节信息的高频信号得到充分重建,改进的算法所得到的重建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尤其对细节较为丰富的图像进行重建后具有较高的峰值信噪比;2维邻块边缘自适应加权滤波有效的去除了重建图像的块效应,且重建时间平均减少了0.3 s。结论 将三层小波变换后的高频分量作为纹理部分,利用自适应多尺度分块重建出图像的轮廓与边缘;将低频分量直接视为平坦部分,邻块边缘自适应加权滤波重建出图像细节,不仅充分利用了图像的高低频信息,还减少了平坦块检测过程,使得重建时间有效缩短。经实验验证,本文算法重建图像质量较好,尤其是对复杂图像明显消除了块效应,边缘和纹理细节较清晰。因此主要适用于纹理细节较复杂的人脸图像、建筑图像和遥感图像等。  相似文献   

2.
《工矿自动化》2016,(11):38-41
针对煤矿井下无线传感网络因信息传输量大而导致传感节点能量消耗快、设备寿命缩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图像处理算法。该算法采用sym8小波基对图像进行稀疏化分块处理,经测量矩阵自适应采样测量,最后通过OMP算法和小波逆变换重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压缩感知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以更低的采样率获得高质量的重构图像。  相似文献   

3.
常戬  刘鑫姝 《计算机工程》2023,(6):193-200+207
在低照度场景下采集的图像存在整体亮度偏低、对比度较差、细节信息丢失等问题,影响其在图像增强应用领域中的性能。为提高低照度成像质量,并使图像结构完整且纹理细节自然清晰,提出一种空间转换与自适应灰度校正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采用带有灰度校正的自适应压缩多尺度Retinex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均衡化图像,避免在传统Retinex算法对图像进行全局处理时产生图像过亮或过暗的现象,通过空间转换方法处理获得的均衡化图像,分别得到频率域平滑图像和空间域锐化图像,以提高图像的整体亮度和对比度,从而保留图像中物体边缘的细节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聚焦融合算法将原始图像、频率域平滑图像和空间域锐化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最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SSR、CLAHE、MBYC等算法,该算法的均值、方差、信息熵和平均梯度分别平均提升1.63%、0.89%、0.17%和1.91%,能有效提升低照度图像的亮度、清晰度和对比度,增强图像边缘信息和纹理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4.
王玥  周城  熊承义  舒振宇 《计算机科学》2016,43(2):307-310, 315
图像分块压缩感知重构模型通过分块方式解决了压缩感知中观测矩阵过大带来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和存储空间较大的问题,但分块重构时会产生块效应,其需要通过去块效应滤波加以消除。现有的滤波方法并未考虑图像纹理细节恢复问题,造成了重构质量的降低。为解决该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熵的纹理自适应采样方法。随后分析了分块压缩感知中块效应的产生和经自适应采样后块效应得到缓解的原因,并将全变分滤波引入到图像分块压缩感知平滑投影迭代重构过程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块纹理信息的双树离散小波硬阈值滤波和全变分滤波的自适应加权滤波模型,用其取代原平滑投影迭代算法的滤波过程,在自适应采样缓解块效应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保存图像的细节信息。仿真实验表明,与多种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可显著提升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同时可有效保留图像的纹理细节。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块的压缩感知算法适用于图像信号的处理,通过平滑迭代阈值投影法可以快速重构图像,但存在低采样率下重构图像质量较差的缺点。基于全变差分的分块压缩感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重构效果,但降低了运算速度。针对以上算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多尺度的自适应采样图像分块压缩感知算法。根据小波分解后不同层对重构结果影响所占权重不同的特性,自适应分配给每一层不同的采样率,并在重构时将平滑迭代阈值投影法应用到每一层的每一个子带的分块上。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迭代阈值投影法相比在重构质量上提高了1~3 d B,在重构速度上与迭代阈值投影法相当并优于全变差分法。  相似文献   

