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含油污泥再利用与注水井调剖有机结合,将含油污泥添加一定的悬浮剂、分散剂,形成活性调剖体系,适用0.20%~0.30%的SDBS乳化剂,0.05%~0.1%的悬浮剂,30%的含油污泥加量,室内岩心封堵效率大于96.0%以上,适合在用注水井调剖,封堵裂缝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经过现场验证,技术经济可行。含油污泥调剖回注油层能较好地解决含油污泥的利用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庆陇东油田悦29区注水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优选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详细介绍了调剖体系的配制,调剖体系性能测试表明其相关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进行了驱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封堵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通过对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应用,显示该技术能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可以满足油藏深部封堵大孔道的技术要求,有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通过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室内配方研究,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含油污泥调剖剂配方,并选择杏10-1-W472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为:深度调剖后2个月,周围连通油井开始见效,平均日增液27 m3,日增油1.6 t,综合含水率下降0.5%,平均流压上升0.93 MPa,说明低出液、低含水部位的出液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对这部分剩余油的挖潜目标。该实验表明:含油污泥经过处理后复配成调剖剂,回注到地下,既可提高采收率,又可解决长期以来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处理困难的问题,文章研究将含油污泥应用于注水井调剖。重点评价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及封堵率3项物模实验指标,通过实验初步确定含油污泥颗粒粒径与储 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500mD—0.02mm;1000mD—( 0.02~0.06mm);2000mD—(0.1~0.3mm),对储层 具有较好的封堵及耐冲刷性能;同时含油污泥在水驱油藏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在地层条件下能够充分利用颗粒对孔隙结构进行封堵,含油污泥用于注水井调剖,不仅是含油污泥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也为油田综合治理、降 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油田含油污泥给油田生产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港西油田率先开展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低含油污泥即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可用于制备颗粒型调剖堵水剂,这拓宽了调剖堵水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解决了因污泥堆放而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两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配套实施工艺,不仅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整体资源化利用,而且可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了含油污泥给生产造成的影响,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胡可  毕海杰  宋芳 《城市勘测》2020,30(4):40-43
从工艺成熟性和处理程度方面简述了化学热洗技术、热分解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指标、处 理流程工艺的优化、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通过分析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进行了含油污泥复合堵剂性能试验及 含油污泥冻胶体系性能试验,对含油污泥堵剂性能进行室内评价,并进行调剖现场试验,分析了措施效果,评价了经济效益情况,为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04-207
充分调研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储存状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思路,根据油泥的特性筛选油泥乳化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剂以及污泥调剖工艺设计方法。该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现场应用14口井,累计处理含油污泥4 260t,措施效果明显,累增油850t,减水6 400m3,污泥调剖剂取代颗粒堵剂节省成本,投入产出比1∶2.2,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内含油污泥泥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含油污泥中泥质部分利用的角度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含油污泥泥质可以用来生产调剖剂、建筑材料、燃料、吸附材料和橡胶填料剂,其中生产调剖剂技术已在许多油田得到应用。但各项技术仍不够理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吉林扶余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图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含油污泥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含油污泥脱油率与液固比、温度、搅拌时间和破乳剂的浓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1∶1,破乳剂SP加量为20 mg,在温度50 ℃下搅拌5 min,处理后含油污泥脱油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聚合物驱油转入后续水驱开发阶段,由于油水井之间低效无效循环条带的存在,开发效益整体变差。低初黏调堵剂是一种新型凝胶调剖剂,与常规凝胶调剖剂相比,其具有初始黏度低,成胶时间人为可控的特点,可以实现油层深部的封堵。该项技术应用于某区块26口注入井,高渗透率油层得到有效封堵,控制了低效无效循环。技术应用后,已累积增油0.066×10~4t,实现了控水增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杨洋  王哲  郑赛男  魏巍 《城市勘测》2020,30(4):35-39
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曙光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后,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和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 泥产出量增大,稠油含油污泥处理困难、成本高。针对该问题,结合稠油蒸汽吞吐中动用不均、汽窜等开发矛盾,在 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封堵机理研究, 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研制含油污泥调剖系列堵剂,配套设计段塞 组合、 施工工艺、 地面流程及专用设备, 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 缓解汽窜, 在改善开发效果的同时实现含油污泥的绿色资源化利用, 节约含油污泥处理成本,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1):124-128
