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五里湾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细菌含量高、成垢离子含量较高的特点,文章通过对pH值、除铁剂、絮凝剂、加药间隔时间进行优选,得出适宜的絮凝条件:pH值为7.5、除铁剂加量为40 mg/L,无机絮凝剂加量为40 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1.0 mg/L、加药间隔时间为30 s。分析了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94中回注水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镇江段原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下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该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絮凝剂投量絮凝时间絮凝搅拌速度;当絮凝剂投量为0.5 mg/L,絮凝时间为20 min,三联机械搅拌絮凝池的搅拌速度依次为150、100和50 r/min时,絮凝效果最佳,此时砂滤出水浊度1 NTU,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与现行使用的聚合硫酸铁相比,使用该絮凝剂时砂滤出水浊度略高,但其用量远低于聚合硫酸铁的(平均约为25mg/L)。另外,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随接枝率的增大而先升后降,当接枝率为286%时,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与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 in、培养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利用二株芽孢杆菌F2和F6经纯培养分别得到生物絮凝剂1#和2#,将双菌按照1∶1混合培养得到生物絮凝剂3#。采用5 g/L的高岭土配水进行混凝杯罐试验,发现3#生物絮凝剂的絮凝能力优于1#和2#,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量为6 mL/L,助凝剂CaC l2的投量为15 mg/L,pH值为8.5,水温为(30±1)℃,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的搅拌速度为160 r/m in、搅拌时间为40 s,第二段的搅拌速度为40 r/m in、搅拌时间为280 s),絮凝率可达98.2%;各因素按照影响絮凝效果的强弱排序为:pH值>水力条件>水温>絮凝剂投加量>CaC l2投加量。  相似文献   

4.
絮凝剂对打桩废弃泥浆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步絮凝法,详细考察了几种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对泥浆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泥浆固液分离实验中,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对泥浆的絮凝效果最好;在泥浆废水的絮凝实验中,最优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其最佳浓度为0.01 g/L,絮凝处理后COD为85.71 mg/L,SS去除率为99.60%,上清液SS为0.91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能够利用玉米淀粉废水作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M-127.将M-127应用于自来水原水的絮凝试验,结果表明:M-127对原水的絮凝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给水絮凝剂,当M-127投加量为6 mg/L,以200 r/min搅拌1min,60 r/min搅拌3 min,静置20 min后,浊度去除率达到93.89%.同时,还研究了M-127在此最佳条件下的浊度去除动力学,并得到了动力学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絮凝剂--阳离子改性淀粉对石化废水进行絮凝除油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絮凝剂相比,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不但具有投量少、成本低、絮凝速度快、絮体易沉降等优点,并且絮凝过程受废水pH值的影响较小;在pH值为6~7、投量为70 mg/L、快速搅拌时间为1 min、慢速搅拌时间为巧min的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石化废水中油类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压裂废液的高黏度导致其流动性差,投加的PAC、PAM等常规处理剂在废液中很难扩散,传质作用慢,造成絮凝沉淀时间长,絮体虚浮、泥量体积比大,处理效果差。投加膨润土可改善高黏度压裂废液絮凝处理效果,缩短沉降时间。实验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膨润土加量800~1 000mg/L,PAC加量200~300 mg/L,投加膨润土后搅拌1~2 min;混凝处理后悬浮固体去除率97.5%,石油类去除率88.6%,污泥体积减少50%以上,沉降时间缩短90%。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在综合分析目前常用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后,采用絮凝法对盘锦炼油厂排放的污水进行了处理。通过絮凝剂的遴选试验,确定所用的絮凝剂为硫酸铝、硫酸铝钾、壳聚糖,主要利用了破乳机理和架桥凝聚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明矾-壳聚糖和硫酸铝-壳聚糖的复合配剂处理含油污水的效果进行了条件试验,考察了不同用量时的处理效果。试验中对上清液的透光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明矾-壳聚糖复配比硫酸铝-壳聚糖复配效果好,且明矾-壳聚糖配比为4∶5时,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中高浓度As、Cd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复配改性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的絮凝性能。PFSS与DMDAAC复配形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当温度为100℃、DMDAAC投加量为200 mL/L、复配时间为5 min时制备的液态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佳。复合絮凝剂在投加量为12.5 mL/L、pH值为8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d、As,出水中的Cd、As含量满足试验设计要求(Cd≤0.05 mg/L、As≤0.5 mg/L)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的要求。FT-IR和SEM检测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是相互融合的复合体系,PFSS改变了DMDAAC所处的化学环境,使其中一些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10.
董丁  季凯  关云歌  宋静 《城市勘测》2018,28(5):40-42
利用超声技术对油田三元驱采油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超声波的最佳反应频率、功率、反应时间以及絮凝剂的筛选复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超声频率为28kHz,超声频率为95 W,超声时间40 min,沉降分离之后添加絮凝剂PAC 25 mg/L,PAM 5 mg/L),测得处理后的含油污水中悬浮物含量为1.5 mg/L和含油率为4.9%,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低渗透油层注水水质要求。在不改变以重力沉降为主的传统采油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为三元驱采油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絮凝法对泡菜废水进行了试验,分别考察了絮凝剂的种类、助凝剂的种类、PAM分子量、投加方式、pH值、温度、搅拌转速等条件对泡菜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为泡菜废水的后期生化处理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可为泡菜厂实际絮凝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含大量NaCl的泡菜废水中,利用PAM网捕、架桥功能完善了PAC单独作用下絮体细小松散的缺陷,改善了絮凝和沉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C用量150mg/L,PAM用量25mg/L,pH6,温度30℃,250r/min快搅2min,90r/min慢搅2 min,静置30 min后泡菜废水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7%、96.7%。  相似文献   

