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采用《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针对对氨氮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但标准中未规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前处理絮凝药剂的选择、掩蔽剂的配制方法、纳氏试剂的配制比例、显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处理絮凝药剂硫酸锌应选用优级纯及以上级别的药剂、掩蔽剂酒石酸钾钠配制时应加入少量的碱、纳氏试剂的配制比例应严格遵循HgCl_2∶KI为20.44∶50、显色时间固定为10 min,可以保证氨氮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佳。  相似文献   

2.
张亚文  陈卓 《城市勘测》2021,31(2):48-50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对实验室环境条件、反应条件、试剂的质量和实际操作要求严格。文章通过对影响空白值及检测结果的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实验试剂、样品的采集及保存等关键因素进行实验分析,使校准曲线斜率和试剂空白吸光度值在给定的检测条件下满足检测方法标准的要求,为提高甲醛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活污水中氨氮比例较高(NH+4-N/TN≥90%)时,实验室测得的总氮值经常低于氨氮值。针对这一情况,使用智能消解仪作为消解装置,在消解时间为50 min、消解温度为122℃、碱性过硫酸钾用量(浓度同国标方法)为1.5 mL的条件下,测定结果良好,消除了氨氮测定值高于总氮测定值的现象,同时减少了实验耗时和碱性过硫酸钾用量。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水的色度会对氨氮测定产生干扰,特别是氨氮浓度较低时,对测定影响更大,故需对水样进行预处理。通过采用蒸馏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分析水样经预处理后,影响氨氮测定特性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测定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预处理后水样的p H值,其次是反应温度和显色时间。单因素实验表明,水样经过蒸馏预处理后需将其p H值调节到9.0~9.5,显色时间控制在10~30 min左右,反应温度控制在20℃左右,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8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根据各菌株之间降解率及生长情况的比较,从中筛选出1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为明显的菌株NX3,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pH值、温度下菌株NX3对培养基中氨氮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300mg/L、pH值7.0、温度30℃时,该菌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45.53%。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造沸石吸附景观用水中低浓度氨氮,研究了人造沸石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人造沸石目数(粒径)等因素对水样中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方程在人造沸石吸附氨氮实验中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人造沸石能够有效的处理广州荔湾湖水中的低浓度氨氮景观湖水,当pH值在57时,人造沸石投加量为10mg/L时,反应时间180min后.氨氮去除率可达到85%左右。人造沸石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沸石粒径对氨氮的吸附效果都有影响。投加量增加,人造沸石对水样中氨氮的去除效果也增加,但吸附量随之减少;随反应时间的增长,人造沸石对水样中氨氮的吸附效果增强,但当人造沸石吸附饱和后,吸附效果不再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强;人造沸石在酸性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效果较好;人造沸石目数对水样氨氮有较大影响,去除率随沸石目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前检测水中氨氮含量使用较多的国标方法是水杨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1],然而水杨酸盐分光光度法需显色90min,等待时间长,不适合应急快速检测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则需要使用剧毒物质碘化汞,该药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通过改进国标中水杨酸盐分光光度法,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替换国标方法中次氯酸钠试剂,加速显色过程,显色时间仅需15min,该方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02mg/L,检测氨氮标准物质结果在标准范围内,不同水样加标回收率在98%~103%之间,与国标水杨酸法检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0.02mg/L,测定水样氨氮含量平行样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位于0.85%~1.75%之间,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造沸石吸附景观用水中低浓度氨氮,研究了人造沸石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人造沸石目数(粒径)等因素对水样中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方程在人造沸石吸附氨氮实验中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人造沸石能够有效的处理广州荔湾湖水中的低浓度氨氮景观湖水,当pH值在5~7时,人造沸石投加量为10mg/L时,反应时间180min后,氨氮去除率可达到85%左右。人造沸石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沸石粒径对氨氮的吸附效果都有影响.投加量增加,人造沸石对水样中氨氮的去除效果也增加,但吸附量随之减少;随反应时间的增长,人造沸石对水样中氨氮的吸附效果增强,但当人造沸石吸附饱和后,吸附效果不再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强;人造沸石在酸性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效果较好;人造沸石目数对水样氨氮有较大影响,去除率随沸石目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pH对剩余污泥中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pH分别控制在不同条件下(3.0、5.0、8.0、10.0和不调节),并测定各条件下剩余污泥溶出的NH4+-N和PO34--P浓度,考察了剩余污泥在水解酸化过程中pH对NH4+-N、PO43--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剩余污泥的pH进行调节,能够提高氨氮、正磷酸盐的释放量,且酸性环境下的NH4+-N和PO43--P释放量明显高于中性和碱性环境下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0.