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处理困难的问题,文章研究将含油污泥应用于注水井调剖。重点评价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及封堵率3项物模实验指标,通过实验初步确定含油污泥颗粒粒径与储 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500mD—0.02mm;1000mD—( 0.02~0.06mm);2000mD—(0.1~0.3mm),对储层 具有较好的封堵及耐冲刷性能;同时含油污泥在水驱油藏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在地层条件下能够充分利用颗粒对孔隙结构进行封堵,含油污泥用于注水井调剖,不仅是含油污泥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也为油田综合治理、降 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庆陇东油田悦29区注水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优选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详细介绍了调剖体系的配制,调剖体系性能测试表明其相关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进行了驱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封堵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通过对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应用,显示该技术能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可以满足油藏深部封堵大孔道的技术要求,有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4.
针对采油厂在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难题,选取两种有代表性的样品A含油污泥、B油土开展含油污泥不同调剖方式可行性研究。以含油污泥为原料,考察了其在水中、聚合物HPAM中的分散性,进行了室内悬浮性能评定实验,得出两种样品形成悬浮体系的最佳配比;同时对两种样品进行了成胶实验。发现热处理后的B油土在HPAM中的分散性优于A含油污泥。A含油污泥可以采用HPAM携带直接注入的回注方式;B油土采用合适交联剂,成胶后可以均匀分散在凝胶体系中,可用于注水井调剖。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油田联合站中含油污泥处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含油污泥开展深度调剖技术,通过对含油污泥组分和颗粒粒径分布测试分析,研制出合适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抗剪切能力强,热稳定性好,适用于80 ℃以下油藏,可提高驱油效率31.8%,不仅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而且为解决含油污泥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洋  王哲  郑赛男  魏巍 《城市勘测》2020,30(4):35-39
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曙光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后,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和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 泥产出量增大,稠油含油污泥处理困难、成本高。针对该问题,结合稠油蒸汽吞吐中动用不均、汽窜等开发矛盾,在 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封堵机理研究, 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研制含油污泥调剖系列堵剂,配套设计段塞 组合、 施工工艺、 地面流程及专用设备, 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 缓解汽窜, 在改善开发效果的同时实现含油污泥的绿色资源化利用, 节约含油污泥处理成本,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内含油污泥泥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含油污泥中泥质部分利用的角度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含油污泥泥质可以用来生产调剖剂、建筑材料、燃料、吸附材料和橡胶填料剂,其中生产调剖剂技术已在许多油田得到应用。但各项技术仍不够理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04-207
充分调研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储存状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思路,根据油泥的特性筛选油泥乳化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剂以及污泥调剖工艺设计方法。该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现场应用14口井,累计处理含油污泥4 260t,措施效果明显,累增油850t,减水6 400m3,污泥调剖剂取代颗粒堵剂节省成本,投入产出比1∶2.2,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可  毕海杰  宋芳 《城市勘测》2020,30(4):40-43
从工艺成熟性和处理程度方面简述了化学热洗技术、热分解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指标、处 理流程工艺的优化、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通过分析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进行了含油污泥复合堵剂性能试验及 含油污泥冻胶体系性能试验,对含油污泥堵剂性能进行室内评价,并进行调剖现场试验,分析了措施效果,评价了经济效益情况,为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油田含油污泥给油田生产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港西油田率先开展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低含油污泥即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可用于制备颗粒型调剖堵水剂,这拓宽了调剖堵水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解决了因污泥堆放而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两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配套实施工艺,不仅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整体资源化利用,而且可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了含油污泥给生产造成的影响,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通过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室内配方研究,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含油污泥调剖剂配方,并选择杏10-1-W472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为:深度调剖后2个月,周围连通油井开始见效,平均日增液27 m3,日增油1.6 t,综合含水率下降0.5%,平均流压上升0.93 MPa,说明低出液、低含水部位的出液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对这部分剩余油的挖潜目标。该实验表明:含油污泥经过处理后复配成调剖剂,回注到地下,既可提高采收率,又可解决长期以来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7)