6.
在分块压缩感知采样过程中,为根据图像块特征更合理的分配采样率,提出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分块自适应采样压缩感知算法.首先使用空间频率提取图像块纹理信息;其次根据纹理信息将图像块分为平滑块或纹理块,并确定各块的基础采样率;再使用基础采样率对平滑块采样,在基础采样率的基础上结合小波域系数统计特征调整纹理块子带系数采样率;最后使用平滑投影Landweber重建图像.实验结果证明,与已有的图像分块压缩感知算法相比,当压缩率适中时,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客观指标方面,该算法均能明显地提高图像信号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环境干扰及光学元件不稳定等因素往往会造成钢板表面图像照度不均,钢板表面的微小缺陷具有图像灰度不均、对比度低、形态微小等特点,给后续图像分析和缺陷识别带来因难。为此,提出一种钢板表面低对比度微小缺陷图像增强和分割算法,以消除照度不均并突出缺陷信息,从而有效分割缺陷目标。方法 采用小波-同态滤波算法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即先利用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再基于同态滤波对小波低频系数进行图像灰度修正,同时对高频系数进行高通滤波,然后将处理后的小波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进行重构得到增强的图像,从而达到消除照度不均、增强缺陷细节信息的目的。最后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确定自适应阈值提供给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结果 采用本文算法对钢板表面多类型低对比度表面微小缺陷进行研究,有效消除了光照不均;单一的Otsu阈值分割和Canny算子难以有效检测这些缺陷,而本文Otsu-Canny算法的正确检测率达96%。结论 采用小波-同态滤波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后,再利用Otsu-Canny算法对钢板表面多类型、低对比度的微小缺陷进行边缘检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低照度条件下采集的全景图像的视觉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细节特征加权融合的低照度全景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利用双边滤波算法提取出图像的光照分量,并分别采用自适应伽马校正和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对光照分量进行处理;然后,与原始光照信息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校正后的光照分量,并在反射分量调整时,提出一种自适应调整函数来校正反射信息;最后,将光照分量与反射分量合并,以实现对低照度全景图像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提高图像亮度的同时,可以增强图像细节信息,去除噪声,使增强后图像色彩信息更加丰富自然.  相似文献   

9.
针对含噪情形下机器人视觉图像信号重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变步长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重构算法.首先,对含噪图像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从而达到很好的去相关性;其次,对变换后的图像信号进行分块,对每个图像子块信号进行测量;接着,对每个子块测量信号进行变步长自适应匹配追踪重构计算,得到每一图像子块的重构值,并将其整合得到整幅图像的重构值;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重构算法,本文方法针对含噪图像具有更高的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肖丁  孙自强 《计算机工程》2011,37(17):200-202,205
在传统曲波图像增强中,非线性增益函数通常需要调节多个参数。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波变换的图像非线性增强改进算法。在处理低对比度图像前,对其空间域特征进行分析处理,将空间域非线性增强和曲波非线性增强处理相结合,通过较少的参数选择,结合曲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提高曲波增强方法的自适应度。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图像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对图像进行测量和重构时,基于分块思想可有效提高重构速度,但同时会带来较强的块效应.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编码端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测量方案;在解码端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平滑投影Landweber(SPL)重构法,该算法运用PCA训练出适合于图像结构的稀疏字典,用于进行硬阈值收缩,从而有效消除了块效应,提升了重构图像的质量.为了提高硬阈值收缩效率和减少训练复杂度,采用了3种基于块的PCA硬阈值收缩方案:全局PCA、局部PCA和分层PCA.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压缩感知测量方案与SPL重构法相结合,和传统分块压缩感知方案相比,峰值信噪比(PSNR)值均提升了1~3 dB;本文算法,无论在传统分块压缩感知方案下还是在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方案下,与基于方向小波阈值收缩的SPL重构算法相比,均获得了更高的PSNR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过完备字典直接对图像进行稀疏表示不能很好地剔除高频噪声的影响,压缩感知后图像重构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截断核范数低秩分解的自适应字典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截断核范数正则化低秩分解模型对图像矩阵低秩分解得到低秩部分和稀疏部分,其中低秩部分保留了图像的主要信息,稀疏部分主要包含高频噪声及部分物体轮廓信息;然后对图像低秩部分进行分块,依据图像块纹理复杂度对图像块进行分类;最后使用K奇异值分解(K-single value decomposition, K-SVD)字典学习算法,针对不同类别训练出多个不同大小的过完备字典。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对图像进行较好的稀疏表示,并在很好地保持图像块特征一致性的同时显著提升图像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分块压缩感知的提出很好地弥补了大尺寸图像占用资源多、重构耗时长等不足,但重构后的图像存在明显的块效应。针对现有图像纹理复杂度分析不够准确,导致自适应采样率分配后块效应降低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方法。该方法通过共生矩阵分析图像的纹理特性,自适应分配采样率,在总采样率不变的前提下使纹理复杂度高的子块获得较高的采样率,纹理复杂度低的子块获得较低的采样率,并用SAMP(S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算法实现重构。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块效应问题,尤其对于局部图像而言,重构图像的画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分块式压缩感知可以降低运算复杂度及运算存储空间,但是采用相同的压缩投影率进行观测投影,会影响重建图像的整体效果,因为图像所含信息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图像块之间所含信息量有很大的差别。基于此,提出一种投影率预分配的思想应用于图像的压缩感知。该算法通过计算每个图像块在像素平面的估计熵,来代表每个图像块所含信息量的多少,为每个图像块分配适应于本块信息量的投影率,自适应地改变每个图像块的观测值数量。实验结果表明,与分块压缩感知方法相比,在相同的压缩投影率下可以得到更好的重构质量,或者在保证重构质量的前提下,所需观测值数目更少,降低了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图像信号显著性的自适应分块压缩采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均匀分块压缩感知对图像信号进行压缩采样, 无法有效地分离出重要区域和背景区域。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的自适应分块压缩采样方法。根据图像信号的显著性,该方法利用四叉树算法进行自适应图像分块,有效分离出重要区域和背景区域。根据区域块的显著度动态设置观测值数量,重要度区域设置高采样率,背景区域设置低采样率,从而提高重要区域的图像重建质量。实验分析表明,在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本文算法观测值数量较少,且重构图像的PSNR(峰值信噪比)、MSSIM(平均结构相似性)指标,以及运行时间均优于均匀分块压缩采样算法。  相似文献   