12.
采用絮凝—超滤—臭氧催化氧化的工艺,探究了对制版废液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本工艺处理适宜条件: pH=9,絮凝剂投加量为12.5mg/L,助凝剂投加量0.04mg/L,水流量为20L/h,操作压力达到0.08MPa,膜面流速值为2×10-3mm/s,臭氧加入量到80mg/L,臭氧催化氧化时间为40min。可使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工业回用水的标准[1],废液的回用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程雪莉  裴喜永  李岩 《砖瓦》2008,(5):43-45
针对切削乳化废水稳定性高,COD值高及采用单一絮凝剂处理难以达到破乳目的等特点,自制出液体硅酸铝铁絮凝剂(PAFSi),优化了破乳、絮凝条件,得出了自制液体硅酸铝铁絮凝剂适用的pH值、投药量、温度、搅拌时间和强度等的最佳絮凝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5.8~6.5,投量为10.0~12.0ml/100ml,温度50℃~55℃的条件下,搅拌速度60r/min~70r/min,用自制絮凝剂处理COD为98700mg/L机械切削乳化废水,COD去除率达98.5%。  相似文献   

14.
李长青  蔡基伟  刘臣 《建筑节能》2007,35(10):34-37
电石渣的脱水问题是利用电石渣作原料生产水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处理电石渣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电石渣浆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电石渣浆,PAM絮凝剂使用最佳浓度为0.08%,最佳投加量90 mg/L;快速搅拌200 r/min,搅拌时间30 s,慢速搅拌20 r/min,搅拌时间3min,得到电石渣浆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无机聚铁盐絮凝剂与壳聚糖复配使用对海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聚合氯化铁的复合絮凝效果优于壳聚糖与聚合硫酸铁的;影响海水净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为聚合氯化铁投加量,其次是壳聚糖投加量,pH值无显著影响。当聚合氯化铁投加量为20 mg/L、壳聚糖投加量为4 mg/L、pH值为6~7时,复合絮凝剂对海水的净化效果最佳,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3.1%和35.7%。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喷织废水的特点,在定性试验了各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后,定量分析破乳剂及高效复合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在投加石灰、高效复合絮凝剂及PAM的情况下,色度去除率均可达40%以上,CODCr的去除率均可达70%以上。当pH=7.6,石灰投加量为80mg/L,高效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80mg/L,PAM投加量为2mg/L时,COD及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83.1%和70%,出水直接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造纸厂原中段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物澄清池/高密度澄清池(高密池)组合工艺处理制浆废水.中试结果表明:生物澄清池生化处理单元对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8%、96%和70%;高密池深度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水量为1 m3/h,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剂(PAC)投加量为3 400 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4.0 mg/L,絮凝区污泥浓度控制在1 000~1 200 mg/L,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15 r/min.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该工艺能够稳定运行,且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孤岛某区污水站污水池底泥的高含油、含聚、乳化严重等特点,配合清洗工艺研究复配高效破乳清洗药剂,确定工艺运行参数,研究氧化稳定固化药剂,形成清洗、吸附、稳定固化处理技术。该技术主流程为:污泥筛分、清洗设备、清洗药剂、吸附固定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当破乳清洗剂投加量2%、温度25~30℃、搅拌速度为3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min,稳定固化修复剂投加量为8%~10%时,处理后的含油污泥含油达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的≤2%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YS2,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茵。该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结果表明,YS2所产生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全部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中。其发酵茵液在pH值为5~7、投量为2%(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其投量为0.8g/L时对4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该微生物絮凝剂也可用于废水脱色,但脱色时间较絮凝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