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氨氮降解菌AD-5,研究了温度、pH值、摇床转速以及接种量对降解菌AD-5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AD-5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培养基pH为7,最适宜摇床转速为120 r/min,100 mL LB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的接种量为6.0 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AD-5具有更高的活性。菌种AD-5对氨氮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氨氮的残留浓度Y与时间X符合方程Y=73.3836e(-0.07722)X。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以自配的含NH4+-N废水为进水,研究了不同的进水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NON工艺处理氨氮废水最佳进水pH值为8,适宜的反应时间为12h,在此条件下,氨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0.1%,,为CANON工艺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菌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 mg/L、NaCl含量20 000 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 mg/L、NaCl含量10 000 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 000 mg/L、NaCl含量10 000 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不同产地粉末状沸石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粉末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差别较大,按吸附容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缙云沸石≈阜新沸石〉信阳沸石〉赤峰沸石;不同产地的粉末状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时的pH值不同,缙云沸石和阜新沸石在pH值为6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信阳沸石和赤峰沸石则在pH值分别为8和10时最高。对沸石吸附前、后水中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沸石吸附氨氮不会增加水中有害离子的浓度,用于对饮用水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着重于对氨氮的去除,很难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去除氨氮及总氮,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pH、溶解氧浓度、进水C/N比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间歇生物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及其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运行初期氨氮、总氮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进水氨氮浓度在30~70 mg/L的污水,优化处理操作参数为pH值8.0±0.5,溶解氧(4.2±0.5)mg/L,温度20~26℃,C/N为6,曝气时间6 h,沉淀2 h,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0%,总氮去除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15.
对铁(Ⅲ)-硫氰酸钾体系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草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确定的最佳条件为:测定波长470nm,显色体系pH值2.2~2.5,铁(Ⅲ)的浓度8μg/ml,硫氰酸钾浓度5.00g/L,显色时间10min,草酸含量在2~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4,可满足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特性,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改性沸石对含氨氮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热改性温度为500℃、pH值为7、改性沸石加入量为30g/L、吸附时间120min条件下,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实验条件,分别从酚试剂的稳定性,显色时间,显色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实验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胡智锋  徐灏龙 《山西建筑》2010,36(6):170-171
介绍了含氮废水进行亚硝化控制的理论和特点,并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温度、氨氮初始浓度、曝气量对亚硝化型进程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控制工艺条件,指出含氮废水实现亚硝化型稳定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膜吸收的方法对经除油剂及膜过滤预处理的某页岩炼油厂油页岩干馏污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去除进行了现场中试实验。在进水pH值13、温度40 ℃、脱氮时间120 min时,氨氮去除效率为98.38%;进水pH值11、温度40 ℃、脱氮时间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为93.24%。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对油页岩干馏污水具有很好的氨氮脱除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碱投加量较少,氨氮剩余浓度适当并可由后续生化系统去除,工程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厂出水中低含量氨氮时,采用蒸馏法预处理过程中,由于馏出液pH值偏低,加入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时加入量的不确定性,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针对于此,根据污水厂出水水质特点,通过实验,摸索出适合污水厂水质特点的最佳硼酸吸收液浓度,减少了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