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油田通过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室内配方研究,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含油污泥调剖剂配方,并选择杏10-1-W472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为:深度调剖后2个月,周围连通油井开始见效,平均日增液27 m3,日增油1.6 t,综合含水率下降0.5%,平均流压上升0.93 MPa,说明低出液、低含水部位的出液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对这部分剩余油的挖潜目标。该实验表明:含油污泥经过处理后复配成调剖剂,回注到地下,既可提高采收率,又可解决长期以来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04-207
充分调研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储存状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思路,根据油泥的特性筛选油泥乳化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剂以及污泥调剖工艺设计方法。该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现场应用14口井,累计处理含油污泥4 260t,措施效果明显,累增油850t,减水6 400m3,污泥调剖剂取代颗粒堵剂节省成本,投入产出比1∶2.2,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内含油污泥泥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含油污泥中泥质部分利用的角度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含油污泥泥质可以用来生产调剖剂、建筑材料、燃料、吸附材料和橡胶填料剂,其中生产调剖剂技术已在许多油田得到应用。但各项技术仍不够理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油田含油污泥给油田生产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港西油田率先开展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低含油污泥即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可用于制备颗粒型调剖堵水剂,这拓宽了调剖堵水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解决了因污泥堆放而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两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配套实施工艺,不仅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整体资源化利用,而且可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了含油污泥给生产造成的影响,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6.
胡可  毕海杰  宋芳 《城市勘测》2020,30(4):40-43
从工艺成熟性和处理程度方面简述了化学热洗技术、热分解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指标、处 理流程工艺的优化、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通过分析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进行了含油污泥复合堵剂性能试验及 含油污泥冻胶体系性能试验,对含油污泥堵剂性能进行室内评价,并进行调剖现场试验,分析了措施效果,评价了经济效益情况,为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含油污泥再利用与注水井调剖有机结合,将含油污泥添加一定的悬浮剂、分散剂,形成活性调剖体系,适用0.20%~0.30%的SDBS乳化剂,0.05%~0.1%的悬浮剂,30%的含油污泥加量,室内岩心封堵效率大于96.0%以上,适合在用注水井调剖,封堵裂缝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经过现场验证,技术经济可行。含油污泥调剖回注油层能较好地解决含油污泥的利用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杨洋  王哲  郑赛男  魏巍 《城市勘测》2020,30(4):35-39
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曙光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后,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和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 泥产出量增大,稠油含油污泥处理困难、成本高。针对该问题,结合稠油蒸汽吞吐中动用不均、汽窜等开发矛盾,在 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封堵机理研究, 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研制含油污泥调剖系列堵剂,配套设计段塞 组合、 施工工艺、 地面流程及专用设备, 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 缓解汽窜, 在改善开发效果的同时实现含油污泥的绿色资源化利用, 节约含油污泥处理成本,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量高、脱水难、水溶性小的固体废物。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物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包括洗脱、萃取、调质分离、热洗、调剖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需要在微波、超声波和调剖剂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处理困难的问题,文章研究将含油污泥应用于注水井调剖。重点评价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及封堵率3项物模实验指标,通过实验初步确定含油污泥颗粒粒径与储 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500mD—0.02mm;1000mD—( 0.02~0.06mm);2000mD—(0.1~0.3mm),对储层 具有较好的封堵及耐冲刷性能;同时含油污泥在水驱油藏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在地层条件下能够充分利用颗粒对孔隙结构进行封堵,含油污泥用于注水井调剖,不仅是含油污泥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也为油田综合治理、降 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油厂在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难题,选取两种有代表性的样品A含油污泥、B油土开展含油污泥不同调剖方式可行性研究。以含油污泥为原料,考察了其在水中、聚合物HPAM中的分散性,进行了室内悬浮性能评定实验,得出两种样品形成悬浮体系的最佳配比;同时对两种样品进行了成胶实验。发现热处理后的B油土在HPAM中的分散性优于A含油污泥。A含油污泥可以采用HPAM携带直接注入的回注方式;B油土采用合适交联剂,成胶后可以均匀分散在凝胶体系中,可用于注水井调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庆陇东油田悦29区注水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优选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详细介绍了调剖体系的配制,调剖体系性能测试表明其相关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进行了驱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封堵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通过对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应用,显示该技术能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可以满足油藏深部封堵大孔道的技术要求,有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冯英明 《城市勘测》2020,30(3):27-30
针对采用“筛选流化—热化学清洗—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建设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分别调 研了A油田、B油田以及C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此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效果,指出了该工艺在不同 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原因;提出开发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筛选设备;依托已建含油污 泥处理站配套后续电化学、生物或者热解等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已建站高效、稳定、达标处理的同时,满足国家 日益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萃取法处理新疆油田含油污泥,通过萃取剂的筛选,萃取温度、萃取剂与含油污泥质量比等因素对除油率的影响,以及萃取液放置时间对萃取剂回收率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萃取剂ZZEG具有较好的除油率与回收率;较低温度时,萃取温度对除油率影响较大;除油率随萃取剂与含油污泥质量比的增加而提高;萃取液的放置时间对萃取剂的回收率无明显的影响,萃取剂回收率随分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分馏温度以20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含油污泥污染和处理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简述含油污泥来源、危害,以及国内外含油污泥 污染现状,介绍了美国、加拿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含油污泥的处理要求及土壤中油含量限值,分析了我国含油污 泥管理的国家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指出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主要面临历史遗留的含油污泥数量大、部分含油 污泥处理难度较大、国内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不明确、国外含油污泥问题复杂等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 含油污泥资源化、历史含油污泥减量化、新增含油污泥减量化、加强合规管理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妍  任建科  李瑛 《城市勘测》2012,22(5):24-26,30
焚烧法是气田含油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文章分析了气田含油污泥的性质和特性,气田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对气田含油污泥焚烧性能优化机理、提高旋转窑焚烧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降低污泥含水率在30%以下和控制焚烧炉预热温度500℃以上为主要措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疆油田公司某作业区废液蒸发池内含油污泥处理的难题,采用土壤修复剂对含油污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理环保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土壤修复剂技术原理,实验室土壤修复实验测定了含油率、含水率,并进行了现场实施,修复治理后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类浓度为1.58‰,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含油率小于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驱、化学驱、生物驱等二次、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在处理采出液、地面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伴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产生数量大,环境危害强,其处理及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油田所面临的重大环保瓶颈.为解决污泥的排放去向问题,大庆油田开展含油污泥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制定了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并规模建成了含油污泥处理站,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沉降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原油和地层黏土矿物在水系中相同的电负性有助于含油污泥稳定,松散的聚合物是含油污泥体积变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酸调质—氧化降解方式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减小体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盐酸调质和二氧化氯的氧化降解,含油污泥1.5 h的沉降比由5.2%提高到了70.1%,同时能回收一定的原油。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大量堆存的含油污泥所造成的环保隐患问题,长庆油田建设了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热化学洗涤-超声波分离”工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从处理前的48.9%降到处理后2.0%,除油率达到95.9%,除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