针对传统冻胶类调剖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稳定性差、封堵效率低、无机类调剖剂油水选择性差的问题,采用不同软化点的石油树脂,制备石油树脂悬浮体调剖体系,分别通过物模驱替实验考察该体系对油、水两相的选择性封堵性能,进而通过高温流变性实验和高温高压下的微观形貌分析验证其堵水机制。结果表明:石油树脂悬浮体调剖体系具有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对于渗透率大于8μm~2的水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封堵率大于80%,而对油层伤害率仅为5.29%;对于级差为3.0的填砂管,随着石油树脂悬浮体注入量的增加高、低渗层的流量比逐渐降低,当注入0.5V_P(V_P为孔隙体积)调剖剂后高、低渗层的分流量比小于1,发生反转;当环境温度大于树脂软化点后,石油树脂转变为牛顿流体,其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150℃下整体黏度仍然大于2.2 Pa·s,石油树脂可以通过吸附在多孔介质表面依靠其黏滞力起到堵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学热洗方法适用于处理以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为主的含油污泥。对某油田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所用药剂优化筛选,对于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A,搭配离心机絮凝药剂B或者BH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于含油污泥池表层的生化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C,搭配KF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处理后残渣为灰色块状固体,含油率<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油田实施聚合物驱三次采油.由于产出污水中聚合物含量高.污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泥处理只能靠原始的、落后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这种落后的处理方法对油田开发造成的危害是原始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造成了各联合站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沉降在污水沉降罐、注水罐、污水池中的含油污泥不能有效排出,在系统中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争化污水中含油、悬浮物和各类细菌严重超标,堵塞地层.使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不断升高,影响油田开发。统计资料表明,注水井增注措施(主要是酸化)有效期由6—8个月下降到2—4个月,且增加费用和工作量。由于聚丙烯酰胺、弱酸胶联剂、硫化物等具有较强的黏附性.它们在沉降罐、净化污水罐、污水池中不断沉积.造成油田联合站或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下降,各类罐具的有效处理空间减少,污水水质恶化.不得不打开入孔人工清除罐内聚合物污泥,使清罐周期缩短。外排污水因水质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水质标准.制约着油田的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清出的含油污泥到雨季将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6 000 t/a规模的间接热解吸含油污泥处理厂实际运行后的产物渣土对不同植物进行了种植实验和掺混制砖实验,以产物渣土的成分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种植实验中植物的成活率和制成砖的抗压强度为依据,证明了利用渣土、本地黄黏土、农家有机肥土按5∶3∶2比例调配的混合土壤可以供作物正常生长;5%比例渣土含量的普通烧结红砖的抗压强度满足建筑制砖技术要求。对含油污泥经过高温间接热解吸后的渣土用作植被种植、建筑制砖的最终处置方式进行可行性探讨,为含油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以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解装置(20 g格金试验干馏炉,20 kg固定床及2 000 kg/h神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简称“旋转床”),探讨热解装置的差异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热解装置相比,旋转床中热解气和热解液产率最高,分别为27.34%和37.19%,但与固定床差异不显著,且热解气热值最高(20.08 MJ/m3),旋转床热解液中热解油的轻质组分含量以及热值最高,分别90.75%和48.01 MJ/kg。格金装置中热解固体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装置,且固体中灰分含量最低。因此,旋转床用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残渣的产生,还可获得较高产率和品质的可燃气和热解油,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橡胶粒投量对MBBF-MBR膜过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移动床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MBBF-MBR)为研究对象,控制反应器A区的橡胶粒投量固定,考察了B区橡胶粒投量对膜过滤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区投加胶粒后,污泥颗粒粒径变小;当曝气强度为0.4 m3/h时,胶粒投量(7%~12%)越高,膜污染发展速率越缓慢;B区未投加胶粒时悬浮污泥和膜污染物中的EPS含量明显高于投加胶粒后的EPS含量;而胶粒投量分别为7%与12%时,两者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膜污染物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反应器内悬浮污泥的量.因此,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适量橡胶粒可以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19.
杨磊  何明杰  郭欣  王毅  徐晶 《城市勘测》2016,26(5):30-32
陆梁油田为解决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通过对陆梁油田含油污泥进行热化学水洗实验,结合油田自身特点,在不影响注水水质的前提下,总结出一种新型复合水洗剂。1%新型复合类药剂同1%稀释剂配合使用,处理后含油污泥中油含量小于2%,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含油污泥中原油含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油田含油污泥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大部分油田和石油相关企业对含油污泥只是进行简单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储油罐罐底污泥进行超声波处理,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大小分别为: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随后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实验对正交实验进行细化和验证,得到了在超声波功率45 W,超声波频率40 kHz、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5 min的条件下除油率最佳,证明超声波可有效回收含油污泥中的油组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