聚合物驱油转入后续水驱开发阶段,由于油水井之间低效无效循环条带的存在,开发效益整体变差。低初黏调堵剂是一种新型凝胶调剖剂,与常规凝胶调剖剂相比,其具有初始黏度低,成胶时间人为可控的特点,可以实现油层深部的封堵。该项技术应用于某区块26口注入井,高渗透率油层得到有效封堵,控制了低效无效循环。技术应用后,已累积增油0.066×10~4t,实现了控水增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量高、脱水难、水溶性小的固体废物。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物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包括洗脱、萃取、调质分离、热洗、调剖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需要在微波、超声波和调剖剂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09-112
油井、注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提出在井口就地处理就地回注的思路。对11口油井、注水井酸化返排液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沉降预分离-多功能处理系统-多级过滤工艺,优选了中和剂、氧化剂、絮凝剂和污泥浓缩剂,研制了撬装处理设备,现场实施15井次,处理后废液达到油田回注标准:pH值为6~8,含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10 mg/L,实现了就地回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6)
沙南油田油藏中部注水压力高,调剖空间小,使用聚合物凝胶调剖后容易使水井注水压力上升过高造成欠注,因此,需要开展新的调剖工艺的研究。根据聚合物微球调驱特性,对聚合物微球膨胀性能、封堵率、耐温抗盐能力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在室内模拟沙南油田油藏条件对3种聚合物提高采收率能力等进行了室内评价。优化出了聚合物微球现场应用的工艺参数,编制了现场施工方案。该工艺在沙南油田现场应用16井次,应用结果显示,16口井单井注水压力上升0.5~4.5 MPa。其中,可对比井次13,有效井次11,措施有效率84.6%,起到了较好的稳油控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烃类总浓度为92 880 mg/kg老化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不同氧化剂对老化含油污泥氧化30 d后所含烷烃类和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老化含油污泥氧化处理后,各氧化剂对烷烃物质C10~C14去除率均高于50%,芬顿试剂去除率最高达到63%;对于C15~C28和C29~C36,高锰酸钾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36%和43%。老化含油污泥经高锰酸钾处理后,菲、芘和?含量分别为4.5,2.1和2.5 mg/kg。高锰酸钾对含油污泥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类均有较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油污泥危害性大、难处理的环保难题,以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含油污泥热解实验研究,优化了热解工艺,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在催化剂加量1.2%、热解温度为420℃、停留时间3.0 h、加热速率12℃/min、N2流速为90 mL/min条件下对含油污泥进行热解,结果表明:热解油回收率 可达72.35%;热解回收油品质有较大的改善,产生的不凝气体组分可用于燃烧供热,热解残渣热值较高,可制成燃料重复利用,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油田实施聚合物驱三次采油.由于产出污水中聚合物含量高.污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泥处理只能靠原始的、落后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这种落后的处理方法对油田开发造成的危害是原始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造成了各联合站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沉降在污水沉降罐、注水罐、污水池中的含油污泥不能有效排出,在系统中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争化污水中含油、悬浮物和各类细菌严重超标,堵塞地层.使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不断升高,影响油田开发。统计资料表明,注水井增注措施(主要是酸化)有效期由6—8个月下降到2—4个月,且增加费用和工作量。由于聚丙烯酰胺、弱酸胶联剂、硫化物等具有较强的黏附性.它们在沉降罐、净化污水罐、污水池中不断沉积.造成油田联合站或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下降,各类罐具的有效处理空间减少,污水水质恶化.不得不打开入孔人工清除罐内聚合物污泥,使清罐周期缩短。外排污水因水质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水质标准.制约着油田的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清出的含油污泥到雨季将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质-离心处理工艺,在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进行三元废渣的后续处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废渣不易分散,在离心过程中易造成离心机内部堵塞,目前污泥处理站离心处理三元废渣的最高含聚浓度为80 mg/L。利用板框压滤机对进入含油污泥处理站处理前的高含聚三元废渣进行预处理,处理后三元废渣中含聚浓度小于80 mg/L,含固量25%~40%,含油量小于4%。  相似文献   

20.
化学热洗方法适用于处理以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为主的含油污泥。对某油田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所用药剂优化筛选,对于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A,搭配离心机絮凝药剂B或者BH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于含油污泥池表层的生化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C,搭配KF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处理后残渣为灰色块状固体,含油率<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