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介绍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以下简称联供系统)关键设备。以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冬季、夏季典型日逐时冷热电负荷。以联供系统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建立联供系统优化模型,对方案1(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燃气锅炉+电制冷机组)、方案2(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燃气锅炉+电制冷机组)两种联供系统的设备规格和运行策略进行优化。方案1的寿命周期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2.
介绍某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系统(配置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带补燃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设备配置情况,对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的可靠度进行计算。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供电系统可靠度与传统供能系统(配置两路市电、离心式冷水机组)相当,空调系统的可靠度优于传统供能系统。  相似文献   

3.
热电冷联供技术及其在武汉发展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热电厂发展冷热用户的经济性,并用当量热力系数的概念分析利用热电厂低压抽汽或背压排汽发展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其一次能源的消耗量比能效比达到5的电动离心式制冷机组减少20%以上,体现了热电冷联供的节能效果,文章还提出了在武汉市发展热电冷联供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发展路线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惟定 《暖通空调》2005,35(11):35-39
分析了我国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这一领域的技术路线提出建议,一是应将原动机以微型燃气轮机为主转为以燃气发动机为主,可以将热电冷联供系统兼作大楼应急发电;二是国家应加大对燃料电池在建筑热电冷联供中的应用研究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电厂拟将纯凝式发电机组改造成热电机组工程,提出3种热源方案:方案1:配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用于带动汽动给水泵的小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余热)与汽-水换热器;方案2:配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热电机组汽轮机乏汽余热)与汽-水换热器;方案3:配置汽-水换热器,单纯利用热电机组汽轮机抽汽加热热网回水。对3种热源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比较,方案1的技术经济性突出。  相似文献   

6.
王芳 《区域供热》2013,(1):55-64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是以热能为动力,基本不消耗电能,通过热量转换,实现输出冷水的一种制冷设备。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所用热能可以为废汽、废热水、废烟气等余热资源,许多场合可以替代压缩式制冷机,可节省大量电能,是一种节能效果显著的换热设备。对溴化锂节能系统的设计计算可以确定内部系统的基本参数,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楼宇式天然气热电冷联供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通过对搂宇式热电冷联供技术的研究,提出了4种分类方法,归纳总结了常见的系统形式,并根据工程实践,分析总结了热电冷联供系统核心设备(煤气发电机)的技术性能特点,指出了热电冷联供系统设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设计流程以及目前工程实践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区某园区燃气分布式能源站(以燃气轮机作为原动机)为例,提出采用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以下简称吸收式冷水机组)、电制冷机组对燃气轮机进气(空气)进行冷却,对两种制冷设备进行选型与造价测算。以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全年100%负荷率(指发电功率的负荷率)条件下,测算燃气轮机进气冷却前后的燃气轮机耗气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输出电功率、余热锅炉蒸汽产量。计算采用两种制冷设备时的项目收益与静态投资回收期,确定最佳制冷设备。吸收式冷水机组、电制冷机组的造价分别为420×10~4、350×10~4元,典型年项目收益分别为45. 43×10~4、213. 45×10~4元,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9. 24、1. 64 a。采用电制冷机组冷却燃气轮机进气,经济性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由清华大学江亿等编著的《建筑节能技术与实践丛书》——《天然气热电冷联供技术及应用》,于2008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http://www.cabp.com.cn)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形式、主要部件以及模拟模型。对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与运行、系统的节能和经济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清华大学节能示范楼、奥运园区等国内典型工程实例,分别对燃气内燃机联供系统和斯特林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10.
建立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溴化锂机组)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针对制冷工况,采用实验方法对不同负载下的系统性能指标进行实测计算,分析系统高效运行的负载区间及制约高效运行的因素。天然气耗量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大,耗气率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燃气内燃机排烟温度随负载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当负载达到30 kW后,燃气内燃机排烟温度保持在540℃左右)。溴化锂机组进口烟气温度比燃气内燃机排烟温度低100℃左右,影响溴化锂机组的高效运行。发电效率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当负载为50 kW时,发电效率达到最大(0.31)。一次能源利用率、烟气余热回收率均随负载的增大先增大,然后基本保持不变。当负载达到35 kW及以上时,一次能源利用率基本保持在58%左右,烟气余热回收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热电比随负载的增大先快速增长,增至最大后缓慢降低。当负载为30 kW时,热电比最高(1.05)。综合考虑机组性能和评价指标,该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宜工作在负载高于30 k W的工况下。改善烟道保温性能,提高溴化锂机组进口烟气温度,有助于溴化锂机组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北京南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北京南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包括方案选择、负荷计算、系统配置、运行策略、节能分析等。认为使用燃气内燃机比燃气轮机更具优势,建议在电力并网前提下采用以电定热原则确定系统设备容量配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某数据中心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数学模型。得到了燃气轮机和双效溴化锂机组的全工况性能规律,计算了系统夏季典型日冷热电输出及一次能源利用率、相对节能率,并比较了设备容量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中心总冷负荷相对常规建筑较大,联供系统夏季典型日的热力性能总体较高。在研究范围内,增大溴冷机组容量或减小电制冷机组容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总体一次能源利用率和相对节能率。本研究为数据中心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天然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某办公楼项目空调系统的划分及设计,分析办公楼空调系统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应注意的问题、技术措施及其优点、先进性等,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左政  华贲  叶国栋  胡文斌 《暖通空调》2006,36(3):111-115
分析了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对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的几种基本形式,基于北京、广州和上海的全年统计气象参数,比较了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和蒸发制冷三种进气冷却技术在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应用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5.
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左政  华贲 《煤气与热力》2005,25(1):39-42
介绍了美国建筑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现状。从变工况下的热电效率和火用效率两个方面比较了MW级燃气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了两者在不同冷热电需求下的一次能耗。对1~3MW建筑冷热电联产系统,燃气内燃机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经济效益,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适用于规模更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市燃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用户的制冷用气调查,分析了制冷用气规律。对燃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制冷系统与电制冷系统进行了经济性比较,分析了推广燃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微型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排放特性(针对氮氧化物)进行分析,当使用场所对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要求较严格时,后者需设置烟气脱硝装置。结合工程实例,对配置燃气内燃机组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烟气脱硝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天然气驱动的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的形式和特点,比较分析了使用天然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常规冷热电分供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指出联供系统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一次能源20%~30%。燃气内燃机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回收期比燃气轮机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回收期短,但能源利用率较低。文章从经济性角度 (回收期)分析了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对冷热电联供系统推广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不同燃气发电装置的分类及性能.分析比较燃气内燃机发电装置和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热效率、发电效率.并根据不同负荷特性要求选择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装置。  相似文献   

20.
左政  华贲 《煤气与热力》2004,24(7):369-371
基于Solar Centaur 50燃气轮机简单循环冷热电联产系统,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燃气轮机进口空气温度对冷热电联产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