16.
刘渊  杨泽林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694-3697
针对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海量数据处理信息获取效率低、硬件成本昂贵的问题, 依据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理论, 建立了一种模拟信息转换器(analog to information converter, AIC)数据处理系统模型。模型以MATLAB/Simulink为平台, 分别设计了信号的解调、过滤、采样、重构等功能模块, 并对不同频率分量的信号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以较低采样率、高压缩比精确重构稀疏信号, 重构效率与观测数M、抽取行数K以及信号频率分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重构算法是压缩感知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决定着压缩感知能否可以在实际系统中进行应用。为提高压缩感知的重构精度同时缩短处理时间,本文引进加权与矩阵分块技术,与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 CoSaMP)算法相结合,使原始算法更加完善。仿真结果表明,当稀疏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进行重构,改进的算法与原始算法相比重构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IP)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s in many fields, especially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which represents the acquisition, enhancement, analysis, encoding,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p technology and parallel computing technology, variou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atellite applications to help researchers exploit reliable information from remote-sensing images. However, the huge amount of images generated by ultra-high resoluti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put great pressure on existing transmiss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patio-temporal compression pipeline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lossy compression methods with ultra-high compression ratios to reduce the overhead required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mpressed imag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classical image compression such as JPEG-2000.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矿井视频监控图像受噪声干扰影响大,采用常规的图像采样和压缩方法存在图像模糊和传输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矿井视频监控图像分块压缩感知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矿井视频监控图像分块压缩感知模型,在井下图像采集节点利用稀疏随机矩阵进行压缩采样,然后在地面监控中心利用正交匹配追踪( OMP )算法重构图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算法的重构图像误差小、重构时间短,所需信号采样点数少;与扰频Hadamard矩阵相比,采用稀疏随机矩阵和高斯随机矩阵作为观测矩阵对图像信号重构的峰值信噪比( PSNR)提高4 dB~5 dB;本文算法与基于小波基的算法相比,信号重构的PSNR提高1 dB~4 dB,重构时间缩短至少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